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里人为了增加点年味,疯狂地置办东西。
此时此刻,家里俨然一个快递中转站。
我一直在想,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味突然就少了呢,要靠这些东西撑起来?
应该是有两个节点。
NO.1
一个是2008年年底,我爷爷查出肺癌,全家人在医院匆匆过完了09年的春节,很快,2月中旬,老人去世。
整个大家庭好像失去一股核聚力量,是啊,主心骨散了。
虽然到近几年逢年过节,亲戚之间还是有在必要的走动。
但感觉,人来得越来越少,话题也越来越尬,经常会听到谈话之间,茶壶在孤独地嘶鸣,洗茶杯时碰击的声音能在客厅回荡好久。
第二个节点,是与地产行业衰落的时间不谋而合。
2022年,我的大姨夫,一个在广州工作超过30年的包工头,讨债无门,选择彻底离开这个可以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地方,从珠江新城一路自驾411公里、毅然决然地“退休”返乡了。
在这400多公里的路程,我不知道他想了些什么。但有些变化,是肉眼可见的。
比如,他的家,离我家不过300米脚程,但这两年我们很少碰在一起。
他很低调,低调得我都怀疑,他还是不是村里那个曾经年入百万、聚餐必点2万+红酒的风云人物…
NO.2
可能有人不知道,地产行业的高光,绝不只是2020年前后那阵子。
至少在我们村,一个潮汕18线非城区地带,“地产”二字,起码灵了有40+年。
听父辈们说,在地产出现之前,村里压根没有贫富差距这种东西。他们小时候穷,但大家都穷,没有谁瞧不起谁,也没有谁非要攀附谁。
举个栗子。
你能想象,全村人,不管男女老少,都挤在大祠堂睡觉吗?
大祠堂并没有那么多房间,大家都躺在地上。有的家庭稍微有点条件,能扯上一张草席铺着睡,其他人就这么就着破衣服抱在一起睡觉。
怎么能在一地人里面辨别出,这是一家子、这孩子是你的、那孩子不是你的呢?
他们当时有个很简单粗暴的办法,小孩睡中间,大人睡两边,父母好像两个守门员,把自家娃夹得死死的,谁也拎不走。
出现意外的情况,也有。
据说我有个叫婶婶的人,当时半夜摸黑上厕所,回来认错“床”了,直到早上被人摇醒才知道…妈诶,听说因为这事哭了好久……
总之,村里就这么平平静静地生活(也可以说是“稳定穷”)了十几年。
直到80年代,一群“地产人”一下击碎了村里的寂静。
当所有人月入十几块、几十块、必须省米省油地过日子,突然有村民说,他们跑去深圳干地产,月入几千、几万!!
相当于,可能你干地产1个月,能抵得过在村里贴纸盒N年!
而且,他们也并不是光打嘴炮,在所有村民的注目礼下,房子越修越高、越建越大,开拓了院子、也推平杂草搞出了个后花园,花园里面开进了一辆黑色的豪车。
这下村里十几岁大的小青年沸腾了,里面有我爸、我伯、我叔、还有我后来的大姨夫。
后来,他们跟我说,他们足足闹了一个月,才得以集体如愿以偿退学。他们退学手续很简单,就是,放学直接冲去老师家里,跟他们乐呵呵说一句,要去深圳干地产了,感谢老师的栽培!
临走的时候,不忘拿一把桌上的菜脯。想着,以后地产人的生活,肯定都是跟老师这把菜脯一样有滋有味的!
