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ir电影
曾经,爱电影的人都关注了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电独家  ·  央地干部交流任职!她已调到人民日报 ·  2 天前  
深焦DeepFocus  ·  等了80年,史诗神作现世! ·  2 天前  
Sir电影  ·  嗑疯了的颁奖季热门,就这? ·  昨天  
广电独家  ·  地面频道和城市台的2024:砥砺奋进又一年 ·  4 天前  
导演帮  ·  西北影迷有福了,全新本土电影节启航!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Sir电影

嗑疯了的颁奖季热门,就这?

Sir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24-12-26 23:58

正文

有这么一部片——


入围了2025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长名单(《九龙城寨》落选),提名各类奖项,并在英国独立电影奖上,斩获包含最佳影片在内的7项大奖,以及成功挤入诸如《帝国》杂志、《视与听》杂志等年度佳作的榜单。


但几乎无人提及。


冷得不行。


但,当看到许多人称之为2024版《猜火车》的时候。


Sir彻底坐不住了——



膝盖骨乐队

KNEECAP



《膝盖骨乐队》的故事很简单。


它讲述了一个嘻哈乐队成立到火爆的过程,看起来是部不折不扣的乐队传记片。


但有意思的是这支乐队本身——


一直用“方言”演唱。


坚持着创作反权威、反政府歌曲的乐队。


故事得从父辈说起。


乐队成员们出生于一个尴尬的地区——


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北爱尔兰人没办法像爱尔兰岛的南方人那样主权完全独立,也没办法避免被东边的英国佬们歧视。


他们和英国当局的冲突不断。



上个世纪60到90年代,因为宗教理念不合、领土主权问题、官方语言分歧……北爱尔兰人与英国政府爆发了无数场的冲突,尤其是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仅记录在案的就有3600多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


而整个贝尔法斯特的人口,才20万。


想想看,这是多大的规模。


法鲨所饰演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坚定的反英人士。


他一生都在寻找身份认同。


怎么找?


对内——


他教孩子们学习爱尔兰语。


认为语言就是武器,每说出去的一句爱尔兰语,都是打向英国殖民者的子弹。



对外——


搞炸弹恐怖袭击。


他对炸毁任何英国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结果呢?


十年前,在一次警察抓捕的行动中,他不知所踪。


有人说他死了。


有人说他活着。


他作为一个反抗者的符号,存在于运动人士的心中,存在于警察局的档案里。


但对于子女来说。


他作为一个父亲,也就此消失了。



当然,这已经是老一辈人的故事了。


时代在发展,当一次又一次的抗争被宣布无效后,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暴力解决不了问题了。


年轻一代逐渐变得虚无。


他们不再加入集体,进行有组织预谋的反抗。


取而代之的,是颓废的生活方式,吸毒、贩毒、纵情享乐。



是不是就像《猜火车》?


在影片的前30分钟,的确是这样。


两个乐队成员,从小开始就不停犯着浑。


△ 两个小孩把大麻放进教堂香炉

‍‍

难免让人鄙夷,《猜火车》过去这么多年了,那里的年轻人还是不靠谱。

直到另一个人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普罗维,一个中学音乐老师,平时还会在学校教授爱尔兰语。



他的出现让诺伊斯两哥们的虚无生活有了方向——


用爱尔兰的本土语言,创作说唱音乐。


为什么是音乐?


因为有时候,音乐才是凝聚身份认同的最大武器。


举个例子。


港乐。


1970年代,被英国统治的香港人,找回自己身份认同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许冠杰等人的粤语歌流行。


他们唱着自己的母语。


用一些俚语式的词句,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期盼。


口口相传中。


香港社会里的本土意识才逐渐形成,并维持至今。


爱尔兰地区也是如此。


对于导演来说,要捍卫母语,只靠抗议和立法还不够,要让年轻一代认同这个语言,接纳并使用这个语言。


于是。


剧中的主角们决定建立一支乐队。


并命名为膝盖骨。


意指暴乱时期的极端分子会在政见不同的人身上使用的刑罚——


用子弹射击,或是用枪托砸碎膝盖骨。


暴力被他们用在了语言之中。


他们骂政府。


骂社会。


揭露社会的不公。


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把思想传递给每一个人,把“反抗”的权力交给了每一个人。


结果呢?


膝盖骨乐队大受欢迎。


越来越多的人听他们的歌,观看他们的演出。


但官方警察们,好像束手无策。


只能在外部调查,没法真的给他们定罪。



或是威逼利诱乐队三人,或是安排人手守在现场,却无法阻止演出进行。


为什么?


因为暴力的反叛,会引来追捕,会变成你死我活。


而叛逆,充其量也只是官方眼中烦人的苍蝇。


可问题是,他们真的赢了吗?


不得不提到影片的一个重要元素——


嗑药。


有不少评论指出,影片中几次强调说唱歌手与毒品的依赖关系,这是否真的得当?



可以再次拿出《猜火车》来做对比。


《猜火车》中,吸食毒品后的场景,是视觉奇观,也是对这种状态的反思批判。



这迷幻,又如梦魇一般的视觉体验,给观者带来了一阵阵惊讶、后怕。


但在本片中。


主角几人每一次进行创作(录歌),都会嗑大,上头。



似乎只有进入这个状态,他们才能表达出有用的东西。


在这个状态下,他们看到的事物也开始变形。


但不是像《猜火车》中那样,而是眼前之人变成了声音滑稽的玩偶。



这是一种玩乐式的体验。


就像在演出过程中,主角们还会将毒品洒向台下,这更是让影片的态度不言自明。



这样的问题在哪里?


其实让一个确定的,实在的反抗,回到了之前的那个词——


虚无。


说到底,嗑药之后的体验,本身就是一场幻觉,是不真实的。


而当影片把创作与毒品划上等号。


那么让人生疑的,不仅是创作本身是否经得起推敲。


就连观众的热情,也很难分得清。


究竟是因为本土语言的音乐,真的被唤起了民族情绪?


还是陷入了“毒品狂热”,又落入了新一轮的偶像崇拜?



就像影片中,父亲说的那段话——


你根本不懂爱尔兰语

也许你认识那些单词

但你根本没有理解这门语言



至少我们以外人的视角来看这个故事时。


会觉得,那些所谓的欢呼,那些流量与影响,并没有那么牢靠。


当然。


现实中的膝盖骨乐队的确是成功的。


他们用自己的音乐,让更多的北爱尔兰年轻人重拾了母语。


但当一种成功建立在幻觉之上。


Sir很怀疑。


这样的身份认同,能维持多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毛脸雷公嘴榔锤


推荐文章
深焦DeepFocus  ·  等了80年,史诗神作现世!
2 天前
Sir电影  ·  嗑疯了的颁奖季热门,就这?
昨天
乐趣微生活  ·  服务员的功底,简直看傻眼了【NO3】
8 年前
互联网分析师  ·  12个最具感染力的微信号,你关注了吗?
8 年前
抢先电影院  ·  赏色 | 李丽珍邪魅写真
7 年前
伊思爱情顾问  ·  视频|对方已经有另一半了,还能逆转吗?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