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们的故事,就从美丽春城开始。2019年1月13日,西门子CT科研高峰论坛首站在昆明拉开了帷幕。本次会议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协和医院王怡宁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丹教授、云南省人民医院吕梁教授和
云南省肿瘤医院廖承德教授
为大家作
学术报告,毫无保留地为我们分享了双源CT的一些使用经验和科研方向。
第一位为我们作出学术报告的是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王怡宁教授,王怡宁教授拥有丰富的双源CT使用经验和具备独特的科研前瞻性。本次论坛中,王怡宁教授为我们介绍了Force CT在心脏形态和功能的临床和科研的应用。王怡宁教授认为,随着Force CT出现、扫描技术不断提高,可以使心脏各项扫描的辐射剂量大幅降低,从而使心脏CT的功能学评估(CT负荷心肌灌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可行性。科研方面,王怡宁教授也作了相关报道:利用心肌灌注(CTP)获取功能学信息,实现血流评估,同时在CTP中提取单期CTA(SP-CTA)替代常规CCTA。研究也发现,CTP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优化临床诊疗策略和完善预后评估,是一项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检查。
王怡宁教授为大家介绍双源CT心肌灌注的临床科研应用
如果说,王怡宁教授是本次论坛的一股清流,那么云南省人民医院的吕梁教授,则是本次论坛的一股“泥石流”。吕教授的演讲风格让在场的专家防不胜防,笑折了腰。吕教授以风趣幽默的演讲风格,为我们介绍了Force CT脑灌注的临床科研应用。而风趣幽默的背后,体现的是吕教授数十年来扎实的临床功底。会议中,吕教授介绍了Force
CT进行脑灌注扫描具有扫描速度快(实际扫描时间2min)、辐射剂量低和图像质量高等特点,并以自己的经验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各种脑灌注参数评估脑组织损伤、如何指导溶栓治疗等。
吕梁教授以风趣幽默的演讲方式介绍使用脑功能参数进行诊断的经验
云南省肿瘤医院廖承德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西门子科研前瞻平台电影渲染(CR)技术的临床科研价值。廖承德教授认为,与传统的VR重建相比,CR技术重建采用全域照明模型进行重建,使重建出的图像呈现出更清晰的表面细节,并带有阴影效果,使图像更接近人类眼球视觉。廖教授认为,这项技术在未来疾病诊断、术前评估、医疗教育和协助医疗沟通方面将扮演着重要角色。最后,廖教授还从课题设计、选刊、返修等方面为我们分享了科研写作和投稿的经验。
廖承德教授在会议中展示了西门子医疗CT最新的CR技术
接下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丹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她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四大阶段的研究。从第一、第二阶段的采用双源双能量平扫和增强的图像作分析,到第三阶段引入了影像组学分析时遇到的挑战,再到最后“尚不能完全公布”的第四阶段,韩丹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大量关于甲状腺癌的研究经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学者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韩丹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她在甲状腺癌相关研究的四大阶段
在会议最后,来自西门子科研合作团队的全国经理刘博博士为大家介绍了西门子在CT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即将在中国上市的新硬件和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智能扫描、智能后处理以及智能辅助诊断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