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胡侃升学
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有价值的资讯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让3000万群众全部喝上“引调水”!安徽多项 ... ·  6 小时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让3000万群众全部喝上“引调水”!安徽多项 ... ·  6 小时前  
最江阴  ·  10232人次!新纪录! ·  6 小时前  
云南市场监管  ·  一次性筷子都是用二氧化硫漂白的?!还能用吗? ·  6 小时前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常青松 ... ·  2 天前  
龙船风电网  ·  两艘风电安装船合力完成29台海上风机吊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胡侃升学

国际级学霸: K、P、F全通过后,这个能力应该重点培养

老胡侃升学  · 公众号  ·  · 2019-10-15 18:48

正文


跳出你的舒适区

经常会有准备出国或者刚出国学习的朋友问我,在新的国家如何结交外国朋友以及融入当地的文化,作为一个本科在美国读其中大三到德国交换后来跑到英国读研究生之后又回来美国工作和生活的过来人,我觉得这一了解文化适应环境的过程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难,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跳出我们的comfort zone,迈出与人沟通的关键一步


出国留学 最先遇到的困难是语言障碍 ,在刚刚进入一个完全讲另外一种语言的环境下,大部分人都有一个一下子反应不过来的阶段。 我记得我在刚到美国的一个月倍受打击,原本认为自己英语还蛮不错的自信被美国同学们的飞快语速和地道俚语冲到九霄云外,最经典的是我大一室友的评论: “The words you use sound like my grandma's English.”

在语言基础上出现的第二个障碍是文化背景差异 ,作为本科到国外念书的留学生,我们在出国前所接触到的美国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等等文化现象在数量上与当地的美国人无法相比,自然就会在与他们沟通交流时感觉缺少共同话题; 在生活方式上,西方人与东方人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同学难以理解与认可他们外国同学的社交活动和生活习惯,从而失去了融入当地文化与社交圈子的机会。 这一系列困难加上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状况令许多人产生畏惧感,与其费力地用英语与外国同学社交,不如简单地和身边一同过来的中国学生继续讲中文吃中餐看中国电视,停留在一个舒适区里。 在心理学中,comfort zone指的是人拥有舒服感和安全感的感知范围,在这一状态下人们不会觉得不自在也不需要做出改变,这正是许多中国留学生选择待在中国朋友圈子的原因。


对于我而言, 文化和语言差异恰恰是出国学习的魅力所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流畅地用它来与人沟通,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最基本途径就是亲身经历各种当地活动,既然我们飞跃大洋来到另一个国度求学,为什么不最大限度地让自己浸泡在这个语言里和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呢? 我还记得五年前在大一期间我结识的最好的几个朋友就是住在同一层宿舍的几个美国女生,在初期的聊天中我意识到她们提到的许多电影电视美国政治甚至于各种美国食物我都非常陌生,于是每次宿舍楼里举行在common lounge里电影披萨爆米花BBQ派对我都尽量参与,刚开始时也是对很多东西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以然,像是饼干夹烤棉花糖(s'more)也是第一次见,但随着活动的增加,我逐渐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流行文化俚语习俗,英语口语的流利程度也因为不停地需要交流而加速提高,通过这些活动认识到的朋友中有一些和我成为即使跨大洲大洋仍保持密切联系的挚友。

有些人也许会问,如果很多外国朋友举行的社交活动我都不感兴趣,那又如何积极地参与呢? 作为在出国前一直在中国接受传统教育以及在非国际高中上学的一员,我可以理解一些同学对特别西式的活动的无兴趣之感,然而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交友圈子和社交活动,既满足了自己的喜好又结识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在美国和德国时都加入了两个学校的国标舞俱乐部,每周课程排练和每学期几次演出比赛不仅让我加深学习这一起源西方的舞蹈,还拥有一群来自不同背景但同样热爱跳舞的同学; 在英国读研究生的一年,我发现伦敦政经学院虽然没有音乐系,但有一个活跃的音乐社团,我加入的音乐社中的室内乐五重奏组每一个成员均来自不同地区且大家都会讲三种以上的语言,每次排练英德法西汉五种语言混杂的对话简直要演变成五重奏里的第六种乐器声音, 正是这样国际化的同学群体让我真切体会与理解高于音乐语言乃至于文化本身的精彩。


很多时候我们的胆怯、不自信以及猜测让许多宝贵的交流机会白白流走 ,经常有中国同学跟我表示说他们不太敢和外国同学一起聊天一起玩,是因为觉得他们不太认同中国文化思想且对东方文化没有兴趣。可是事实上,每当我很多外国好友聊天讲起中国文化时,几乎每一个人都充满兴趣并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在长长的对话之后他们往往感慨: “这一XX文化现象实在太有意思了,可惜我们大多时候不敢和一些中国学生交流因为他们通常只跟别的中国学生在一起,要是每个中国学生都多和我们一起玩我们一定能更多地了解中国。 ”因为这两方的“不敢”而导致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连接失败,我觉得遗憾极了。

作为走出国门接受教育的一代,我们应该有对自己语言能力与国家文化足够的自信,勇敢跳出舒适区,要相信穿过那最初短暂的水土不服之后,呈现的是一个万花筒般绚烂的国际舞台。

全球联校总结: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语言是出国学习和生活的最大障碍,所以大家都在用尽全力的去进行语言技能的提升,背单词、学语法、练口语等等。 但是 从罗莹枫的分享当中我们会发现,文化自信和传播能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对文化冲突(Cultural Shock)的处理能力、主动融入的意愿和努力都比单纯的语言技能更重要 文化学习其实从来都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层级。 所以在我们已经考完了KET、PET、FCE之后英语要怎么学,我们认为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大量的不同文化背景的阅读(特别是原版的社会热点内容的阅读)、批判性的思考和讨论形成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文化的融合做好准备和铺垫。




◆◆
作者简介
◆◆


罗莹枫


  • 本科就读于全美排名Top30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 文理学院荣誉学者(全院11000名学生中最顶尖的8.5%入选)。
  • 国际关系学与音乐双专业学士学位高等荣誉毕业(High Distinction)。
  • 获得音乐系钢琴演奏最高荣誉和全额奖学金,于2013年4月在学校演奏厅举办个人钢琴演奏会。
  • 2011年Charlotte全美大学生国标舞比赛新人组季军,Keystone全美大学生拉丁舞比赛新人组亚军。
  • 弗吉尼亚大学经济援助委员会学生智囊团高级成员,作为唯一非英语母语者连续两年被选为学校经济援助委员会年度晚宴主持。
  • 本科期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交换生项目交流一年,期间获德语系奖学金及马科希·卡德基金会奖学金 (Max Kade Foundation Fellowship)。
  • 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国际传媒双学位硕士,以优秀学生代表身份毕业。
  • 目前就职于全球第三大游轮品牌——公主邮轮美国总部。


全球联校 致力于为中国学生构建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引入原版北美中学教程 ,通过融合原版北美中学课程精华内容与国内中高考新政改革重点内容,为中国学生打造 国内外升学双保险课程 ,提供中国学生 真实国外课堂环境和学习模式 ,满足学生国内中高考升学、入读国际化高中课程、国外顶尖中学留学的三大需求。

在提升英语能力的同时培养自主、自发和自觉学习的能力习惯,为未来国内升学和出国求学同时打下扎实基础,让中国学生和国外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共享全球优质教学资源。
相关链接



  • 对于想让孩子国内升学的家长,想了解未来中高考新政下的升学规划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