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过凡夫的日子,念弥陀的名号。欢喜信受,与佛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英国社会学家麦克·布洛维逝世,享年78岁 ·  2 天前  
蓝钻故事  ·  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人已到中年 ·  昨天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当乡村不是“他者”:法国20世纪农民作家群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病,是我们的大善知识,要学会感恩!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 公众号  ·  · 2021-01-05 06:00

正文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慧净上人的一篇文——《示病友法语》





《示病友法语》

慧净法师


(一)


众生受大苦,悉是佛之苦,

恒时欲利益,犹如一子故。

盲聋不见父,父母常见子;

众生虽不见,实在弥陀前。


(二)


病者善知识也,

我依此病故,深生道心。


亦依此病故,知无自力,

唯有放开双手,

任凭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三)


不知我病之重,

则不能感谢高明的医生。

不知烦恼病重,

则不能感谢释迦、

弥陀、善知识的深恩。

庆哉我身之病!


越感自身苦,越愍同苦人;

越生悲愍心,越知弥陀佛。

知悲者,能悟佛之慈悲。

喜哉我心之病!






上人的文字都很简短,但是都很有力量。


我们讲到临终助念,为什么把《示病友法语》等好几篇放到后面呢?


因为这是人生的正常状态,我们讲生老病死,有老就有病,有病就有死。我们去临终助念,到最后的时刻,那倒是规范操作,比较简单,甚至你只要念佛就可以了。


但是在病的时候,他有种种的苦恼,他现在还是神识清醒,这个时候如果能给他预先的引导,让他对病有个正确的认识。


这个时候,开示者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对他要求比较高。因为临终的开示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娑婆世界怎么苦啊,极乐世界怎么乐啊,你应该不要贪著,不要有其他想不开、放不下,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吧”,然后念佛,这个比较清楚。


生病的时候,往往我们都会说“你会好起来的,我给你看病啊……”,讲些都是没用的话,或者效果不大。


所以示病友,对生病的人有善巧的引导和安排。慧净上人这篇文章是非常好的。



第一段:先令安心



众生受大苦,悉是佛之苦,

恒时欲利益,犹如一子故,

盲聋不见父,父母常见子,

众生虽不见,实在弥陀前。



这等于是八句话的偈语。


第一段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段总的给我们一个安慰。


病苦也是人生的一种大苦恼,当我们受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没有谁能帮得上忙,你看“妻子、儿女、父母、兄弟,甚至是医生也帮不上忙,我一个人病成这样”,就感到很孤单。


慧净上人就说:“不要这么孤单,内心有安慰。”只要众生受的种种苦,都是佛在受苦,因为佛跟众生的关系是同体大悲。佛当然不会受苦,但是众生受苦,佛都感受得到,“这么多人受苦,他都感受到了,那他多苦呀”,佛因为得到了无生法忍,证悟了无生,他就会起慈悯心,因为佛证悟了空性嘛。


恒时欲利益,犹如一子故 ”,佛利益众生没有白天、晚上,因为佛已经超越了时空。所谓“恒时”,倒不是说时间很久,时间是我们凡夫这边的。


打个比喻,时间像个袋子,宇宙有九百三十亿光年的空间,但是对佛来讲,它就像个袋子,佛把袋子提在手上,我们不都在里面吗?还有什么时间呢?都在佛的手上。这些都说得太多了。


对我们来讲,说“那个时候佛在不在啊?”其实对佛来讲,并没有时间上的障碍,过去可以成为现在,未来也可以成为现在,无量劫可以缩为一念,一念也可以展为无量劫,所以这都不成问题的。


“恒时欲利益”,白天晚上也不用睡觉;“犹如一子故”,看我们众生就像唯一的独生子女。如果是独生子,你想想看,那都是最宝物的。


盲聋不见父 ”,就好像盲人看不见他的父亲,也听不见他父亲的声音,这个小孩天生就是这样的,但是“ 父母常见子 ”,父母眼睛是好的,他们能经常看到他。


我们众生就是那个盲聋的人 ——我们眼睛盲、耳朵聋,我们的眼睛看不到佛的光明相好之身,我们的耳朵也听不到佛慈悲的说法,但是“众生虽不见,实在弥陀前”,因为佛的眼睛时刻能看见我们,这样就给我们莫大的安慰。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要觉得说“我孤独一人,我念那么长时间的佛,佛怎么不来照顾我啊? 我好孤单啊”,不是这样的。


