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她是被称为民国第一美女的“电影皇后”。在《明星日报》的选美活动中,她以21334票稳居第一,阮玲玉只获7000多票。
作家张恨水曾这样评价她:“胡蝶落落大方,一洗女儿之态,性格深沉、机警、爽利兼而有之,如与《红楼梦》中人相比拟,十分之五六若宝钗,十分之二三若袭人,十分之一二若晴雯。”
从此评价就可以看出,美貌外,胡蝶还有宝钗与袭人的高情商,深谙为人处世的道理,但她并非圆滑世故,教养中还有一份晴雯的真诚与直率。陈寿荫甚至这样评价她:“喜怒哀乐似乎信手拈来,收放自如毫无雕凿痕迹,亭亭玉立之中透着一股大家闺秀的风范。”
高晓松说:“从胡蝶和阮玲玉的命运,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性格决定命运。”阮玲玉清丽忧愁,是如丁香一样的姑娘,最终为情所累,在25岁那年,吞服安眠药自杀。胡蝶乐观开朗,身处困境仍坚韧顽强,红颜不薄命,成了笑到最后的美人。
她登过人生的巅峰也曾跌落过谷底,但她永远都在振翅翱翔,不被困难打倒。
不负美貌的她早早地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规划,她爱电影,爱艺术。从小就有表演天赋,儿时模仿叫卖的小贩让母亲误以为真。
全国第一家电影学校招生时,她便抓住了机会。她如愿以偿地成为中华电影学校第一期,也是唯一一期学生。
系统学习影剧概论、电影行政、西洋近代戏剧史,以及导演、化妆、舞蹈、唱歌等十多门课程,还有骑马、开车之类明星必杀技。
从只有几个镜头的卖糖果女孩到女一号,她积累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能量。
荧幕前的胡蝶展现角色手到擒来,各种角色都不成问题,而这样的成果都是她在背后付出的努力。
每天开工,她总是最早到的演员,导演编剧说戏时,她听得尤其认真。
休息时间,演员们都到咖啡馆放松娱乐,只有她刻苦地与师傅郑正秋讨论电影。她从不停止学习,找梅兰芳学标准普通话,学开车、骑马等技能,开拓自己的戏路。接到剧本后,便开始让自己沉浸到角色中去。
虽然拥有成功的事业,但是她一生承受的舆论压力并不小。
先是和初恋情人林雪怀之间的“蝶雪解约案”。刚进影视圈的胡蝶因拍摄《秋扇怨》认识了剧组资深演员林雪怀,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电影上映后,胡蝶一夜成名,随后演艺道路也越走越顺。出入公众场合,林雪怀总被人称作“胡蝶的男朋友”,自尊心极强的他,内心多少有些不舒服。
此时的胡蝶已成了上海滩最火的电影明星,收入丰厚,工作也繁忙起来,电影一部接着一部地拍。
而不得志的林雪怀干脆拿着胡蝶的钱跑去开酒楼,后来又开了照相馆,但他天生不是做商人的料,生意惨淡。后来甚至背着胡蝶与妓女阿其厮混。
当时社会上已经有风言风语,说胡蝶养了小白脸。林雪怀确实在挥霍胡蝶的金钱与感情,但胡蝶是传统的女人,仍死心塌地地跟着林雪怀。
娱乐圈终究是个是非地,关于胡蝶的绯闻漫天飞。为了表明自己的真心,胡蝶与林雪怀订婚。
但万万没想到,林雪怀居然有一天抽了风,公开要和胡蝶解约。他以为自己吃定了胡蝶,想着胡蝶这么传统的女人一定会回来求他,所以肆意地伤害胡蝶的感情。
胡蝶确实这么做了。她一夜未眠,写了封长长的信给林雪怀,希望重归于好。林雪怀收到信后更得意了,于是下了狠劲,又回了更决绝的话。
这一次,胡蝶彻底被伤透了。她同意解除婚约,并向林雪怀追回因经营酒楼等向她索取的所有款项,还有那辆供他使用的车子。林雪怀乱了,后悔了,但胡蝶心冷了。
官司打了两年,闹得满城风云。曾经恩爱的情侣,结局万分难看。
初恋虽痛,但让她明白了,找男人要找靠谱的,真正懂她、欣赏她的。后来她嫁给了一个洋行里卖茶叶的小商人潘有声,生下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简单美好。
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爆发了,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强占了胡蝶,威逼潘有声与胡蝶离婚。虽然手段残暴,但在胡蝶面前,他却是另一番温柔的面孔。
他也是真心爱胡蝶的。工作之余,不是陪胡蝶,就是在屋子里看胡蝶拍过的片子。
胡蝶要什么,他给什么。无论是印度水果,法国口红,还是有明亮窗子的花园洋房。胡蝶以为不停地提出苛刻的要求会让戴笠厌烦,没想到戴笠已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