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剑圣喵大师
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寒夜迷途人。这里有一个你未知的心理学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心理  ·  年轻人好像在谈一种很新的恋爱 ·  1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剑圣喵大师

“孩子不听话,我连捅自己7刀”:每位失控的母亲,心里都有4个敌人。

剑圣喵大师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0-03-27 20:53

正文

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

作者:刘娜



●●●
看到这样一个新闻:
来自安徽的邓女士,和公婆住在一起。因为隔代养育,婆媳之间多有矛盾。
不久前的一天,6岁的儿子调皮捣蛋,不听指挥,邓女士苦口婆心讲道理,小家伙并不买账。
一气之下,邓女士就把儿子揍了一顿。婆婆一看孙子挨打了,就心疼得不能行,对着邓女士一阵唠叨。
婆婆的护短,又助长了儿子的胡闹。

听着婆婆的絮叨,看着儿子恨恨的眼神,绝望崩溃的邓女士,顺手抄起旁边桌上的水果刀,狠狠地捅向自己。
这一捅,就是 7刀,把儿子和婆婆都吓坏了。
看着邓女士身上的伤口,接诊的医生都不敢相信:
一般人捅自己两刀就受不了了,一个人要绝望到何等地步,才对自己下手这么狠。

看了这则新闻,很多人会把症结归结于婆媳矛盾上:
邓女士管教自己的儿子,要不是婆婆在中间挑拨离间、推波助澜,她何以崩溃至此?
婆媳矛盾当然是家庭关系的痛点,把问题归结于此,会让无数中国女性找到泪点和共鸣。
但是,需要提醒的一个细节是:
夹在婆婆和儿子之间,内心崩溃的邓女士,举起水果刀,连捅7刀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
她对自己如此残忍,是极端而少见的。
但她的这一举动里,藏着无数结婚生子的中国妈妈,无法自处的内心冲突,也藏着这则新闻最该被看见的真相:
每个情绪失控的母亲,内心都住着4个看不见的敌人。
多少人不敢去直面这些敌人,所以才拿起屠刀攻击自身。

需要提醒的是,下面的文字关于成长和疼痛,所以,怀着安静思辨的心,才能看见光亮和柔软。


1
妈妈, 锁进潜意识里的敌人。
“我讨厌妈妈,有了孩子后,我却越来越像她。”
这是咨询中,那些控制不住自己坏情绪的妈妈们,最爱说的一句话。
在这些妈妈还是个孩子时,因种种原因,无法和自己的母亲 (也可能是父亲) ,建立起有效而亲密的连接。
母亲的强势、打压、苛责、殴打,给她们留下了 恐惧孤独、羞耻自卑的童年焦虑。
但,伴随年龄的增长,这些隐匿的感受,并未消失,而是被锁进了潜意识的地下室。


这样的女孩,在结婚生子后,许下的第一个心愿,往往是:
“我一定要当个好妈妈,我一定不会成为妈妈(或爸爸)那样的人。”
过度的期待,就是对自己的虐待。
当柴米油盐的琐碎,锅碗瓢勺的叮当,和尿布奶粉的开销,交织在一起,把幻想的美好化为泡沫,再生家庭这张袍子下面,也和原生家庭一样爬满一地虱子。
那些锁进潜意识的感受 ——被控制,被羞辱,被拒绝,被漠视,会在孩子的哭闹声、公婆的斥责声、丈夫的嘲笑声中,一一从地下室的魔瓶里钻出来,化身张牙舞爪的坏脾气,让初为人母的女人,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一寸寸跌落绝望之谷。
为了不再重复童年里,不敢反抗、害怕抛弃的受害者命运,她们会不由自主地复制最熟悉的施害人的样子——也就是记忆中,母亲(或父亲)的样子。
这,正是为人父母后,很多人缘何明明讨厌父母,却越来越像父母的缘由。
只是,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和讨厌的人越来越像时,她必然会在实际言行和内心意愿的严重撕裂中,攻击自己,进而走向 第二个误区 ——

2
自我, 钻进完美套子里的敌人。
“我说,孩子不听。我打,孩子不改。我骂,最后气哭的是我自己。没有办法,我气急败坏,只好猛扇自己耳光……”
几乎每周,我都会收到情绪失控的妈妈们,诸如此类的来信。
这些在家庭和工作中无法分身的妈妈,抱着深切的爱,生下孩子,却在困境中,消耗掉最后一点耐心。
她们很多人,是有文化有知识的女性。

正因为此,她们善良心软,总爱反思,不愿伤害别人,就把刀尖一次次对准自己。
只是,当一个妈妈,用自残方式教育孩子时,何尝不是用另一种施虐,在孩子心头播撒下更残忍的暴力,更不安的恐惧?!

