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学历内卷重灾区之一。
在很多省级的三甲医院,博士学历只是「敲门砖」,市级医院硕士学历,则是起步标准。
《2023 县域医疗人才发展报告》发现,近三年的医院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县域医院要求硕士的岗位数年均增幅超过 8 个点,硕士赛道越来越卷。
而不少领先的县域医院,更是已将硕博设为准入门槛。
当大多数人心中的保底选项县域医院也开始「卷硕博」,求职的医疗从业者们,该何去何从?我们分别和医学生、业务骨干、HR 们聊了聊。
专硕手握 3 篇 SCI,没进县域医院面试
"
我叫陈迪,今年毕业于西南地区某 985 高校麻醉专业。
虽然省级三甲医院大多只招博士,但我硕士期间发表了 3 篇 SCI 论文,也拿了国家奖学金,而且麻醉也算是紧缺专业,我以为总归还是有机会的,但是现实给我上了一课。
「你的 SCI 论文也没有很高分,打算读博吗?」省级三甲医院的 HR 直截了当地说。于是在省三甲这里我只是收到了一封「抱歉邮件」。
然后,我开始投市级医院,我是专硕,三年都在临床上,然而面试时,市级医院更多的是关注科研能力。给我的结果是可以入职,但只能是编外,由于这家市三甲不是同工同酬,编内编外区别对待,最后我还是放弃了。
图源:视觉中国
同时,我也投递了我校所在城市的某区级医院,属于县域医院。开始我以为,一家区级医院可能本科生都不一定招得到吧?毕竟区医院病人数量不多,工作强度也不会太大。
但没想到招聘起步就是硕士生+规培证,并且基本每个科室的岗位都只有 1~2 个名额。虽然也有编制,但只是区编制不是市级编制。
收了我的简历之后,HR 让我后续等通知。我本以为,这家区级医院可以作为我最后的保底医院,然而经过漫长的几个月等待,后面打电话给人事科才知道他们已经确定了人选。
竟然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就在我以为自己没出路的时候,我收到了老家县医院的面试通知,这家医院名气不大,但发展速度很快,也正在修建分院。
我本以为面试可能人数不多,但是面试那天才发现竟然也是 1:2 的比例进的面试,其中不乏多位上海 985 高校的专硕,但是总体来讲还是以本地双非院校的专硕和本科为主,我还算是比较有优势的,院领导对我也比较感兴趣。
这家县医院的新任院长是从省会某三甲医院调过来的,对人才比较重视,提高了青年人的收入,也有科研的支持。此外这边入职即有编,不存在区别对待。双一流的硕士还有 8 万元的安家费,基本够县城新房的首付了。科主任也表示我入职以后一定能得到重视,科室正需要我这样的年轻人,后面也会积极支持我出去进修和提升学历。
图源:陈迪提供
「985 硕士进县域医院,可惜吗?不继续考博吗?」这是我在求职阶段很多人问我的话。在学历贬值的医疗职场环境下,读研的速度赶不上医院内卷的速度,我开始读硕士的时候,很多医院招聘是从硕士起步,而等我读完硕士,发现招聘变成了博士起步。
而且我的家庭也无法继续承担我再漫长的学习生涯。找到真正认可我的单位,对我来说更重要。
"
入职县医院 8 年,见证招聘要求从本科到博士
"
我叫李芳,我是从浙江的小县城里出来的,本人比较佛系,2016 年从华东某 985 高校临床医学 5 年制毕业后,我就直接回了县里。
我们县的人民医院也是县域医院中比较能打的一家,综合实力在全国县级医院里排名前列。待遇方面也很到位,员工入职就有单身公寓,结婚以后,会分配结婚过渡房,有 5 年使用权。一般来说,5 年的工资就已经可以在县里付首付买房,还有各类人才补贴、住房补贴,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那个时候,凭借着我 985 高校的「金字招牌」,能直接进县医院但只能进急诊科,所以我又参加了县里卫健系统的统考,通过排名靠前选到了我心仪的外科。
图源:视觉中国
入职的 8 年来,我发现医院招聘的门槛越来越高。
16 年我毕业的时候,入职我们医院基本都只是本科学历。大概从 5 年前开始,临床科室招聘就没有本科了,最低硕士起步,只有医技还会招一些本科,大部分是技师,现在已全面要求研究生学历。
卷学历的原因是岗位基本饱和了,我们医院从一年招 60 个人缩减到现在一年只招 20 个人。像我们外科,我所在的肛肠外科共 13 人,近一半是硕士,其它外科专业也差不多,基本饱和了,所以暂时没有招人计划。
基本上只有补位,有人离职或者有人退休才会进新人。
