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哪个时代,王室,往往都是
带货鼻祖
。
就说现在的英国王室吧。2018年ebay搞了个排名,
凯特王妃
打败了梅根王妃获得年度“
最佳带货女王
”的称号。她怀小王子路易斯时穿的几套孕装,成了霸榜热搜。
梅根这个第二名也不差啊,订婚大典上拿着Strathberry的手袋,曝光11分钟后就被抢空了。
英国王室甚至还搞了一个“Royal Warrant”的认证,这个东西是哪个皇室成员御用的,用了多少年(最少5年),都有保证。比如伊丽莎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的徽章就不一样。
royalwarrant.org
这个网站可以查到所有王室认证商品
不过在斑马姐看来,这种级别的带货,还算不上顶级流量。
历史上最强的KOL,往往引领了几个世纪的风尚。
比如
温莎公爵
,你买衬衫,绕不过有种领子叫“温莎领”;你系领带,最常见的叫做“温莎结”;你选皮鞋,百搭又不失气场的,是公爵最爱的牛津鞋。
比如
太阳王路易十四
,第一个穿高跟鞋的皇帝是他,要吃法餐的是他,喷香水的是他,跳芭蕾的是他,收藏艺术品的还是他。
不得不说,这鞋子我还蛮想入的
可以说
在路易十四的带领下,
巴黎从此成为时尚之都,
酿酒、时装、奢侈品行业开始抬头,
整个法国社会对于优雅、品味和精致生活的追求,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但这和我们的
康熙帝
比起来,都弱爆了。
要知道,让全欧洲都得看他脸色,一走进他的
凡尔赛宫我就想跪下的
路易十四,
是我们康熙爷的小粉丝。
1700年新年开端,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舞会,
他本人身穿中式服装,被“八抬大轿”抬出场,引起一片惊叹。
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皇帝出行挂毯
epochtimes.com
这组挂毯的细节其实很好笑,不能深究。比如旗子上画的不是东方龙,而是西方有翅膀的喷火龙。
不知道当年的康熙爷看到别人这样模仿自己的场景,会有什么感想。
路易还专门派了传教团远赴中国,给康熙带去30箱科学仪器和书籍作为见面礼,
还有一封没能送到给康熙的亲笔信。
我觉得大致意思就是:万岁万岁,我们是好朋友,你卖我点瓷器吧?
康熙大悦。
广州十三行就这么轰轰烈烈开起来,给大清每年赚来60%、70%白银的流入……
当时连搞到一只中国来的青花瓷,都是很困难的时候,路易靠着关系户,竟然能弄到一只明朝的白玉杯,
称霸了欧洲贵族的朋友圈。
路易十四收藏的白玉杯/1368-1644年
被带货带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茶叶、丝绸、瓷器,还有
《国家宝藏》第二季里介绍的
手绘墙纸
。
外销手绘墙纸 ins@mafaragao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国家宝藏第二季的豆瓣评分甚至超越了第一季,直逼9.3分,没有看的旁友们都看起来啊。
看完觉得它治好了我只会“哈哈哈哈哈”的表达障碍。b站弹幕,看到动人处,网友们吟的都是诗啊!
壁纸出口,始于康熙,盛于乾隆。
节目里的这个国宝,是中国文博界收藏的唯一最大最完整的手绘壁纸,
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壁纸局部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这个壁纸中国人不用,而是我们专门
卖给欧洲人的高级定制奢侈品
!装饰的是欧洲风格的房间。
Lascelles家族当时从中国购买回去20多卷壁纸,归还回来12卷,剩下的现在依然悬挂在庄园东卧室的墙上。
Harewood house, 东卧室
commons.wikimedia.org
就这一个房间里的壁纸,大概要花掉1个英国普通家庭
整整
10年的吃喝。
Harewood house, 东卧室
commons.wikimedia.org
它的奇妙之处,大家可以先看
画法
。
既有我们中国工笔画柔和灵动的线条,又有西方的阴影明暗对比,
细节传神又可爱。
之前我们在
>>>
2018小户型的巅峰
透视画法产生了强烈兴趣。
康熙37年,有名的意大利画家安德烈波佐出版了一本书《画家和建筑师的透视学》,专门讲这种3D视觉效果。出版没两年,这本书就被送到了中国。
不仅让宫廷画师学习,还把这个技能用在了皇宫的墙纸上。
倦勤斋墙壁和天花板上的通景画
图片来自网络
直到今天,国外一些奢侈壁纸品牌还在致敬这种画法。比如Cole & Son就有一款墙纸,和这个通景壁纸里的竹篱笆很相似。
看完画法,可以再看
画面内容
。
当时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中式图样,无非就是花鸟画、园林画。但是这幅不一样,画的
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
农耕、桑织、制陶、制茶,俨然一幅清朝广州的“清明上河图”啊。
图片来自国家宝藏
很长一段时间,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只能靠“听说”。直到一位叫尼霍夫的人远渡中国把他看到的真实中国画成了画册。
图片来自网络
简直就成了当时的一本潮流lookbook!
