撰 文 | 伊利亚·斯特雷布拉耶夫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2023年,英伟达凭借人工智能芯片的全球垄断地位,市值突破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科技公司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家起初只做显卡的公司,曾在2006年冒险押注GPU用于人工智能计算,这一大胆的决策被当时的大多数企业视为“疯狂”。如今,这个决定让英伟达站上了AI时代的制高点。
英伟达的成功,正是风投思维在企业经营中的生动体现:不拘泥于短期收益,敢于押注未来趋势,拥抱不确定性。数据显示,美国排名前300的上市公司中,有五分之一得到了风投的助力。从苹果、谷歌到特斯拉、Netflix,再到英伟达,这些颠覆行业的公司背后,都有风投思维在推动。
正如Andreessen Horowitz(a16z)合伙人Alex Rampell所说:“错失良机的代价远比投资失误更大。”Benchmark Capital的Bill Gurley也曾表示:“投资失败最多损失一倍本金,但错过‘谷歌’这样的机会,可能损失的是万倍回报。” 风投人不畏惧失败,他们真正关注的是能改变行业格局的机会。
而与之相比,传统企业往往追求稳健增长,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然而,这种稳健的商业逻辑正在失去优势。1955年《财富》500强榜单上的公司,如今仅剩六分之一仍在榜;标普500公司在榜时间的平均值也从上世纪70年代的35年缩短至2019年的不到20年。
面对不确定性加剧的商业环境,传统企业是否也能借鉴风投思维,实现创新与突破?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伊利亚·斯特雷布拉耶夫在《钱商》中总结道:强调个体而非群体,推崇分歧而非共识,青睐特例而非教条,重视敏捷而非官僚。这些原则正是风投思维的核心所在,为传统企业提供了破局的新视角。由此可见,风投式思维,不仅是初创公司的生存法则,更是所有企业在未来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勇于试错
“拥抱失败”是风险投资的信条,但对于拥有既定业务的成熟企业来说,这种态度显然难以照搬。传统企业肩负保护现有业务的重任,不能冒着高风险将“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常规决策中,特别是在可预测的环境下,企业无需过分强调风投思维。然而,当面对高度不确定性或颠覆性挑战时,大胆的风投式决策则可以成为破局关键。
例如,当企业计划推出现有产品的改良版时,这类项目的不确定性较低,遵循的是线性发展规律。这时,过度引入“质疑一切”的风投思维,反而可能扰乱原本清晰的执行路径。
但如果企业正尝试开发一款全新产品,或考虑收购一家初创公司,这类高风险举措往往会在内部引发争议。各部门的负责人和利益相关者可能因分歧而陷入僵局,这时,风投式思维的价值便体现出来: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坚持大胆假设和快速验证。
风险投资公司 Founders Fund 的运作方式或许能为传统企业提供启示。在该公司,小额投资决策可以由一位合伙人独立签署,不需要经过繁琐的集体讨论——这样的机制为大胆尝试创造了空间。而当投资金额增大时,需要更多合伙人签署支持,但并不需要所有人必须达成一致。即使是大规模投资,只需七名合伙人中有五人签字即可推进。这种既允许个人冒险,又在关键决策中引入适度共识的平衡策略,正是风投式思维的精髓所在。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将所有风险集中于一项投资显然并不现实,但通过小规模试验验证新想法,或培养内部支持者推动项目落地,便能更灵活地应对不确定性。在探索未来的道路上,领导者如何在组织中植入这种“风险投资基因”,将成为赢得下一轮竞争的关键。
个人主义优先
风险投资者们深知,颠覆行业的往往不是共识,而是那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有时,仅凭一个人的敏锐洞察,就能开启划时代的创新。这样的个人观点,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正因如此,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特别注重营造一个多元包容的的环境,确保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到。不过,仅仅鼓励个人表达远远不够——缺乏机制保障,团队很容易滑向“群体思维”的陷阱。
1972年,心理学家伊文·贾尼斯首次提出“群体思维”这一概念,揭示了团队在未经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快速达成一致的危害性。这种现象不仅会导致错误决策,还常常忽视少数人的意见。然而,时至今日,大多数组织依然对这一问题束手无策。
伊利亚·斯特雷布拉耶夫在斯坦福大学的开设的一门课程便直观地演绎了“群体思维”带来的困局。课堂上,学生们以团队形式扮演风险投资合伙人,真实模拟投资决策流程。从分析融资路演PPT,到向初创企业创始人提问,再到尽职调查和团队讨论,整个过程看似严谨。然而,结果却令人意外:90%的团队能快速达成一致,而反对意见几乎都会被忽略。
通用汽车前主席阿尔弗雷德·P·斯隆曾表示:如果已经达成了完全一致,那么就应该推迟决定,直到能够产生分歧。在任何重大决策中,缺乏分歧可能是灾难的前兆。
风险投资公司如何打破这一困局?通过三种关键策略,他们将“个人主义优先”真正融入到决策机制中:
保持团队小而精简
