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海珠发布
广州市海珠区权威信息第一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爱好者  ·  惊!小偷“零元购”后竟向 DeepSeek ... ·  14 小时前  
九章算法  ·  Meta学神刷题奥义!《LeetCode通关 ... ·  2 天前  
九章算法  ·  Meta启动hiring ... ·  昨天  
九章算法  ·  「九章快讯」OpenAI举报人确定是自杀!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海珠发布

太优秀!《广州城市治理榜》出炉,海珠喜提多项第一!

广州海珠发布  · 公众号  ·  · 2019-07-03 17:26

正文



一年一度的

《广州城市治理榜》今日(3日)颁奖啦!

榜单综合2018 年度

广州各区治理发展情况

评出 12个榜单奖项

其中:

海珠在 多个领域的榜单评选中榜上有名

成绩排在全市前列!

可以说是重点突破,多点开花!



海珠成绩单


广州河长履职榜第一

民企满意度榜多项指数第一

营商环境榜第三


“一对一”服务 CSO首席服务官制度

入选十大改革创新案例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入选最具发展潜力功能区三甲


位于琶洲的广州互联网法院

入选湾区政策创新十大案例


海珠还有三个案例

入选广州街坊点赞榜十强

……



内容涵盖

河涌治理、营商环境

发展潜力、街坊满意度

以及司法服务等领域

实! 在!太!优!秀!



这里G仔必须再给大家科普一下

《广州城市治理榜》的大来头


《广州城市治理榜》由南方都市报从2014年发起,每年发布,旨在通过媒体第三方视角,对广州的城市治理能力进行系统性观察。 六年来,《广州城市治理榜》形成上万个基础数据的数据库,覆盖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治理、改革创新、司法服务等领域。通过数据的动态变化,构建广州各区的治理“画像”。



下面就跟着G仔

一起来感受

榜单中的“海珠力量”吧!




广州河长履职榜

榜单说明

数据主要来源于向广州市河长办申请公开的相关数据,以及广州市河长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部分情况记录。


评选过程考虑了违建拆除的执行情况、污染源的整治情况,总的问题处理的情况、日常奖惩记录,即红黑榜的登榜情况、村居级河长巡河、镇街级河长巡河、区级河长巡河。


海珠区级河长得分第一

获奖理由

书记区长巡河时间最长


2018年海珠区的河长登上河长办发布的红榜的次数最多,达53人次,因而总得分排名第一位。


巡河评价分别分析了村居河长、镇街河长、区级河长的有效巡河次数以及上报问题的数量。海珠区的区级河长的巡河在各区对比中的得分最高,村居级河长的得分排在第三位,数据提示海珠区区级河长较好地发挥了带头作用。



区长巡河中,从巡河的时间上来看,海珠区区委书记马正勇是所有区委书记里面有效巡河时间最长的,为4154 .76分钟,海珠区区长李海洲是所有区长里面巡河时间最长的2695 .35分钟,这些情况和海珠区区级河长巡河得分全市排名第一相吻合。


压实河长责任
推行河道警长制


海珠区压实压细各级河长、职能部门等责任,逐步形成“河长领治、上下同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水陆共治”的治理体系,层层压实“区级河长、街级河长、村居级河长”三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



全面做到组织落实到位、制度体系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及监督考核到位,积极探索、完善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开展河长制宣传活动360次。制定《海珠区小微水体整治方案》,全区小微水体32宗已全部完善“一点一表”情况,落实河段长、公示牌设置,建立“河道警长制”,设置河道警长18名。



2018年,海珠区共召开涉及河湖治理区级会议31次,下发2道区总河长令;区级河长召开涉河湖会议近240次,开展巡河 884次,对区内水环境整治、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进行部署,各级河长巡河5.4万次。


进入2019年,海珠区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水务、公安部门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协作机制, 探索完善河道警长制度,将全区18名派出所所长任命为河道警长


民企满意度榜

榜单说明

新设置榜单奖项,综合课题组开展的民营企业问卷调查、近一个月来对广州数家民企的调研以及对各区政策落实的访问和观察,从企业对政策知晓度、政策享受度、政策执行力以及政务服务力等维度来综合反映广州各区政策落实情况。


海珠区政策
执行力、知晓度最高

获奖理由

四项企业满意度指标评分高


11区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海珠区政策落实满意度最高,为76.57%,另一方面,海珠区通过民企政策汇编册子,并不定时组织企业展开政策宣讲,让企业往往能第一时间获取政策信息。调查企业中对省“民营经济十条”知晓度最高的也是海珠区,达到85.16%。



在政策享受度和政务服务力方面,调查数据显示,海珠区的企业享受政策比例较高,为87.5%,而通过政务服务测评、官网“民企政策”指引和企业评价等评价,海珠区政务服务测评得分居于全市前列。


政策送达形式多样

打通“最后一公里”


为了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透彻海珠最新的企业优惠政策,海珠区在保利天幕广场、广报中心、TIT创意园等重点楼宇园区开展多场“上楼入园”政策宣讲活动。其中,在琶洲万胜围广场揭牌成立区内 首个“企业服务工作站暨民营经济服务工作站”,这也是海珠区第一个进驻重要商务楼宇的工作站,真正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同时举办政策宣讲会,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特别在宣讲会现场设置了交流答疑环节,13个部门联合组建的政策宣讲团队针对与会企业提出的问题一一给予了解答,还对企业申报流程进行了手把手演示和指导。



