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3月30日, 国际知名德国女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Katharina Grosse)的大型个展“呢喃的泥土”日前于广州 K11 正式拉开帷幕。这是格罗斯中国首展继上海之后的第二站,也是格罗斯在中国华南的首次个展。
展览由 K11 Art Foundation (KAF)与广州 chiK11 艺术空间联合呈献,三件与场景相关、沉浸式的大型作品将分布在广州 K11 的不同区域。卡塔琳娜·格罗斯被认为是过去 15 年间国际上极具开创性的画家。
格罗斯以喷枪为主要绘画工具,成功地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绘画形式。她将斑驳陆离的颜料涂覆于展览空间的墙面、自己的床上、公共广告牌、整栋房子及其周边环境中,还有形形色色组合在一起的物件,如土堆和树干上,创作出大型场域相关的绘画作品。她使颜料的施用不再被束缚于画家身体和西方架上传统。她的作品既非再现,亦非象征,而是以极具颠覆性的方式,存在于与材料、物件和建筑的直接互动之中。
Artist: Katharina Grosse Katharina Grosse at the exhibition Mumbling Mud at chi K11 art museum, Shanghai, 2018。 Photo by JJYPHOTO。 Courtesy of K11 Art Foundation and Galerie N?chst St。 Stephan, Vienna? Katharina Grosse and VG Bild-Kunst, Bonn。
正如艺术家所说,“无论是鸡蛋、臂弯、火车月台、冰雪中或是沙滩上,任何地方都可以作画。” 格罗斯利用颜色跨越物件和建筑环境之间的既有界线,提出了在目前符号规范、层级秩序和社会规则下从未设想过的模式。
从法国蓬皮杜中心、苏黎世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到纽约洛克威海滩(由 MOMA PS1 委托制作)、科隆地铁站、丹麦海岸线、或是普通的社区等日常场域,都留下过格罗斯摄人心魄的大型在地作品。
此次广州大展“呢喃的泥土”由 K11 Art Foundation 艺术总监刘秀仪(Venus Lau)策展,乌尔里希·洛克(Ulrich Loock)协力策展。“呢喃的泥土”广州站分为三个展区——《丝绸工作室》、《腹中》、《陈列室》——一个位于三楼艺术廊桥,两个位于四楼的 chi K11 艺术空间,引领观众沉浸在如迷宫般的空间体验中。
踏进三楼艺术廊桥的展区《丝绸工作室》,迎面而来是一幅幅巨大的丝绸幕布,上面印有格罗斯柏林工作室墙面,还有其他曾经用来制作超大型或雕塑式作品的空间的复制图像。印上了图像的表面引入了一种记忆与回想的情境,在展览逐渐演变之中形成了一个时间的缺口。
“卡塔琳娜·格罗斯:呢喃的泥土”展览现场,广州 K11 艺术廊桥,2019 《丝绸工作室》,2018 朱锐拍摄。鸣谢卡塔琳娜·格罗斯及维也纳 Galerie n?chst St。 Stephan 画廊 ? 卡塔琳娜·格罗斯及波恩 VG Bild-Kunst 。
进入四楼 chi K11 艺术空间的第二个展区《腹中》,天花板上悬垂下数百米厚重粗糙的布料,构成了迷宫般的褶皱结构,为参观者带来巨大的感官冲击——在作品的全然包裹之中,失去抽离之力。
在广州 K11 展出的《腹中》与在上海展出的原版有很大不同,由于悬垂走向的不同,产生的褶皱亦有所不同,之前可见的部分颜色因为新的铺设而隐秘了起来,而从前不可见的部分却得以重见天日,这使得广州展出的版本更为粗犷和生猛。
如果将不同版本的《腹中》想象成电影的连续镜头,变化的褶皱让对立面之间产生流动的过渡——例如色彩和留白之间,可见与不可见,立体与平面,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过渡。格罗斯的作品通过自由流动的越界,对通常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感知边界提出了挑战。
“卡塔琳娜·格罗斯:呢喃的泥土”展览现场,广州 chi K11 艺术空间,2019《腹中》,2018 朱锐拍摄。鸣谢卡塔琳娜·格罗斯及维也纳 Galerie n?chst St。 Stephan 画廊 ? 卡塔琳娜·格罗斯及波恩 VG Bild-Kunst 。
最后一个展区《陈列室》是一间用颜料完全覆盖的豪华客厅,参观者穿行于这个陈列着独特设计家具的空间,或许会联想起展厅所在的购物艺术中心。绘画的世界和普通生活物件的世界,两者间不可消解的碰撞向人们提出了迫切的问题,即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所处位置的问题。
“卡塔琳娜·格罗斯:呢喃的泥土”展览现场,广州 chi K11 艺术空间,2019 《陈列室》,2018 朱锐拍摄。鸣谢卡塔琳娜·格罗斯及维也纳 Galerie n?chst St。 Stephan 画廊 ? 卡塔琳娜·格罗斯及波恩 VG Bild-Kunst 。
