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根据3.0T MRI对视神经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的显像和宽度测量,可使用回归方程对颅压进行计算。(应答率为100%,同意率为75%)
解析:基于MRI的颅压无创测量法与颅压腰椎穿刺测量法比较,结果一致性达到87%。该方法适用于具有3.0T MRI设备的大型医院。为了更为广泛使用无创颅压测量法,还应探索更为经济、方便的测量技术,如超声测量视神经鞘宽度等,这是未来无创颅压测量法的主要发展方向。
5. 体育锻炼增强腹肌力量、头低脚高位睡眠、腹带增加腹腔压力是目前已知可以提高颅压的方式,指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生活中使用上述方法可能降低眼颅压力梯度。(应答率为100.0%,同意率为58.4%)。
解析: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生活中使用上述方法可能降低眼颅压力梯度,从而减缓视神经损伤,但是必须注意上述方法对眼压及全身的可能副作用。目前尚需多中心的临床对照试验明确上述方法对眼压及颅眼压力梯度的影响,并验证其是否能真正延缓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损伤。
综上所述,从目前眼颅压力梯度相关研究结果来看,偏低的颅压可能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之一;颅压与BMI呈正相关,偏低的BMI可能成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生物标志。积极探索更为经济方便的无创颅压测量方法并进行推广,可更好地利用眼颅压力梯度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分类,从而指导临床实践。依据眼颅压力梯度的青光眼分类以及改善颅压的建议方式,需要我国青光眼医师了解,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尝试使用,从而提供更多的临床对照研究证据。希望本专家共识和建议可以为我国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病因探索、早期诊断及未来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