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热点,家家都有头条,你可曾迷茫,看什么才有价值?
远离爆文的浮华与喧嚣,静坐在时光的缝隙,特立独行的媒记君偏偏要为你带来“今日二条”。
不寻求爆款文章,不追逐时下热点,也不玩标题党,我们仅以媒记君的严选标准,为你呈现有趣的故事、有料的特稿和冷门的报道。
今日二条,做东半球最好的二条!
失落的县中:高出一本线14分就成了高考状元
去年,凤山县创造了“零一本”的历史——
没有一名考生达到重点大学投档线。
幸好,最坏的情况没有延续。作为凤山县唯一的高中,凤山县高级中学今年1133名考生中,两人达到了一本线,尽管这一上线率还不到0.2%。广西有不少这样的县,
整个县的一本上线人数只有几十,甚至低至个位数
。
女生牙乔莉以仅仅高出一本线14分的高考成绩,成为今年的凤山县文科状元。她此前跟着外出打工的母亲在江西上学。回到凤山时,她觉得“课根本没法听,完全靠自习”:英语老师在课上讲初中的定冠词知识;年长的数学老师努力想把课教好,却讲不明白习题。
文章:
《失落的县中:高出一本线14分就成了高考状元》
(点击阅读)
作者:
程盟超
来源:
冰点周刊
谁在阻碍无痛分娩?
对于致力推广无痛分娩的美籍麻醉医生胡灵群来说,他见过太多的疼痛了。因为妻子也是极其怕疼的人,他始终在寻找更好、更安全的麻醉方法。
2005年1月,他们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妻子再次赞叹无痛分娩技术“神奇和伟大”。而在此两个月前,人民日报发文指出,中国享受无痛分娩产妇比例不足1%。强烈的对比让胡灵群感慨:
为什么这项已在西方普及上百年的技术,迟迟没能让中国产妇受益?
包括胡灵群,受访医护人员提到最多的障碍,
是麻醉医生严重不足
。2015年,中国共有麻醉医生75233人,每万人拥有麻醉医生0.5人,而欧美国家每万人至少有2.4个麻醉医生。
“
人不够、不赚钱、风险大,没法开展,这就是中国国情
。”广州一家大型医院的一位妇产科医生总结道,他们医院几乎没开展过无痛分娩,以前做过,现在也停止了。
“这技术一看就不是经济增长点。这种‘可做可不做’且几乎无收益的手术,需要有较高的奉献精神才能坚持。”参加过“无痛分娩中国行”培训的一位医院副院长一语道破关键原因。
文章:
《谁在阻碍无痛分娩?》
(点击阅读)
作者:
袁端端
来源:
南方周末
临死是种什么感觉?
地球上每小时有近7000人死亡。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大多数人对这种经历知之甚少。接下来,你将了解到人在临死时肉体和精神的变化。
死亡也许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当然,被烧死或是被枪杀是很痛苦的死亡方式,但如果你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因为自然原因死亡的话,死亡时的痛苦是很难说的。在人生的最后几个小时里,你可能已经失去了意识,感受不到痛苦,临死时经历的痛苦可能并不多。
图源:Rebel Circus
临终之人可能并不会害怕在这个精神状态下发生的一切。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一项研究比较了临终病人、死囚犯及设想自己即将死亡的人的精神状态。研究结果表明,
距离死亡越近,你对未来的看法就越乐观
。这也许是因为,当死亡变得不那么抽象而你必须面对现实的时候,你就能更容易地接受死亡。或者也可能是因为你拥有平静安详的梦境和幻象。
文章:
《临死是种什么感觉?》
(点击阅读)
作者:
杨睿
来源:
利维坦
熬夜魔咒:不管怎样,你都会晚睡
前几天,微博@卡卡Prancil 发了一条微博。他回忆当时的感觉说:“那一瞬间,我感觉我的脖子剧烈的疼痛......不到三秒钟,后脑勺突然间像针扎一样一阵阵痛,伴随而来的是后脑内部一阵暖意......”
微博发出之后,立即引来一大批“修仙党”——许多人晚上不想睡觉,但又难以忍受良心的谴责,索性一了百了,走上主动“修仙”的道路。
根据网友科普,凌晨0点睡觉为“炼体”、1点睡觉可以晋升为“炼丹”,4点“元婴”、7点“渡劫”、9点“飞升”,过了早上10点就可以得道成仙了。
说到熬夜的“快感”和害处,很多人都有共鸣,而这正是最“危险”的一面。
社会心理学有种“社会认同”现象:
如果周围的人都在做某件事,人们更容易下意识地跟着做,无论好事坏事
。就像大家都为灾区捐了款,你也不好意思不捐;而全班同学都作弊,即使你想洁身自好,往往也被拉下水来。
看!朋友圈的那个小伙伴又在半夜做了玉米排骨汤。
突然也觉得饿了。
文章:
《熬夜魔咒:不管怎样,你都会晚睡》
(点击阅读)
作者:
Lens
来源:
WeLens
整理:二维酱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