如果真的有净土的信仰,他就会觉得很安乐,很安慰。


第一段是从总体来说的,病也是一种苦嘛,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不管何种苦,我们都会得到安慰。



第二段:病是善知识



第二段主要是从病者来说的,是给病友写的:



病者,善知识也。

我依此病故,深生道心。


亦依此病故,知无自力,

唯有放开双手,

任凭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病者,善知识也”,病不是不好,病是我们的善知识。


怎样的善知识呢?



第一,因病生道心


“我依此病故,深生道心”,如果没有病,就会身体好,对生命没有感悟,甚至造罪造业很勇猛;因为生病,所以求出离,“深生道心”。


“我这样的苦恼,如何能够解脱我的病苦?”人都是这样的,当一切都安好的时候,就会沉迷在五欲之乐当中,不求出离;当我们受到病苦、遭遇逆境的时候,我们就会生起出离心,所以“我依此病故,深生道心”。


像我们这样的凡夫,如果没有病,那都不会念佛;如果没有苦,也不会念佛。像天人就不怎么求道,因为他们比较快乐,天天玩,出去旅游也没有交通事故,神通一飞就走了,都很自在的。天人不是很好吗?是挺好的,但不能好到底,结果五衰相现前,又要去六道轮回,从地狱生天,从天生地狱,没有出离六道。


所以要生道心,道心一生发,就有可能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之苦。



第二,因病专念佛



第二,也因为病的缘故,“知无自力,唯有放开双手,任凭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一般的人身体健好,像元照律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等很多古代大德,身体好的时候,觉得修禅入定也不难,开悟也不难,可是一场大病之后就发现没有力量。


这些祖师级别的人物因为生病,感受到无力。那我们更是这样,不要说别的,比如发了高烧,念佛就提不起精神;感冒了,整个人就没有精神。一点小病都觉得没有力量了,还谈什么修行呢?


所以,嘴上谈修行的人,都是还没有修行过,真的修行就不会谈了。


就像走路一样,才走三五步,你觉得很有劲,已经走了七八十里路的人说:“不要走了,还是坐车吧。”人和人都差不多,也没有谁比谁超越多少。既然都差不多,为什么你这样谈?因为你才开始修行。


因为这个病,知道没有自力,唯有放开双手,任凭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放开双手”四个字非常好,我们很多人不管遇到什么,就是双手乱抓,不能放开双手。


就像一个人掉进河里淹得要死了,你去救他,他就乱抓你,把来救的人也抓进水里去。有两个方法:一个就是一鎯头把他打昏,他就放开双手了;再一个就是在后面把他的脖子一扣,一拽。


人就是这样,阿弥陀佛来救你,你非要自己搞自力那一套东西,这样搞那样搞;放开双手,不要有自力。平常身体好的人放不开,今天拜忏,明天干什么,显示修行怎么样。他病得不行了,这时候你给他讲念佛,他放开双手了,病到这种状态,他就没有办法,没有能力了。


所以,这个时候, 他就知道自己无力,唯有放开双手,坦然地任凭阿弥陀佛救度。


任凭佛救度,救度质量才高,效率才高。就像下水救你,你抓来抓去,让救生人员不好施救;你摊开双手,救生人员很快就把你救上来了。你如果这样弄那样弄,弄得人家也麻烦,反而影响质量。


所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要救我们,我们怎么办? 放开双手,任凭救度。


凡是搞杂行杂修,要搞功夫,又要成片成串的,这都没有放开双手;手还会抓人,会把救生人员的皮挠破,这都是不老实,“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完全没必要;自己心里也有恐惧。


“放开双手,任凭弥陀救度”,怎样任凭?专称弥陀佛名。


从早到晚就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也不在那里七上八下,“念佛行不行啊?”任凭弥陀救度,行也是靠他,不行也靠他。你还有什么办法?行不行都靠倒阿弥陀佛。如果不行,在十方诸佛面前,阿弥陀佛不就丢面子了吗?“我就这么完全靠他了,结果他不行”。所谓行不行,是我们考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彻底靠你了,我只念佛,行不行就看你了”。


阿弥陀佛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他哪有什么行不行的?当然没问题,就怕你不靠。


我觉得这一段非常好。



第三段:生病当庆喜



不知我病之重,

则不能感谢高明的医生;

不知烦恼病重,

则不能感谢释迦、

弥陀、善知识的深恩。

庆哉,我身之病!


