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央企可成为雄安建设先锋,四策将部分央企和平迁出北京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19-04-08 19:0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大国之策,贵在平衡。

早在七年前,罗天昊即在从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在国内首次提出“将央企总部迁出北京”的国策设想,

大企业集中北京好吗 ?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7161?page=1

2012 年发于英国金融时报))

将央企总部迁出北京

http://www.time-weekly.com/story/2013-07-24/130414.html

2013 年发于时代周报)

当时引起了全国性的巨大争议,不意 2017 年,国家设立雄安新区,将部分央企总部迁出北京,成为疏解北京负担的举措之一,同时, 央企自带流量,资本雄厚,搞建设不用国家掏钱,堪当雄安新区建设的先锋。

此前,央企总部迁出北京,成大气候,存在种种顾虑,未来央企总部迁出北京,将是雄安新区战略和国企改革的两期叠加。未来有四策,可保部分适宜搬迁的央企平稳着陆。

1 )保留外迁央企工作人员的北京户籍

央企总部迁出北京,首先面临的,就是工作人员现实的利益问题。因调动去外地而失去北京户籍,亦是最大的担忧。北京户籍,意味着良好的福利,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同比国内其它城市非常明显。尤其是进入北大清华等中国顶级名校的机会,北京弟子明显比外地人更多。目前,户籍方面的改革,开始破局。

2015 年初,由京冀共建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落户了 10 家来自北京的医药企业。其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保留入园企业的北京户口。

未来央企改革,亦可借鉴此策。从北京迁出的工作人员,一律保留其北京户籍,并且延续到第二代,也就是子女也可随父母入籍北京,但是第三代则不管。这样,既可解决迁出人员的后顾之忧,又不至于增加北京的真实负担。因为迁出人员主要在外地工作和生活,实际上保留户籍是一种保险,而非真实的支出。

2 )冻编,新进入者不给级别和官位,管理层的去行政化

国资委直管的 110 多家央企,总部在北京的就有超过一半。绝非偶然,而是体制使然。

央企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经济组织,也是一种政治组织,央企在中国的行政系列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甚至一个央企,就是一个副部级的单位,很多都设有办公厅。气势直逼部委。央企的负责人,不仅是企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更是国家相当级别的干部。骨干央企的正职往往是副部级高官,直接由中组部任命。

既商又官的身份,使央企高层面临巨大压力,既要经营好企业,又要在行政体系中平衡,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 身在北京,对于政策的游说便利,对于各种信息更灵通, 而结交同僚甚至领导人,获得升迁与重用的机会,更为便利。

过去十年来,央企负责人转任地方行政长官,担任省一级领导干部的事例,已是常见。一些部委的干部调来央企锻炼,也很常见。

在此情况下,将央企总部迁出北京,必然导致央企主要负责人也迁出外地。对于其固有的体系,冲击巨大。

国企改革已至深水区。最近几年,改革力度也逐步加大。尤其最近两年,央企的负责人,薪酬大幅下降,有的甚至从几千万,几百万的高薪,下降到只有几十万。央企降薪,固然冲击巨大,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

央企改革割肉最痛的,不是降薪水,而是夺官位,亦即去行政化, 鉴于现实情况,未来可采取逐步推行的方式。比如,当下央企的主要在任负责人,可保留行政级别和编制,但是,未来新任高管,以及部分副职,则完全由市场选聘,不再给予行政待遇,也没有级别。实行全面冻编。

未来再来央企的新人,将不能当官,只能经商。如此,央企总部留在北京,将失去意义。

釜底抽薪,一杆见底。断其后路,促其前行。

央企的去行政化改革,是最难的改革之一,能否推行,正考验了中央真实的改革决心。

3 保留符合北京定位的行业,兼顾北京的利益

央企总部迁出北京,对于北京的冲击非常直接。无论是平衡利益,还是尊重现实,未来仍然有相当的央企,适合将总部设在北京。

北京去年的三产占比超过了 80% 以上,为大陆城市中的最高。其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

战略性产业,冠绝全国。

国家对北京有四大定位,分别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而大批央企,其实是符合北京的定位的,对于这些央企,可不用迁出。纵使是实现完全的市场化,相信它们的最有选择,仍然是北京。未来迁出北京的央企,主要是不符合北京定位的,以及竞争性领域的央企。

未来, 将部分央企总部迁出北京之后,总部仍然留在北京的央企仍然很多。 纵使只保留目前的一半,也有 40 多家央企总部设在北京, 北京仍雄视天下,远远超过其它城市。既减轻了负担,又保留了精髓。如此,可打消北京的顾虑,平衡北京与其它城市的利益。 平稳实现央企总部搬迁和分流。

4 实现央企外迁的最大效益平衡区域经济

迁出北京,到哪里去,怎办分置,这是个问题。

改革以来,中国实行非均衡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东部,中西部的振兴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完成。而细究央企分布,亦是倒置。多数分布在少数的几个直辖市,中西部反而极度缺少央企的支持。笔者考察贵州,发现这么一个极度需要扶持的地方,竟然没有一家央企总部。不仅是中西部区域,纵使是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区域,亦少有央企总部。 110 多家国资委直管央企中,只有一小半总部在北京之外。

未来,央企迁出北京、落户地方,可大致参考三大原则。一是人口比例, 很多人口大省竟然无央企总部驻扎,让人震惊,如河南省,人口过亿,应该可多承接几个央企。 二是按照经济发展程度,经济发达的地方,多迁入竞争性行业的央企,而比较贫穷的地方,应适当考虑多迁入一些政策性央企。三是考虑央企与当地的契合度,如中国天然气资源大部集中在西部,何可考虑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总部搬迁到西部?江南或者东北产粮大户,或可考虑下中粮?

央企外迁,绝对不能拉郎配,而要尊重市场,尊重当地需求,实现外迁的效益最大化。

原文发于 2015 年,根时势略有修改




——往期经典回顾——


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

中国城市产业战略的五大迷局

中国最重要的十大战略城市(组)

中国十大城市创新能力排名

广东VS江苏:谁能胜在未来 ?


中国的天时、天命与天道



罗天昊国与城

————————

微信ID:luotianhao99

洞察国家战略  关注城市竞争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