海珠区某科技创新企业代表说:“通过 政策宣讲会,我们了解到修订后的资金支持办法以及政府主导的产业方向,这大大增强了我们核心技术研发和资本投资的信心和力度。



懂企业的政策体系和个性化的企业服务,正成为吸引优质资本集聚的“磁石”。 一季度,海珠区实现GDP430.12亿元,增长8.6%,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


营商环境榜

榜单说明

依据区级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展示各区在营商环境上的商事改革力、政务服务力、政策吸引力、企业满意度和投资潜力,设置了包括商事主体设立便利程度、企业经商成本、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咨询及投诉处理能力、区级营商环境扶持政策、企业满意度等方面共18项指标,综合评价得出总分,以反映营商环境建设成效。


海珠区获得“营商环境奖”


海珠政策表现突出
商事改革力和政策吸引力指数第一

获奖理由

《海珠创新岛十八条》吸引力大


2018年在政策吸引力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是海珠区,该区推出的《海珠创新岛十八条》,增量贡献奖上不封顶!


另外,对总部企业落户奖励最高达3300万元,企业单个项目最高奖励也达1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海珠区还首创对科技型初创企业集中性投资后补助“前补助化”,最高可达500万元,解决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难、创业成本高、政府扶持资金拨付周期长等问题。


构建和谐政商关系


作为构建和谐政商关系的重要举措之一,海珠区去年推出了CSO首席服务官制度,“一对一”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 以企业服务为抓手,切入企业“痛点”“难点”,依靠贴心、高效的痛点服务,从拼政策到拼服务,为企业提供有温度、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服务。 调查数据也显示,受访企业对海珠区的营商环境总体满意度较高。


海珠区推出了专项申报APP和海珠区产业扶持政策申报服务平台,统一政策宣传、申报、受理、解答、兑现等全方位渠道,实行“一窗对外、一口受理、一键申报、网络流转、集成服务”的办理模式。


改革创新榜

榜单说明

这次评选征集到候选案例70余件,涵盖了营商环境优化、治水、学前教育、统战工作、基层社会治理、司法、乡村振兴领域。通过 评选,旨在展示广州各级各部门在过去一年的优秀改革创新成果,侧重于发掘和鼓励各部门在机制体制改革方面的创新之举。


“一对一”服务

CSO首席服务官制度入围十强

获奖理由

创新制度
海珠全区上阵做“首席服务官”


2018年11月,《广东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CSO首席服务官制度”列入第十条:推广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一对一”跟踪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


海珠区投资促进局在论坛上领奖


这一条正是海珠区主动开展全流程服务创新,从日常产业招商和企业服务工作中总结提炼、推行落地的CSO首席服务官制度。


CSO首席服务官制度是一个立体化的服务网络和体系,由区投资促进局出台企业首席服务官工作方案,属地十八条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构建起底数清、内容全、一盘棋的协动模式。对于特别重大项目,区委书记、区长、分管副区长都会成为一名普通的CSO,亲自上阵服务企业。



配套制度还包括:项目部长负责制,每一位CSO都接受一个项目部长的领导;不轻易说“NO”原则等等。 公司的员工食堂、人才公寓、户口迁移、幼儿入托以及人才绿卡、子女入学等都是服务官解决的问题。

整合“三力”服务不打烊


海珠区整合内力,将现有行政资源高效重组;借外力,实现政企助力、资源互补;巧用力,实现企业服务全天不打烊。



为每家目标(问题)企业配备一名CSO首席服务官外,还 整合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及18条街道行政资源,平台上专门开通政策首席服务官功能,包括投资服务官、税务服务官、建设服务官和人才服务官等等,申报全程甚至是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任何疑问,都可以在线提问、随时联系,24小时服务在线。



最具发展潜力功能区榜

榜单说明

新设榜单,评审委员会从区域规划、产业功能、辐射能力、配套设施等四大维度进行综合研判,不仅分析广州的经济质量,观察各区在产业与创新、环境、生活之间的平衡关系,还关注到更微观的经济体:产业功能区。功能区高端产业与城市配套相融合的“试验田”。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获评“最具科技感功能区”

获奖理由

地处“黄金三角”带

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与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隔江相望,构成广州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黄金三角”。


2015年以来,该片区(西区)引入腾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一大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的领军企业。刚被认定为广州总部经济集聚区之一的琶洲,未来将主打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两大产业,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专家点评
创新开发模式 呈现全新城市风貌


专家点评:在产业方面,琶洲试验区着力于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是广州市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近年来在建设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领域成果丰富。



在区位方面,琶洲试验区与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国际生物岛等重要功能区紧密相连,区域交通发达,服务设施相对齐全,生态良好。开创广州“小地块、高密度”开发模式,呈现“大疏大密”城市风貌,即能充分挖掘土地价值。


琶洲若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必须加快建设速度。



湾区政策创新榜

榜单说明

综合2018年1月-2019年5月31日期间广州市、区两级出台的多项落实大湾区建设举措,从政策实效和市民受惠面出发,从政策创新性、政策实效性和政策普惠性三个维度分别打分,力争从多维度对每个案例进行精细化评价,梳理出十大湾区政策创新案例。


广州互联网法院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司法引擎

获奖理由

广州互联网法院发布《广州互联网法院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司法引擎的五年规划(2019—2023)》,提出围绕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司法引擎的这一工作目标,广州互联网法院将争取在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全面推动深度智能应用、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全面推进纠纷多元化解、全面加强司法交流合作、全方位加强开放发展等6个方面30项具体任务中“多点开花”,为大湾区互联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