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百行探秘
实用技能学习平台,帮你发现感兴趣的课程,成为更好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曾国藩  ·  情商高的人,会有这5大说话习惯,很厉害! ·  5 天前  
孤独大脑  ·  2025年:平安生活指南25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百行探秘

朋友圈光鲜亮丽的人,也许更需要你的关怀

网易百行探秘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6-24 21:29

正文


01


定睛一看,你有发现这几种表达之间在方式上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吗?


先小小的科普一下背景知识。


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为5.3亿,社交网站在网民中的渗透率高达7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的现实生活场景的“表演舞台”。


因为在日常的社交网站中,我们可以做到选择性的呈现自我,从而使呈现效果更具可控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对社交平台上不同的观众群体调整展现不同的自我,所以我们时常要去空间或是朋友圈里“表现表现自己”。


照葫芦画瓢,我们会发现上面那两段不同的话语潜藏着各自的呈现方式,一种是极其客观地呈现自身各方面,并不对呈现内容进行选择,强调自我呈现的真实性;


另一种则迥乎不同,它是按照理想自我进行呈现,选择性地呈现自身的积极方面,强调自身优点。前者就叫做 真实的自我呈现 ,而后者则是 积极的自我呈现


02

将这两句话接连的呈现在朋友圈里,哪种表达你会更想去回应或是评论呢?


恐怕大家都会选择真实的自我呈现方式,原因其实很简单,它很真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搅在一起,和自己日常接触到的世界是同等水平的,所以大家都会根据自己的亲身遭遇来给予你支持和建议,这样彼此的信任度就会提升,深入交往变成可能。


而选择真实自我呈现的人自身也可以 通过与他人的网上沟通达到一种倾诉和释放的效果,有利于缓解负性的情绪


那为什么我们不会想去附和那些积极表现自我的人呢?


他们经常会在朋友圈里表现所有美好的事情,包括今天买了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遇到了什么幸运的事情,还有各种小资生活的摆拍等等,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只有光的一面,却永远没有影。


我有个朋友很喜欢这样,她每次在发之前都思来想去,最后将所有最完美的状态发出去之后欣慰的长吁一口气,整个人状态都好起来了。


有次见她发完状态,我逮住时机就问她为什么总是在朋友圈里表现的这么积极,生活中明明有那么多令人心烦的事情,你却总是展现着自己明亮的一面,会不会累呀?


而她却完全跟我想的不一样,她说因为这样发朋友圈让她觉得很愉悦,并且她看到的都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正能量,所以就会更加满足于自己的状态。


03

积极自我呈现不好吗?

其实积极自我呈现的人很擅长产生一种过于乐观的 积极错觉 ,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塑造自我评价,进而营造一种正面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从而使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


所以相对于真实自我呈现来说,这种呈现方式的个体更倾向于依靠自己的维系来保持积极的状态,而我们之前就有提到真实自我呈现的个体完全可以依靠与他人分享和交流来获得社会支持,从而形成一种压力人际缓冲带,降低压力带来的心理伤害。


所以积极呈现的个体通过不断地累积个体 心理社会资源 ,来促进个体的良好社会适应。


因为选择这种方式的个体想要积极的网络自我呈现,所以会长期选择性的关注事物的积极方面,从而使个体集中于自身的正面信息,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积极的自我概念,最终还有利于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自尊水平。


因此,积极自我呈现的特点很明显,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让自己保持一个满意的状态,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社会,我们需要与他人取得联结,而这种表达方式又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04

积极自我呈现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你为什么总是要隐藏自己在荣誉背后?

因为我害怕自己表现的不够优秀。


为什么这会让你害怕?

因为……我害怕父母又会对我不满意。


这是一个简单的对话,却有着很多意义。


曾有研究针对家庭环境对个体的自我呈现偏好影响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真实自我呈现策略呈显著正相关;


惩罚、严厉或是过分干涉和偏爱孩子与积极自我呈现策略呈显著正相关。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一旦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他们的内心就会缺乏安全感,并且严重不自信。


他们会经常担心自己说错话、办错事而受到父亲的批评和指责,因而他们越来越谨小慎微、敏感多虑,不敢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只能表现出积极的一面。


这样一来,自己不仅可以避免惩罚,还可以从积极的反馈中获得内心的满足。


而父亲的过分干涉和偏爱往往会限制子女的自由,甚至会侵犯子女的隐私。


在这种情况下,子女在社交网络中大多不愿意呈现真实的自我,而是倾向于回避父亲等家属,如果回避不开则会只呈现父亲等亲属希望看到的积极部分。


上面说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是外部的原因,真正让自己改变的肯定还是个体内部的某些“ 开关 ”发生了变化。


另一项研究通过调查网络常客大学生群体,发现个体的某些特质会影响个体的呈现选择。


自我接纳水平较低的个体会选择积极自我呈现,他们并不是很明确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很在意别人的目光,因此通过控制自己力所能“控”的自我呈现,想要在别人心中塑造一个完美的自己,他们缺乏勇气,对周边的环境缺乏信任与安全感。


05

面对积极的自我呈现个体,我们怎么才能有效的关心她呢?


如果这个积极自我呈现的人是你的身边人,请爱惜她


积极自我呈现的个体表面上并不稀罕别人的反馈,因为他们希望依靠自己来获得幸福感,但其实很多研究都表明,不论是哪种自我呈现的方式,都需要别人的积极反馈。


积极反馈在社交网站自我表露和粘结型社会资本间起中介作用,所以通过点赞或是评论表达对他人的接纳、关心和注意,表现出对他人吸引力的一种肯定,就有利于增强个体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并且积极情感信息的呈现能够获得他人的积极反馈并增强互动。


如果这个人是你自己,那你要记住,时常反思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特征等,不断实现自我接纳与自我完善,同时,你这么做一定是有童年时期的影子,所以长大之后的你要学会纠正自身一些不合理的价值评判标准。


如果你觉得这样很困难,也别忘了你的身边有一群天使般的朋友们,他们可以帮助你度过难关哦。


06

积极自我呈现者也可以很闪光哦!


原因很简单, 我们是神奇的人类,所以观察一下你自己就会发现,时而积极呈现,时而真实呈现


所以不论什么时候都要记得朋友们永远在背后挺你,而且时不时的转换方式呈现自己会很发生很神奇的事情哦~~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