“妈妈殴打自己,比殴打我,还让我害怕。她每打自己一下,就像在我心头剜走一点肉。”
这是一位高三孩子的来信。

他相依为命的单亲妈妈,常常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教训他。
每个挫败崩溃的妈妈,都在失衡中内心一点点坍塌——
她以为自己能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后来却发现自己不能。
她以为自己能当一个平和有序的妈妈,却发现自己脾气这么坏。
她以为孩子的到来,会让一家人更团结,结果发现一家人矛盾更深。
要求自己什么都要做好,结果什么都没做好的她们,将这一切问题,都归结于:
“对不起,我不够好。”
这个“追求完美”的套子,不仅让她们在无助中失控,而且让她们在失控中更具破坏性,也把 另一个本是队友的人 ,推得更远——

3
丈夫, 从期待到憎恨的敌人。
每个崩溃的女人身边,都站着一个手足无措的男人。
有时候,这个男人是甩手掌柜,是影子爸爸,是立不住事儿的懒蛋和怂包。

但也有时候,这个男人明明想做更多,或者正做更多,但依然无法治愈妻子的崩溃。
“我们是高中同学,相爱多年,生养三个孩子。我自认并非不负责,挣钱和家务都会分担,但看到她总是在孩子们面前暴跳如雷,恸哭崩溃,我也是 心惊肉跳,如履薄冰。”

一个咨询的男人曾说。


我自己是女人,是妈妈,从自身经历中,对现代女性的焦虑和忙乱,感同身受。
但,正因为我是女人,也是妈妈,所以,才要和更多女性一起去追问:
我们女人内心的动荡和不安,多少是因男人 (或者婆婆,但婆媳关系本质上还是夫妻关系) 而引起,又有多少是必须回到我们自身来解决的?
我们一次次陷入无力感,多少是可以向男人借力的,又有多少必须靠我们自己立起来,才会变好的?
这样的发问,有助于把自我责任和丈夫问题,区别开来, 而不是把所有问题,一股脑儿都推到丈夫那里:

知道家庭的幸福,不能光靠女人。同样,也要看见家庭的问题,不能光赖男人。
如果,只是沉浸于抱怨一味指责,一旦丈夫无法承受或解决所有问题,妻子就会在焦虑的恶循环里,把对丈夫的失望、谴责和憎恨,发泄到 最弱小也 最无辜的孩子 身上 ——

4
孩子, 最弱小最宽容的敌人。
“爸爸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就开始凶我。”
“妈妈联系不上爸爸,就开始不停地打我。”
“爸爸不要妈妈了,妈妈却要带着我一同跳楼……”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新闻里,这样的话,我们都听过很多遍。
女人把对男人的憎恶和仇恨,发泄到继承男人血脉却手无寸铁的孩子身上。

但母性的爱和软,让她们每次伤害孩子后,又陷入深深的内疚。
过度的自责,势必造就更大的反弹。 没有改变的忏悔,只会让悲剧不断重演。
所以,下一次,再对男人不满,或被男人伤害时,她们依然会重蹈覆辙,伤害孩子。


这种“在疼痛中愧疚,又在愧疚中重犯”的上瘾,让女人如患绝症,却不能自医。
就像,昨日新闻里,那个把弄丢手机的孩子殴打致死的母亲,也像今天热搜里,这个因孩子问题连捅自己 7刀的妈妈。
她们何尝不爱自己的孩子。
但是,她们仍不受自控地引爆这一场场的亲情战争,把孩子推向深渊。

5
救赎, 成为自己内心小孩的妈妈。
每个情绪糟糕的母亲,内心里都住着上面 4个敌人。
如何把坏情绪关进笼子里,与平和有序的自己相遇,需要我们回到源头,再复盘一下成长之路:
一小在原生家庭受伤的女孩,成长中积累了太多压抑的情绪,不被看见和接纳。
但对安全感和亲密感的渴望,让她期待在亲密关系和生子养育中,得到温柔和善待。
抱着这样的梦想,她从一个女人成长为一个妈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