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止读书
从读书开始,尝试不粗糙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向街书店  ·  食在广州的顺德逻辑 | ...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真正的成熟:看懂人心,看透人性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不止读书

带一本书去巴黎,就带这本

不止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3-18 22:21

正文



从     读    书    开    始

尝 试 不 粗 糙 的 生 活



  好书  


小河: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是关于巴黎的
是关于文学的
是可以作为旅行指南的实用书
也是可以当作消遣的闲书

它就是
——《巴黎文学散步地图》。


巴黎,这是一个古老而浪漫的城市,一个极具历史感的所在。


如果此时让你邂逅巴黎,你,会去哪里呢?是去找香水名牌,还是去感受纸醉金迷?是去香榭丽舍自拍,还是去埃菲尔铁塔打卡?


亦或是……穿越到那个我们来不及参与的年代,静静地走一走几百年前的街道巷弄,看一看曾经的伟人活着和死去的地方……

有这样一本书,为我们讲述了巴黎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现实:《巴黎文学散步地图》。 

《巴黎文学散步地图》(上、下册)

这是一套与众不同的旅行随笔,但却绝非普通的游记。

雨果写《钟楼怪人》时的住所,海明威跟费滋杰罗相识的咖啡馆,乔治·奥威尔当洗碗工的饭店,王尔德跟新婚妻子度蜜月的旅馆,加缪、萨特、杜拉斯等人在二战时反抗德军的地下组织所在地、以及长眠着众多伟大灵魂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坟墓……

在巴黎,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曾有某位作家的身影,他们曾经的生活轨迹和逝去后的灵魂居所让我们深思生命和死亡的意义。


 

生不同房,死竟同穴的萨特和波伏瓦

 

萨特与波伏瓦是法国文坛的一对知己,生不同房的两人,死后合葬于一处。

让-保罗·萨特是哲学家、作家、存在主义之父,一九八○年四月十九日举行萨特的葬礼时,万人自发走到巴黎街头,向他最后致意,其中包括了老中青三代的法国人。西蒙娜·德·波伏瓦是萨特的“终身伴侣”,是萨特昵称的“小海狸”(波伏瓦的姓 Beauvoir 与英文的海狸 Beaver 相近)。她的葬礼与萨特一样隆重,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齐聚蒙巴纳斯墓园为她默哀致意。

 波伏瓦和萨特之墓



萨特的死让我俩分离;我的死却不会让我俩重聚。即便如此,我们两个人这一辈子可以合得来这么久,已经很美了。

——《再见萨特》

 




象征主义先驱波德莱尔

夏尔·波德莱尔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极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现代派文学鼻祖。波德莱尔又被称为象征主义先驱,代表作有诗集《恶之花》。

波德莱尔幼年丧父,母亲改嫁。波德莱尔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继父是波德莱尔最憎恨的人。但波德莱尔对母亲感情深厚。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不可避免地影响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

一八四〇年,十九岁的波德莱尔过着游手好闲、放浪不羁的波希米亚式生活,从而与继父闹翻。他在这期间结识了许多文人,巴尔扎克便是其中之一。感情生活方面,波德莱尔与妓女“媚眼莎拉”交好了好一阵子,一般认为《恶之花》的第二十五首、第三十二首两首无题诗,便是写给莎拉的。

一八四三年年初,波德莱尔住在凡诺街某号一楼,与让娜正式成为恋人。让娜邪恶、酗酒、性感、不忠,是个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黑美人。这位“黑色维纳斯”激发了波德莱尔无穷灵感,谱下多首《恶之花》诗篇,如:《异域芳香》(Parfum exotique)、《阳台》(Le Balcon)、《秀发》(La Chevelure)、《舞蛇》(Le Serpent qui Danse)、《永不满足》(Sed Non Satiata)等。波德莱尔这期间的创作灵感不断,共写出《恶之花》中二十多首诗作。

贝杜尼堤岸二十二号。波德莱尔住在此地时,与女演员让娜·杜瓦尔相识。纪念牌刻着:“一八四二年到一八四三年,诗人波德莱尔居住于此地。”

一八四三年十月到一八四五年九月间,波德莱尔住在圣路易岛上的安茹堤岸十七号皮莫丹宅邸。皮莫丹宅邸后改名为洛桑宅邸,也就是戈蒂埃“大麻俱乐部”所在地。波德莱尔自然也加入了大麻俱乐部,与一众文艺青年共享“人造天堂”之乐。

 


 

 

法国天才诗人兰波

阿蒂尔·兰波是位早熟的天才诗人,出生于法国香槟区,自小父母离异,童年时郁郁寡欢。就读中学期间,修辞学老师借了他一本雨果的《悲惨世界》,引发他对文学的兴趣,并于一八七○年一月二日写下第一首诗作《孤儿的新年礼物》(Les Étrennes des orphelins)。

一八七一年八月,兰波在朋友引荐下写信给魏尔伦,两人开始通信。九月中旬,兰波怀中揣着知名诗篇《醉舟》(Le Bateau ivre)拜访魏尔伦,此后开始参加魏尔伦等人的“坏好男人”诗会,结识了当时巴黎诗坛上许多重量级人物。

当时,魏尔伦跟妻子玛蒂尔德住在岳父母位于尼寇莱街十四号的家,却仍然让初到巴黎的兰波住了进去,虽然只有三周,仍然让魏尔伦岳父母颇感吃不消。而且自此以后,兰波与魏尔伦明目张胆的同性恋情引人侧目,两人放荡不羁、吸食大麻的行径更连文学圈也难以容忍。

一八七二年初,兰波和魏尔伦住在第一乡村街和哈斯拜耶大道交叉口一带,两人相当喜欢距此不远的丁香园咖啡馆63的热情氛围。五月时,兰波先住进王子先生街的某间旅馆里,房间恰恰面对圣路易中学的校园。六月则搬到维克多·库赞街八号的克鲁尼旅馆。克鲁尼旅馆现今依然存在,兰波住过的小房间也还在,诗作《最高塔之歌》(la Chanson de la plus haute tour)就是在此地写下的。

克鲁尼旅馆墙上的纪念牌,由兰波之友协会挂上。牌上刻有兰波的字句:“在这个时候,我有一间漂亮的房间。”《最高塔之歌》即在此完成。

一八七二年,魏尔伦为了兰波抛妻弃子,两人一起私奔到伦敦去。双宿双飞之后,两人的确快活了一阵子。哪知一年后的一八七三年七月初,发生了“布鲁塞尔悲剧”之开枪事件。魏尔伦因开枪伤及兰波入狱,兰波则只身回到故乡,伤心之余,完成追忆他和魏尔伦生活的杰作《地狱一季》(Une saison en enfer)。《地狱一季》于一八七三年十月在布鲁塞尔出版,仅仅印制五百本,却连五百本都没卖完。

兰波早期的诗作风格追求帕纳斯派形式的完美;中期着重于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抗拒;后期诗作则加强了象征主义色彩,著名长诗《醉舟》就是后期的作品,深受诗人波德莱尔《感应》影响。

不过,所谓的前期、中期与后期,看似创作期很长,其实不过短短四五年,因为兰波主要的诗作都写于十六至十九岁之间。创作时间虽短,兰波的作品却在法国文坛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兰波现存诗作约一百四十首。

 

带这本书逛巴黎


巴黎,巴黎,真正让一个城市动人的永远是那里曾经生活的人,和她们的故事。带上这本《巴黎文学散步地图》,在每一个街角,可能都会发现美好的相遇。


这本《巴黎文学散步地图》(上下两册)

已经在不止读书的小店里上架


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亦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