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告也疯狂
WeMedia自媒体联盟影响力最大的账号之一;我喜欢创意广告,因为多看创意广告能让人变聪明,不信你来试试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业家  ·  小赛道,才有大机会 ·  13 小时前  
天津日报  ·  一教授助力茅台增产三到五成?最新回应→ ·  2 天前  
创乎  ·  创业成本:时间与知识的核心作用 ·  2 天前  
南宁晚报  ·  多名主播被抓! ·  3 天前  
南宁晚报  ·  多名主播被抓!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告也疯狂

地铁里晾衣服,衣架子diss人,脑洞大开的滴露玩转黑科技

广告也疯狂  · 公众号  ·  · 2020-02-13 14:30

正文


商务合作QQ: 1900556960

来源: 广告创意(ID idea1408)


在广告信息泛滥的今天,如何将产品卖点打入受众心智,并在一众的同类产品脱颖而出,成为品牌营销的关键。


而一个好的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往往能让产品在众多同类型商品中脱颖而出。


最近,滴露就打造了一场事件营销,通过“黑科技”,让我们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晾衣架开口说话,引来众人围观。


弄堂里的晾衣架竟然会说话?

只因这项“黑科技”



洞察到大部分的中国家庭都没有除菌的意识,平时使用的洗衣液只能去污不能除菌,滴露用一款“会说话的晾衣架”,搅动弄堂风云,把衣服们积攒多年的牢骚一吐为快。


短片一开始,通过大妈和大爷的反常举动制造悬念,引发受众好奇。


是什么让称霸广场舞的大妈和身怀武林绝学的大爷都表示震惊?市民又为何齐聚在弄堂里议论纷纷?


原来是因为滴露这款“会说话的晾衣架”。



弄堂里的晾衣架能够检测衣服上的细菌,一旦发现晾晒的衣服上有细菌,内置AI将自动“吐槽”。


比如“洗衣服永远少一步,打算给细菌养老啊?”


意在提醒你洗衣服一定要多一步,使用专业的衣物除菌产品,对衣服进行有效杀菌。



这是滴露策划的一个小事件, 通过脑洞大开的改造,让 这个生活中最常见、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物品展开吐槽,引起人们对此衣物除菌的重视。



为什么选择在上海弄堂呢?滴露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弄堂 ,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是地域标志性的存在。

对大部分人而言,对弄堂最为深刻的印象,恐怕还属家家户户窗台上晾晒的衣物。 在弄堂洗衣服、晾衣服都是弄堂居民最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

通过策划这样一组事件,一方面 将产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 引起大众关注。 另一方面,通过会说话的衣架, 也能制造[新奇感], 从而引发人们对除菌的重视。

场景吐槽文案与大众沟通
戳中不同用户痛点

品牌要想获得目标消费者的青睐,需要找准其刺激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

痛点、痒点和喜点…


在滴露的这次营销中,就抓住了不同人群的痛点,并结合各种场景和人群,以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流行网络用语展开吐槽。

细菌就像渣男
不甩掉留着过年?


还不多一步,
难道想和细菌合租这件新衣服?


“妈妈,细菌是什么?”
“多一步就能干掉的东西”


见过去的老同学
不必带过去的细菌


必须多一步
不能让细菌住进 我八千块的新衣服


致细菌
学会多一步以后,余生就不用你瞎指教了


这些会发光的文案,可谓是狠狠戳中了不同人群的痛点。

比如提醒年轻女孩,要及时甩掉渣男;提醒见老同学的人要将衣物上的细菌洗净;暗示都市白领别让细菌毁了自己8000块的衣服等等。

趣味化的场景演绎方式,不仅能激发受众的兴趣,也能从情感沟通的角度引发他们的共鸣,让受众在无形中接收了广告讯息。

借助这种另类的传播方式,将滴露“洗衣服,多一步”的品牌理念植入心智, 加深对品牌的认同和对产品的记忆。

将“会说话”的衣物搬进地铁站
制造新奇广告效果

为了扩大传播声量,滴露还将会吐槽的衣服晾到了杭州地铁,打造沉浸式广告体验。这一排会发光的衣物,让过往的行人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区别于以往的地铁广告形式,将衣服实物作为海报,这么新奇的方式不但能调动受众的好奇心,制造吸睛效果。 也能让人自发分享, 带动线上传播,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流量转化。


不少路过的市民都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并分享到网上。


从男士的衬衫、夹克,到女士的毛衣、长裙,就连孩子的小棉袄都有。这样另类的广告方式,想不引起人们注意都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