要招新人基本上都选科研能力很强的,因为科研能力弱是县域医院的普遍短板,我们医院也不例外,最后留下来的,都是科研能力比较强的硕博。
"
县域医院招聘两级分化:旱的旱,涝的涝
李芳的洞察,得到了数据的验证。
根据《2023 县域医疗人才发展报告》,近三年来县域医院在「卷硕士」,城市医院在「卷博士」。
从岗位要求来看,县域医院招聘岗位 1/4 左右要求为硕博,且硕士需求岗位数逐年升高,年均增幅超过 8 个点,要求博士则占比约 3%;而城市医院是开始卷博士,博士要求的岗位占比约 8%,年均增幅超过 2 个点。
图源:《2023 县域医疗人才发展报告》
卷归卷,但也分地区。
在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基数大的县域,毕业生准入门槛已提高到了硕士水平;而中西部人口基数相对较小的县域,连本科都招不到,区域间差异非常大。
某河北县医院的 HR 表示,「地区之间情况不一样,像我们落后地区要求不高,大部分是专科,也会招本科生的,像我们下面的乡镇卫生院十多年了也没招到过本科生,本科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宝贵了,根本不需要规培证。」
某北方县医院的人事负责人直言,「我们医院地理位置偏,财政投入有限,医院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对人才缺乏吸引力,此外培养也很难,不能背靠大三甲和高校,单打独斗,『金凤凰』哪能来我们医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南华东的县域医院人事反馈:「我们的编制快满了,接近饱和,新招的大多都是派遣。我们现在招人都是硕士起步,再挑心仪的。」
「22 年的时候一个科室一下子招了 8 个,人够用今年就不会再招了。」
而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给了县域医院在学历竞争中卷出新高度的底气。
除了岗位基本工资、五险一金等基础待遇保障以外,县域医院提供的人才激励分为两大类,「物质激励」和「组织激励」,近三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完善。
在安家费、引进补贴等多种激励日益普遍的当下,各类福利不仅看「有没有」,而且要看「多不多」。县医院求贤若渴,纷纷在「抢人大战」中下血本。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华东、华南地区沿海城市的县域医院普遍可以给到博士或者正高 40~60 万、硕士或者副高 30~50 万、本科 10 万左右的激励,其中包括政府和医院给的各类人才引进费、安家费以及其他补贴等。
而在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内陆地区,补贴显得「两极分化」,高的能达到沿海地区水平甚至百万,而低的可能不到 10 万,明显竞争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补贴通常采取分期支付,或会框定服务年限,避免人才「拿钱跑路」。
图源:《2023 县域医疗人才发展报告》
除了「物质激励」,「组织激励」也在被重视,在进修培训学习方面,不少县域医院都与国内一流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到大三甲医院进行专项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还有衣食住行各类保障。
显然,县域医院也关注到了,只有物质激励效果不长久,提供多元化的组织激励,才能最终留住优秀人才。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策划:范蕊
撰稿:范蕊、唐朝霞
监制:韩娴、汪同、章佳琪
说明:
1、县域医院:县级行政区内的医疗机构(包括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以及市辖区的县区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2、城市医院:除了县域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