风险投资公司通常将决策团队规模控制在3-5人之间,这一做法类似于亚马逊“两个披萨团队”的理念。小规模团队能确保每个人的观点都能被听到,同时减少决策拖延,提高沟通效率。
在决定投资前,许多风险投资公司要求合伙人独立提交对项目的评估。这一做法有效避免了在讨论初期个体受到他人意见的干扰,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初级团队成员往往承担大量前期研究工作,他们的意见理应被重视。通过让他们在讨论中率先发言,可以有效缓解权力动态的不平衡。研究表明,人们通常倾向于立即关注并听从职位最高者的意见,因此让高管保持沉默,先听取其他人的看法是更明智的选择。
反对共识
传统企业往往迷恋于追求表面的共识。这样的倾向经常导致决策拖延甚至错失良机。BBC常被批评需要开六次以上会议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决策;玩具巨头美泰则因早期管理层冗长的决策流程而饱受诟病——每项决策的落地都需要一份数百页的PPT。
风投公司的成功并不依赖于表面的共识,反而是允许并包容分歧的文化造就了优异的业绩表现。《钱商》研究了700家风险投资公司的IPO率(即投资组合中公司成功上市的比例)后发现,高IPO率的风投公司通常不强调“一致同意”。
未知因素众多的环境下,要求所有人都点头同意,反而可能抹杀了极具潜力的想法。而那些允许决策中存在分歧的公司,却往往取得更好的结果。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决策的效率和灵活性至关重要。要想培养更具突破性的“风投式”思维,企业高管可以借鉴以下两种策略:
1. 指定“反对者”角色
为了确保每个决策能够经受住充分的质疑,许多风投公司会主动引入“唱反调”的机制。例如,a16z经常组织“红队”专门针对某笔交易提出反对意见。类似的做法也被沃伦·巴菲特采用。在伯克希尔·哈撒韦,他会聘请两位顾问——一位全力支持投资,另一位全力反对投资。
2. 实施“少一票也通过”规则
风投公司通常允许部分反对意见存在,只要支持者的热情足够高,决策便可继续推进。这种“少一票一致”或“少两票一致”规则,体现了对分歧的高度包容性。以支持英特尔和苹果的风投公司Venrock为例,该公司并不依赖投票决策。每一笔交易都需要经过激烈辩论,但最终决定权通常交由最初提出想法的人。
3.开辟新的决策路径
如果没有高通创投中的少数坚持者,Zoom 可能永远不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工具。起初,大部分团队成员认为 Zoom 在竞争激烈的远程会议市场中几乎没有胜算——毕竟Skype 和谷歌已经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
然而,高通创投的三位成员然看好 Zoom 的潜力。他们通过一条“变通路径”推动了对 Zoom 的小规模种子投资,而无需全团队的同意。这一例外最终成就了 Zoom 的辉煌故事。在传统规则之外开辟路径,往往为非主流的创意注入新的生命力。
TDK Ventures 的 Nicolas Sauvage 总结得很精辟:“我们做的不是平均数的生意,而是极端的生意。那些真正创新的想法往往不符合常规。因此,为了捕捉这些机会,我们确保没有人,包括我自己,能够否决一个投资总监想要推进的项目。”
敏捷制胜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漫长的等待意味着机会的流逝;对于投资者来说,行动迟缓则可能意味着被更敏捷的竞争者击败。敏捷并非初创公司的专属。规模庞大的企业也能快速行动:麦当劳在几周内就推出送货服务,亚马逊在 111 天内成功上线 Prime Now,微信仅用了几个月便由七名工程师推出。
即使是复杂的组织结构,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简化的流程,也可以实现敏捷行动:
1.设定准确的时间表
硅谷的 NFX 风投公司有一个明确的投资时间表:四天内初步回应,九天内决定是否投资,三周内资金到账。NFX 保留未来投资阶段撤出的权利,但快速入场的策略确保了它对创新项目的敏感性。
风险投资可以对项目很挑剔,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慢。相比之下,传统企业常因决策的迟缓而失去机会。
2. 避免多层审批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传统企业风险投资部门通常采用两层决策流程,包括外部委员会的批准。这种模式不仅延缓决策,还容易将结果“回归平均值”,即偏向更安全但不够突破性的提案。
与之相比,风险投资公司则更加扁平化。一旦合伙人做出决定,交易便能迅速敲定。亚马逊、谷歌和 Netflix 也通过赋予高管更多决策权来避免审批链条的拖延。
3. 清理决策渠道
创新常死于决策的“拥堵”状态。一个畅通的流程至关重要。强生公司的孵化器 JLabs 每年审查数千份合作申请,但只接受少数精挑细选的项目。这种对渠道的严格清理,确保了真正有潜力的项目能够获得资源支持。
相反,一些公司维持着庞杂的项目列表,往往会让决策者分心于旧项目,而忽视了新机会的出现。
与行动缓慢的企业相比,风险投资人并不寻求共识。他们喜欢争论,为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而奋斗,听取新的观点,并提出各种想法。
在中国当前的商业环境中,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交织在一起。无论是互联网巨头的崛起,还是新兴产业的涌现,都展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而风投式思维提供了一种新通化的创新框架,帮助企业在这一复杂环境中找到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