越感自身苦,越愍同苦人;

越生悲愍心,越知弥陀佛。

知悲者,能悟佛之慈悲。

喜哉,我心之病。



第一,重病,才知感念佛恩


如果只是感冒打喷嚏治好了,那对医生就无所谓感恩了。如果病重得跑了多少国家,求访多少名医都治不好,最后遇到一个医生治好了,当然就很感恩医生。


我们也是一样的。以我们凡夫这样的身分自力修行的人,善导大师说:“ 无有惭愧忏悔心故;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 ”,没有感恩的心。


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烦恼病重,他认为还可以靠自己修行的力量,能够对治自己的烦恼,还认为自己有两下子,那怎么会感恩呢?


我们如果有机深信,知道自己烦恼病重,彻底放弃自力的执著,彻底仰靠阿弥陀佛,这就叫“一心不乱”,这就叫“一心归命”,这就叫“一心专念”。因为你彻底放弃了自力,知道自己没有力量,烦恼病重,唯有全身心投靠阿弥陀佛。


所以这个时候,从内心深处能深深地感念释迦、弥陀和善知识的恩德。


我们讲感恩,嘴上这么讲讲,然后又搞自力的那一套,哪有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完全生活在骄慢的世界里,认为自己很有能力。如果真正有感恩心,感张三李四的恩,不如感佛的恩,这是最深刻的。


如何才能感佛深恩?


就是要有机深信,知道自己烦恼病重,“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你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深深地感念佛恩。


能感念佛恩,你的生命才有价值,才能活起来,起死回生。能感念佛恩,你对周边的世界,对一切逆顺的境缘,也会有新的认识;对过去的冤家债主,你都会平复。


所以“庆哉,我身之病”,从我们身体的病,想到自己没有力量,唯有仰蒙弥陀的救度,这不也是一种庆喜吗?



第二,病苦,越知弥陀悲心



接下来,“越感自身苦,越愍同苦人;越生悲愍心,越知弥陀佛”,四个“越”。


越是感到自身苦恼,所谓“同病相怜”,也就越加怜悯同样在苦恼当中的人。我们自己也是有种种的苦恼,众生也一样,所以推己及人,因为自己的种种苦恼,想到大家都是一样的,就互相生怜悯心,而不是互相排斥。


“越生悲愍心”,自己就会越悲悯他人,这样就跟佛的心相应。“越知弥陀佛”,这也可以倒过来说,越知弥陀佛,你才能对他人生悲悯心。想到弥陀对我们这样慈悲,那我们就会对他人有一份心;如果我们对他人有悲悯心,就想到佛的悲悯更要超过我们亿万倍。


“知悲者,能悟佛之慈悲”,意思是说,你内心如果有对他人的悲悯,用这一份心去体悟,就能了解佛是如何对我们慈悲。


“喜哉,我心之病”,本来生病是大家厌嫌的事情,可是慧净上人这里说“ 庆哉,我身之病;喜哉,我心之病 ”。


“庆”和“喜”来自哪里呢?


是因为从这一点能推己及人,能感悟弥陀的慈悲,同时能仰靠弥陀的愿力,我们就可以有出离之缘。所以,病苦成为我们求道、悟道、得道的因缘,感到庆喜。


前面讲身病,这里讲“心之病”。身病是外在、有形的, 心病比身病更加难缠,心里有种种病。


这里我想说一种心病,就是情感病, 因为在座很多都是女众,女众的情感比较重。情感如果你能用得好,把它升华、净化、提炼,它可以转化为一种慈悲、爱心。


如果就它本身来讲,用得不好,就会自伤伤他,很多世间悲剧都是因为情感上的冲突才伤害得特别重。


心病有很多种,比如嫉妒,也是一种心病,瞋恨也是一种心病,但这些病往往都要遇到因缘,嫉妒就要遇到嫉妒的缘分,遇到人家不如我,它就没有了;遇到人家超过我,心里就不平了,“有什么了不起的”,嫉妒心就起来了。


