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
“
文玩收藏圈
”
,再点击
“
关注
”
,这样您就可以继续
免费
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很多东西都有其时代属性,就像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样。这些老物件儿,也随着历史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这10个老物件儿,有些我连名字都不知道,看看你知道几个?
1,将玉米打成颗粒的机器。说实话,我都不知道这机器叫啥名字。知道的评论一下,好让大家涨点知识。
我只知道图中妇女手里端着的叫簸箕,地上放着的叫簸籃。都是手艺人用竹子编制的。
现在都城市包围农村了,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农民也都自动化了,这些物件儿也就慢慢淘汰了。
2,刷子。这种东西现在只有在谍战剧里能看到了吧?
一般都是农村人用秸秆等材料做成的,长一点的用来刷家里的灰尘,短一点的用来刷锅刷碗。
3,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下图这个物件儿叫什么。小编我来科普一下,这叫土坯模子。
干嘛用的呢?过去人都买不起砖,而且砖的烧制很麻烦,即使有青砖,也不像现在这样技术到位、产量大、哪哪都能买到。过去农村人建房子,最重要的就是用这模子造出一个个泥坯子,放在太阳下面晒干,然后就成了建房子最主要的材料啦。
话说人类文明在进化的过程中,它还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呢。从最早的草房、土方,再到青砖房,再到红砖房,再到如今的钢筋混泥土房,人们经历着种种变迁,它也见证了人们的发展。
4,下图这个跟脚差不多大小的叫鞋模子。过去人们夏天穿的都是草鞋,草鞋如何编制?靠的就是这鞋模子。不仅可以
依照鞋模子确定人脚的大小,还能确定脚背的高低。有了这个物件儿,女人就能编制出一双非常合男人脚的草鞋啦。
5,知道这叫啥不?图中这玩意儿,是降服老牛的紧箍咒。用我们老家土话叫:牛给(gei)头。
农民耕地在没有自动化以前,每家每户靠的就是家里的老黄牛吃饭。但是总有老牛不听话,临到上工毛病多。不是想吃隔壁老王地里的豌豆,就是想啃一口二嫂家的花生秧子。但是主人只要给老牛脖子套上这玩意儿,它就本能的知道自己要干活了,立马就老实了。堪比孙悟空的紧箍咒啊,哈哈。
6,嗯哼?你以为这是猪八戒的钉耙子吗?
告诉你,它的小名儿还真叫钉耙子。一般是用来搂草的,也有用来搂地里石头的。人类的智慧真不是吹牛的,他们能在任何环境下,发明出适合自己使用的、方便解决自己要面对的困难的工具。
7,又一个展现智慧的物件儿来了。看到了没?我们说的依葫芦画瓢,就是这玩意儿。农村人种菜喜欢留几个种,这葫芦嫩的时候可以当菜吃,老了坚硬无比,用锯子锯开两半,挖开瓜瓤当来年的种子,外壳就是两只瓢。这种用葫芦做的瓢结实的很,可以放在水缸舀水,也可以放在尿桶浇菜,还可以放在米缸面缸做米面勺(当然米面勺会用较小的葫芦做)。
嗯,从下图这个木桶的样子判断,应该是用来盛猪食之类的吧。总之,它的用途多多啊。
8,这个叫火笼子。一般用来装火炭给孩子哄尿布之类的。
9,下面这些垫子,都是用竹子或秸秆做成的。大的一般在蒸馒头、蒸菜时当隔板用。透气性好,加热快。小的嘛,可以拿来当桌垫。
10,打铁这个我也不知道叫什么。我只知道一般说的“趁热打铁”,就是这个意思。一个铁片,在铁匠的反复锤炼下变得可伸可屈。
你想要什么样子,就将它锻造成什么样子。不过这中间所费的心力就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得了的。如今这种辛苦活已经没人干了。再想见到,除非是出于拍影视剧的需要。不过可以想象,古代战争年代整天打仗,铁匠该有多吃香啊。
不管怎么讲,以上这些老物件儿退出历史舞台已经成为必然。因为人类要发展,有些东西必然要舍弃。就像我们的基因,也总在进化的进程中,优胜劣汰。那些逝去的东西,虽然会伴随我们一阵子,但不能陪我们一辈子。我们就在心里铭记它们吧。
综合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