想想也是蛮魔幻的。西方人就靠着这些“照片”,
中国的商品抢着买,关于中国的书争着读;
塞纳河边的戏园子里,男女老少聚精会神地观看中国皮影;阔人在私家花园的中国式亭子里闲聊,文人端着景德镇的茶碗品茶……
所以说,这幅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
已经不仅仅是“中西结合”的优秀了。它应该叫“
西法中化
”
:运用了西方的技法,传达的却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18世纪,它跟着商船漂洋过海,最终挂在了英国约克郡夏活庄园的中国房间里。
中国手绘壁纸红遍欧洲
整整2个世纪
,不是大风刮出来的,都是“
皇室种草
”的!
维也纳美泉宫里就有个Blue Chinese Salon,墙纸就是从中国进口的。而且因为青花瓷不容易买,只能在墙纸上画上230块白底蓝色的绘画来模仿陶瓷。
schoenbrunn.at
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里有中国厅:
schoenbrunn.at
德国慕尼黑宁芬堡宫里有中国茶楼:
看看这漆柜、花鸟画壁纸和天顶
瑞典卓宁霍姆宫直接搞了个中国宫殿建筑:
在那个时代,作为贵族或者皇室,
你的家里、宫殿里,要是没有一个
“中国房间”或者“中国厅”
,都不好意思邀请别人来你家做客的好伐
。
所以节目里介绍,就仅仅是英格兰,大概就有150座庄园,曾经有过或者现在还有中国外销的手绘壁纸。
这种被西方人重新解读的中国审美,
对欧洲艺术乃至后世的时尚奢侈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比如你们游历欧洲看到的洛可可风里,一定有曲线柔和的自然植物、图案的不对称,甚至是嫩绿色粉红色的流行。
洛可可风的茶罐 1770 British, Staffordshire
又比如高级时装品牌创始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中国风,为17、18世纪的艺术品着迷。
Hubert de Givenchy,纪梵希老爷子
,当年让他一举成名的设计,是这组覆着典雅刺绣与珠饰的时装。
老爷子自己的巴黎住宅Le Jonchet里就摆满了古董,现在业界称这种风格为“传统巴黎室内风格”。
howtospendit.ft.com
而其中餐厅的整面墙,明明就是清代的手绘壁纸啊!还有桌上的瓷器罐子。
howtospendit.ft.com
搭配壁纸的这把椅子,叫
Régence chair,是法式风里特别喜欢用的。这款藤椅靠背加上古老的包浆感,真是把古今中西的气韵都承托出来了。
ins@johnyunis
Coco Chanel
在巴黎康朋街21号也是如此,里面摆满了她收藏的来自中国的各种古董乌木屏风。整个空间几乎都被花鸟图案包围,细节美到让人屏息。
来张客厅的全貌:
客厅墙上的画和卧室床头的挂毯,好像都颇有敦煌壁画的感觉。
annstreetstudio.com
去年,Chanel甚至出了一个
高级珠宝系列,致敬她最爱的Coromandel漆面屏风。
collezioni.info
奢侈墙纸品牌de Gournay也把屏风图案重新制作成可以上墙的壁纸。
departures.com
300年前火遍欧洲的中国元素,如今依然在被反复演绎,经久不衰,
可是好多中国人竟然全然不知。
1951年,Christian Dior设计了写满了中国书法的鸡尾酒裙;Yves Saint Laurent 2004秋冬晚装,从清朝女士宫廷长袍和龙袍中获得灵感;2015年时尚界的奥斯卡Met Gala的主题直接被定为“中国:镜花水月”。
在家居领域,斑马姐写过的还有
>>>中国美术地毯
、
>>>de Gournay真丝墙布
,
>>>Pierre Frey的面料
,这些图案的原型、手工制作甚至是原料,都来自中国,或由中国匠人完成。
图片来自于de Gournay
这才是真正的made in china啊!
我想起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里,
那个躺在御花园里年暮的帝王忽必烈,等着
年轻旅者马可波罗从远方带回来无数奇妙的故事。
想必对于十七世纪的欧洲人来说,中国就是那个“看不见的城市”。
而如今,西方的时尚、佳肴和生活方式,我们却是看得太多了。
《国家宝藏》说,我们的节目很年轻。一点都没有错。
好莱坞续集、网红审美和抖音金曲是
旧
,
而这些被我们忘却的文物、中国审美和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才是当代人眼里的
“新”
。
据说,国家宝藏播出后,去年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增长了60%。你是其中之一嘛?在博物馆里都看到了哪些感动人心的中式美学?
最实操的家居技巧
百万用户真实体验 不看实物也敢买
2018空调
|
中央空调
|
风管机
新风系统1
|
新风系统2
|
呼吸宅
全屋净水
|
净水器
|
净水机
|
地暖
洗碗
机 |
垃圾处理器
|
集成灶
|
水槽
空气净化器
|
烘干机
|
吸尘器
|
吹风
机
|
洗衣机
小家电
|
护眼灯
|
智能锁
|
投影
|
扫地机器人
花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