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柠檬挞,挞柠檬,柠檬挞加咖啡也能行 ·  昨天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seeing ... ·  昨天  
知乎日报  ·  时隔 24 ... ·  3 天前  
知乎日报  ·  知乎图书新品上新——给 6-12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如何迈入科学观鸟的大门(坑)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16-11-03 18:05

正文

题图来源:llee_wu / CC BY-ND

知友|王蛐蛐

昨天被邀请回答个问题「如何入门观鸟」,感觉这个问题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还是克服下懒癌,多写几句吧。

其实迈入观鸟的大门,并没有什么难的。

当你看到一只鸟儿,首先想到的是「真好看」,「有趣」,「它叫什么名字」而不是「这玩意几两」,「红烧好还是清蒸好」的时候,你已经站在了门口,而当你想要看更多的鸟的时候,就已经迈进一条腿了。

当然,如果想再往里面走两步,则还需要多了解一些。嗯,首先就是喜闻乐见的买买买。

图鉴

图鉴会告诉你你看到的是什么鸟,没有图鉴,观鸟就只能停留在大鸟小鸟和麻雀的这一步了。

但是图鉴和图鉴的差别还是蛮大的,有的适合新手,有的适合老手,有的好,有的差,有的只能垫桌脚。

首先要推荐的,必然是马敬能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这本书对于中国观鸟的意义,用什么样夸张的语言来描述都不过分。

在没有野外手册的时代,中国民间观鸟的先行者们依靠的是爬检索表,翻拍国外图鉴的方式来识别看到的鸟,虽然在手册之前,也有寥寥几本图鉴,但是要么种类很少,要么画的惨不忍睹,而野外手册文字质量高,绘图水平高(对于那个年代来说),而且价格又及其便宜(相对于其他图鉴),观鸟者一下子就有了利器。

对于任何一个想在国内看鸟的人来说,如果只买一本图鉴,必然要买《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买好书,还要用好书。很多人看手册,都只看绘图部分,但是,文字部分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文字中会描述形态,习性,鸣声,生境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找到这种鸟或识别是非常有用(为什么有用,我后面会讲)。

此外,对于鸟类的描述,会有一些专门的术语,例如过眼纹,初级飞羽,眼先等等,这些术语指的是哪儿,手册的最前面也会有图解的。

这些术语都是观鸟者要熟知的,要不你听到别人描述一个全身黄色,过眼纹黑色的鸟你就会抓瞎,或者你向别人询问,只能说出「大鸟,黑色,有白斑」这样的描述,多半也不会得到准确的回答。

所以,观鸟的第一步,先买一本《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然后,反复地看,熟悉它。

在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之外,各地都出了一些地方性的手册,例如适合华北地区的《北京地区常见野鸟图鉴》,适合华南地区的《香港及华南鸟类》(香港出版),厦门鸟会、武汉鸟会等鸟会还出过介绍本地鸟类的小册子(非正式出版物), 同样也适合初学者使用。

拓展一下,《中国鸟类图鉴》也是本不错的书,有兴趣阅读更多内容的,可以参考。

当然,对于初入观鸟大门的人来说,手里有两三本图鉴也就够用了,随着水平提高,观鸟范围越来越大,可以入手更多的更适合的图鉴。


图鉴有绘图图鉴和照片图鉴两种,各有利弊。

初学者往往喜欢照片图鉴,感觉更真实,现在国内出的一些图鉴大部分也是照片图鉴。

但是照片图鉴也有不足:照片中很多鸟的姿态并不利于展现全部特征;鸟本身颜色受光线影响较大;一些罕见物种很难有清晰照片,不得不用极为模糊的照片代替甚至完全空缺,而绘图图鉴则避免了这些问题,但是绘图图鉴对于绘图者要求甚高,时间长,费用高,因此国内出版的绘图图鉴还比较少。

什么样的书对于初入门者没有价值?

有些书看着还行,但是对于观鸟来说没有意义,不需要买,新手需要注意。

1. 大部分 DK 系列的图鉴

DK 图鉴是很好的普及书,但是不适合观鸟者使用。首先,DK 的书并不系统,只是选择了部分有特色的鸟种予以呈现,在编排上,也不是按照分类系统或地理分布编排;其次,DK 系列通常介绍的是欧美的物种,和东亚物种差别较大。


2. 厚到你背不动的书

例如《中国鸟类生态大图鉴》。这也还算是一本好书,但是太重太厚,带不出去。当然,如果有钱,买一本平时在家翻翻,熟悉一下也还算不错。

3. 过于专业的书

例如中国动物志鸟纲各卷,一些分类群的专著,这样的书可以留到以后再说。

4. 拼凑的书

就像我之前撕过的那本《常见动物识别图鉴》,编者自己脑子里还是水呢。这本书虽然收回了,但是在市面上,这样的书不在少数。例如这本:

(这 TM 明明是黑鹳好不好,书里这样的错误还很多)

(徐老师我再盗您一次图啊,承蒙我看得起,回头您请我吃饭吧)

特别要点出一本《中国鸟类图鉴》。

本书完全抄袭马敬能的中国野外手册,只是在语句上有非常微小的调整,非常无耻。请大家认清这本。



这是这本书在当当上的试读章节。


这是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相关内容,大家可以自己对比。

望远镜

鸟都是警觉又好动的家伙,所以望远镜是观鸟者必备的,但是挑选望远镜,特别是作为新手如何选择第一个望远镜,还是有点要说的。

首先不要迷信所谓的「俄罗斯望远镜」,「军用望远镜」,这些都不是观鸟的好选择。天文望远镜也不适合观鸟。

观鸟用的望远镜有两种:单筒望远镜和双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轻巧,便于寻找,使用方便,单筒望远镜放大倍率大,适合观水鸟,贵,使用不便。