瞋恨也是的,发脾气总是有时间的。


这个情感病如影随形,甩都甩不开,它是软缠,非常厉害。如果这一方面不了断的话,生命力往往就起不来。也无法向别人说,跟谁说呢?人家也没办法开导你。希望大家要警觉这些事情。


曾经有一位出家师父,因为我们关系比较熟,他告诉我:他出家之前,有一段情感经历,弄得他非常麻烦,非常难过,心就像千疮百孔一样。最后发现这样不是办法,这样缠下去怎么能行啊?所以毅然决然放下。这个一定要毅然决然放下,不要在那里缠绵。


当然,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不容易。特别是女生,又被她们的祖师——琼瑶写的那些缠绵小说影响,认为这个多了不起啊!生活多美妙啊!这感情多么高尚、崇高啊!就是给洗脑了。有什么好的?都让你那么痛苦,不是那回事。


人要大气,对孩子也好,对妻子、对丈夫也好。当然,人是有情众生,不能绝情绝义。


如果没有成家,要放在适当的位置;成了家,也要有适当的位置,就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你要在中和的位置上,就比较大气,比较规范,显得很端庄。


如果比较偏狭,像被小说毒害的,怎么可以呀?就不是那回事。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正确认识。


有些要发心出家的、将要出家的,或者已经剃度的,如果这一方面没打扫干净的话,肯定会有牵扯,藕断丝连。一定要把它断干净,身体也好,心境也好,不要在这方面有所缠绵。


至于具体怎么办,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自己陷进去了,就不知道怎么办。当然,这个要磨炼,这里就提醒一下。



作者 | 净宗法师





精彩

回顾

滑动查看



不请 之法 | 慧净法师

我住山念佛,与蛇为伴的日子!

运气不好怎么办?念佛来办!
人生有一种药,比后悔药管用!
千年失眠古方,一用就灵
一切不要问,傻傻念佛福报自来!
伟大的和尚,要走遥远的路

缘来如 此 | 净宗法师

助念如此重要,七大问题一定要了解!

一位法师揭开了算命、前世的秘密!

吃素的九大好处,你知道多少?

生病,是佛菩萨考验我们吗?

念佛的你,为什么没有神奇的感应?

法然上人的临终绝笔,句句珍贵无比!


津津乐道 | 宗道法师

法师这18句话,可以温暖你一生!

轮回的戏中,我们都是最佳演员!
念佛的你,只需活在弥陀的眼光中!
世间疾病千万种,念佛能治哪一种?
知见混乱的年代,谁才是你的善知识?
一切的努力,都在证明我们是凡夫!

小池映月 | 居之安

“南无”两个字,与你的成佛有关!

佛的世界,如此不可思议!

每天很烦恼怎么办?交给佛来办!

对待烦恼最好的方法:念佛,不对抗

劝亲人念佛,这些技巧需要掌握!

传说中的“念佛三昧”,你真的懂吗?


悲欣交集 | 释佛欣

历经万劫千生,只为度你一人!

不管你信不信,念佛都能化解你的苦难!

遇到净土法门,比一亿菩萨的福报还大!

人生哪有来日方长,时时刻刻是无常!

献给最伟大的母亲:千佛之母,摩耶夫人

大病之后,他终于作了正确的选择


白木念佛 | 白 木

七次投胎做你的孩子,究竟为什么?

念出一声佛,是多么不可思议

你念佛成佛,地藏菩萨最欢喜!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念佛慢慢变老!

师父,您出家了,会觉得亏欠家人吗?

佛若无求,为何要世人供养?


净土文汇 | 经典摘录

弘一大师:人生的最后,只有弥陀

七夕:看莲池大师,如何对待感情!

莲池大师说:我出家以来,三次大病垂死……

还在为不念佛找借口?这30种人正好念佛!

无常好凄凉,唯有念佛归故乡!

世界最大奇观:有一群人在傻傻念佛!


十方来音 | 投稿选登

一代高僧的三生三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