NO.3
万万没想到,到了深圳,其实才是初代地产人的分水岭。据他回忆,他们一开始都要去工地挑扁担、扛水泥。这点活对他来讲,不辛苦。
要命的是,工地很脏,他们怕弄脏鞋,必须赤脚趟过水泥地。他小时候在家劈柴煮饭,误伤过小腿,虽然没伤到骨头,可伤口很深、愈合得不是很好,被水泥侵蚀更是疼上加疼。
他说,当时干地产确实容易挣钱,很轻松就攒到了3000块,但这腿,还是得要…思来想去,他决定拿这几千块把开拖头(货车)的驾照考下来,立马撤出地产行业。
嗯,从此,地产的风光与我家绝缘,当然,后面的衰落,对我家也没啥影响。从工地一个普通的搬砖、扛水泥的,到管几个人的小领导,再到后来组建人马能承包项目,甚至闯入珠江新城大基建的黄金时代!到90年代、到千禧年,广深地产项目遍地开花,他也成了最高年入百万、村里人人艳羡的豪门。我这么说,你们可能很难明白,当时我们家与他家的差距。现在的电视机,大家都不咋看了。但放在90年代末、放在我村里,能有一台大屁股电视,绝对是人中龙凤。这样的电视,我家买不起,他家有两台,一台放楼上,一台放一楼。一楼那台,经常被村里的小孩子团团围住,有段时间一直在播内地第一部琼瑶剧——还珠格格。AI示意图
有个画面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些青梅竹马啊情窦初开,学着蛙哥亲小燕子的样子吧唧亲了对方的脸颊…我整个人震惊,反应过来,看到他们满脸通红,而我接下来的动作是,问他们,口水是不是,有点臭…
还有啊,别看现在汕头满城电鸡,扫一下共享2块5能跑出2里地。但在90年代,全村人都在叮叮当当踩二八大杠的时候,他家已经有一台摩托车。
AI示意图他们家那台是黑色的,很沉,倒了的话要是砸到脚巨疼。但不得不说,发动机发动的声音,秀爆了!毫无疑问,在那个年代,只要跨上摩托,即便你长得再歪瓜裂枣,都是村道上最靓的崽!因为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小时候放暑假寒假,经常是从村到市区,从市区到村,假期一头一尾,基本都是点对点投送,要么在爷爷奶奶家,要么去父母家,没有第三个地方可以选。但当时,他家娃儿跟我说,他们家要去长江三峡、要去搭飞机、要去划大船、要去用那一台昂贵的相机拍照…一开始,我对这些照片无感,觉得不过是风景+人的打卡,直到我上高中,有了一点品牌认知才知道,哦!90年代,他们已经在穿阿迪达斯、彪马…和当时在广州珠影制片厂当动画师、家庭压根不差钱的宁静姐姐,生活水平可能是相当的!图源哔哩哔哩即便到2010年前后,他家还是很气派,不仅干地产,还跨界投资餐饮,在天河核心地段租了整整三个铺面。据说,当时村里有小辈去看望他,他大手一挥立马给了孩子2000块,而同一时间,我姐在广州上大学,每个月生活费是750块…村里两套自建房,一块200多平的地皮,汕头市区一套小户型洋房,广州珠江新城也有,一套两房户型。
听说行业不太景气,广州项目爆雷,工程款追不回,别人欠他的,他也欠了人家的。别人可以死皮赖脸当老赖,他却当不起,毕竟一家老小都是体面人,孩子也才刚刚大学毕业,这把子苦果只能自己吞。于是,你懂的,卖房、卖地皮,这么多年的积蓄,一夜亏空,只留村里的一套住所和一辆用来撑场面的白色奥迪。据我打探,回乡后大姨夫还是有尝试倒腾蛮多生意的,但就是没太大起色,现在两夫妻加加埋埋可能年入8-10万左右吧。虽然也能过活,可能还比村里大部分人过得好,可对比他之前呼呼喝喝的日子,总觉得有点唏嘘。没有人能随便成功,即便当年他可能偶然踩对了风口才逆天改命,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风口挺足三十年!谁知道地产还会不会崛起,谁知道他的钱还会不会飞回来,谁知道下一个风口还会不会被他踩中!最后问题来了。你对这位前地产人的故事有啥看法?身边有遇过类似从地产撤退的大佬吗?评论区聊聊。有其他买房/卖房问题的,扫码找@大嘴,我们一定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