放大倍率大并不意味着就适合观鸟,有一次我带一人看鸟,看到有初学者直接扛着单筒去了,说「这个放大倍率大」,但是单筒的视场很小,我敢打包票,他什么也找不到。

初学者只要买双筒望远镜就好了。等有了一些经验,再买单筒不迟。

双筒也分两种,一种是这个样子的普罗镜:

另一种是这个样子的屋脊镜:


这两种各有千秋,他们的成像原理是不太一样的。普罗镜便宜,但是重量大;屋脊镜更好用,但是价格高。

望远镜有很多参数,所有的镜子都有个数字,例如 ,前面一个是放大倍率,后面一个是物镜口径。

观鸟要考虑重量,通光量等因素,一般会选择 8*42,10*42,8*32 等规格。

为什么不要更大的放大倍率,因为更大的倍率意味着更小的视场,手轻微的抖动,从镜子中看去就会晃得很厉害。而口径太小,看上去就会很暗。

对于体力不太好的,或者想买一个小巧的镜子随身带着也有选择,那就是口袋镜,8*20 这样的规格可以轻松地携带,但是由于口径小,所以必须要买名牌镜子才能保证亮度。

在品牌方面,如果经济宽裕,毫无疑问应该选择三大名牌:徕卡,蔡司,施华洛世奇,好镜子带给你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动辄上万的价格也是很多人不得不认真考虑的,特别对于初学者,不妨先买便宜一点的镜子用,有了经验再换也不迟。

国产的镜子其实是个入门的不错选择,500 左右的就可以用了,1500-2000 就有不错的选择了,为避免被说成是软文,具体品牌就不推荐了,但是请记住一分货,1000 的镜子,和一万的镜子,差别是很明显的!

服装

(什么?有人说要穿迷彩服?)我个人意见,纯粹扯淡。不会接近鸟,穿了迷彩服也没用。

我们的经验是,鸟的反应和穿什么衣服没关系,和行为有关系:接近鸟的时候,如果挺直身子大步走,穿什么都扯淡 -- 慢慢走,慢慢接近,让鸟逐渐适应,尽可能放低身体,比穿什么重要的多。

很多新手看到个鸟,就兴冲冲跑过去,结果什么也看不到。

观鸟是个安静,要有耐心的爱好。

穿自己舒服的就好,保暖,好穿脱(经常会走热了脱的)。

我觉得穿暗色的衣服的作用是:不显脏,可以不用洗(大雾)……我有个朋友,有条观鸟专用裤子,据说好几年没洗过……

好了,买买买这事儿说完了,该出门找鸟去了。

如何找到鸟儿呢?

1. 生境

观鸟要找合适的生境,那什么才是合适的生境?

反正不是人喜欢的那种,城市绿地大草坪,修建的很整齐的花圃这样的,鸟都会很少。灌丛,农田边缘,未修整过的湿地,非单一树种的林子,都是合适的观鸟地。

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山上一片绿,但是全是松树或者桉树,这样的地方基本不会有鸟。不同的鸟也会有不同的生境需求,这时候就该拿出野外手册看文字了。

一般来说,各地的植物园一般都是观鸟比较好的地方。当你坐了仨小时车,到了植物园,你会发现好像是有鸟,但是你看不到 2333~ 很多时候,鸟都不会老老实实的呆在枝头或者大路上,于是你得自己去找。

2. 叫声

听叫声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寻声去找,通常总会有收获,有的时候听到一群声音逐渐接近,那就是鸟浪来了。

南方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林子很好,但是很长时间都没啥鸟,突然间听到一片鸟叫,逐渐靠近。

麻利儿的,紧张起来,会有一大波鸟涌过来(请注意不要断错句),这就是鸟浪,鸟浪中会混有多种。

当听到鸟叫的时候,意味着鸟就在你附近,赶紧找找。

3. 观察风吹草动

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树枝或者灌丛里有不太正常的颤动,不是风刮的那种。

赶紧观察,这意味着那里有动物,大部分是鸟,也有松鼠或者小兽的可能。

我见过的最大的动物是一次发现芦苇中有动静,还不小,我以为是个比较大的兽呢,最后等出来一个……拉野屎的。


4. 守株待兔

另外一种找鸟的办法,就是在适合的地方,等。

这个适合的地方,可能是水坑,可能是开满花的树等等,能不能等到鸟,一个看运气,另一个,就是看对于鸟对生境选择的了解与熟悉程度了。

找到鸟了,下一步就是要识别了。

还没有开始观鸟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说「我这里只有麻雀啊」,但是开始观鸟一两个月之后,又会觉得全国的珍稀鸟种都会在小区的花园里露面,当然,这都是错的。

当看到鸟之后,怎么才能知道看到的是什么呢?这时候需要学会描述。

很多人问鸟问得都很灵魂。我的经验是:没看过鸟的和新人的描述,在大小上都不可信。

我们看书上写的这个鸟 20 公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因为那都是量标本量出来的。

把标本拉直,从头到尾,还不算腿长。事实上活鸟不会这么呆着的,天冷的时候鸟会缩一团,受惊的时候会炸开毛。

而且,很多人对于长度缺乏一个确切的概念,特别是在望远镜中看到的。因此,对于初学者,不妨找个常见的鸟作为对照:这个鸟有麻雀那么大,有鸽子那么大,有乌鸦那么大。

在大小之外,还需要恰当的描述,如果问「这个鸟头上有白的,是什么?」这就不好确定,因为白色顶纹还是白色眼先,差了很多。

熟悉不同的部位名称,可以快速规范的描述一个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