展览标题“呢喃的泥土”,正来源于粤语俗语“鬼食泥”,意指说话含糊不清,介于可听与不可听之间的状态。在格罗斯所建造的空间里,色彩如同强度不一的震颤和视觉声浪,可见与不可见、可知与不可知交织在一起。观看展览成为一段情感和身体的对话,无法被简化为线性叙事:这是一种不断脱节的“呢喃”。
正如策展人刘秀仪所说:“体验卡塔琳娜·格罗斯的作品时,总有一种强烈的‘离地’(ungroundedness),犹如浮游、穿梭于太空……格罗斯作品中那广阔而纷杂的色谱,与其说是叙事,毋宁说是色彩(巴迪欧式)的 ‘无调世界’
(atonal world)——没有主人能指( master signifier),或是拉康式的‘缝合点’(quilting point)的状态,在能指链上永远飘荡,永不着地。”与艺术家合作多年的策展人乌尔里希·洛克则认为,“卡塔琳娜打开了我们想象的大门,重新定义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
“呢喃的泥土”广州站将于 2019 年 3 月 30 日对公众开放,持续至 2019 年 6 月 2 日。在展览期间,chi K11 艺术空间将陆续举办主题讲座及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如“Riso 印刷体验工作坊”、“流动艺术系列课程”等),公众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线下活动,更好地领略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览信息
卡塔琳娜·格罗斯(Katharina Grosse)
“呢喃的泥土”
策展:刘秀仪(Venus Lau)
协力策展:乌尔里希·洛克(Ulrich Loock)
展期:2019 年 3 月 30 日-2019 年 6 月 2 日
地点:广州 K11 购物艺术中心 3 楼艺术廊桥、4 楼 chi K11 艺术空间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10:00-21:30(21:00 停止入场)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关于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
卡塔琳娜·格罗斯于 1961 年生于德国布莱斯高的弗莱堡,现生活和居住在柏林及新西
兰。她近年的艺术机构展览及场景特定绘画作品包括费城壁画艺术项目“psychylustro” ( 2014 )、莫斯科车库当代美术馆 “yes no why later”(2015)、第 56 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Untitled Trumpet》(2015)、为纽约MoMA PS1 的 “Rockaway!”项目创作的作品《Rockaway!》(2016)、丹麦奥胡 斯 ARoS 艺术三年展作品《 Asphalt Air and Hair 》 ( 2017 )、南伦敦艺廊“This Drove My Mother Up the Wall”(2017)、悉尼马车创意空间 “TheHorse Trotted Another Couple of Metres, Then It Stopped”(2018),以及布拉格国家美术馆 “Wunderbild”(展期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
收藏机构包括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柏林国家博物馆、波恩艺术博物馆、慕尼黑伦巴赫美术馆、苏黎世美术馆、伯尼尔美术馆、哥本哈根方舟现代艺术博物馆、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水牛城奥尔布赖特·诺克斯艺术馆、迈阿密佩雷斯艺术馆,以及布里斯本昆士兰画廊和现代艺术馆。
关于 K11
K11 创立了全球首个博物馆零售模式,打破传统,把艺术与商业结合,开创零售先河。郑志刚先生(Adrian)于 2008 年创立 K11,而位于香港及上海的 K11 分别于 2009 年 12 月及 2013 年6 月开幕;自始策划了数十个跨文化展览及活动,从艺术与设计到绿色时尚与科技,将艺术、文化及工匠精神的生活态度带给大众。独特的 K11 生态系统将艺术·人文·自然三大元素融合,革命性地改变零售生态,透过独特的分区,让顾客感受体验式购物旅程。K11 引进世界各地优秀设计师品牌,如 K11 Design Store、K11 Select 及 K11 Art Store by Kuriosity,为本地及国际设计师提供线上线下的营销平台,展示和销售自己设计的产品。K11 不仅是一个零售空间,而是一个启发无限创意的文化地标。透过跨文化对谈,K11将继续推动本地艺术发展,增强当地的艺术家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到2024年,K11将扩展到中国的9个城市,包括北京、深圳、沈阳、武汉、宁波、天津、上海、广州和香港,进一步成为行业的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