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暖在线
冷暖在线作为一个行业社区平台,为冷暖空调行业的工程师提供学习知识、经验分享、在线研讨和观看学术视频的综合性学习途径。帮助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了解行业最新资讯,熟悉市场行情,并为未来事业发展寻找人脉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今天起正式实施!食品添加剂最新标准 ·  19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批复了!又一家新银行,要来了→ ·  19 小时前  
大河报  ·  零下12.8℃!今早河南多地冻“黑紫” ·  2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哪吒16字回应 ·  2 天前  
河南市场监管  ·  假日不放松 监管不打烊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暖在线

绿色建筑丨如何将亲生命本性融入设计中?

冷暖在线  · 公众号  ·  · 2018-07-02 12:12

正文

亲生命性一词最初由埃里希·弗洛姆于1964年提出,而后由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所推广。至此,亲生命性逐渐由生物学、心理学延伸至神经学、内分泌学、建筑学等领域,其均源于人对大自然、生态界的回归和内在联系。


也因此,亲生命性是人类与自然间联系的内在且固有属性,其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


一、亲生命理念


即使在当今高速发展且充斥着大量人造环境和人造建筑的“人造”时代,亲生命性作为人的固有属性,仍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亲生命性源于对于人类起源的认识和理解——99%的人类历史阶段中,人类于生物方面的进化均为对于周边自然环境——而非人工、人造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与反馈。


目前,有许多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人内在的亲生命性对于人的身体、精神健康及体能表现有着重要影响。这些科学研究涉及办公、教育、娱乐、医疗、社区和建筑行业等领域。然而,当今大多环境设计(尤其是空间设计)却与自然环境相“脱节”。目前,在进行建筑和环境设计时,通常忽视自然相关元素;或,将自然相关元素仅简单理解为花、草、树、木等景观要素,其结果是在所设计和建造的环境空间内,将人与自然相“分离”——具体表现为空间内缺少阳光、自然风、自然视景、自然形态等,从而导致目前人的亲生命属性在被逐日“剥削”。


图1和图2显示为目前大多且较为传统模式的室内环境情况(办公及住院病房),这类空间为实现基本的功能(办公和休息及恢复)提供了基本的条件,除此之外则无其它元素。但,此类空间却忽视了其最终的服务对象——忽视了人在此环境中的感受、表现。


图 1

图 2


二、亲生命设计及其分类


(一) 亲生命设计


亲生命设计作为一类设计理念,源起于亲生命学说,后演变为建筑学设计理论;其可视为是绿色建筑学(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为主)的补充。因此,其为跨学科的理论产物,涉及到景观、环境、建筑、机电、医学、生物学等;其所建构的环境满足人的亲生命属性,从而提升人的身心健康。


亲生命设计是对人所居住、学习、工作、休闲、娱乐处所的创新设计方法,是对于自然建筑学的探索;其为现代人创造健康和提升人潜质、发挥人潜能的环境和 / 或空间指明方向。高水平的亲生命设计通常可创造出具有灵感激发性、助于身体机能恢复的健康空间;同时,该空间与所在地、所处生态环境有功能性方面互融,即在人营造亲生命环境的同时,与周边自然环境进行有机融合。


因此,带有自然环境要素的办公环境(如图3)则将提升人的工作效率、激发创新意识;同时,其也利于缓解工作中带来的压力及疲劳感。设计中融合自然环境要素的住院病房则利于加速病人的身心恢复,并有效缩短康复期(如图4)。

图 3

图 4


此外,在理解亲生命设计时,避免将其简单地视为仅在空间中添加植物;其与常规的绿化或场地景观设计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于通过创造环境提升空间内人员的健康和幸福感,而后者则侧重于通过可持续设计措施进行环境保护。


(二) 亲生命设计分类及对健康的作用


按照表现手法和形式的不同侧重,亲生命设计可具体分为十四种。当再将十四种设计手法进行归类时,可归纳为纯自然、类自然、空间属性特质三大类。


1. 空间内自然元素

此类特点在于在空间环境直接引入纯自然元素,以此“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在此分类下,有共计七种设计方法,分别为:

(1)与自然的视觉连接:

建立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自然变化间的视觉联系,即建立视觉与外界环境的可及性连接。设计时,通常注重采用大面积、高通透性玻璃幕墙,如图5。

对人身心健康作用在于利于降低血压和心率、助于提高注意力、提升综合幸福感。


(2)与自然的非视觉连接:

通过激发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建立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或自然变化间的非视觉联系。设计时,较多使用带气味的植物、水景、环境背景音乐等元素,如图6。


对人身心健康作用在于利于降低血压和应激激素、积极影响认知及表现、利于精神健康和保持平静心态。

图 5

图 6


(3)非规律性感应刺激:

创造与自然环境的随机联系。恰当利于周边环境天然条件和当地环境特点进行设计,如图7。


此类设计方法将正面影响心率、血压,并助于提高注意力。


(4)热环境和气流变化:

通过改变人体感知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模拟自然环境。设计时,对于暖通空调系统,需要结合当地气候进行参数设计。当室外条件允许时,有自然通风的运行模式,如图8。


此类方法的应用利于提高舒适感、健康水平和生产力,助于提高注意力并提升对于环境的感知度。

图 7

图 8


(5)水景:

通过水景设计带来视觉、听觉和触觉提升对于空间、环境的自然感知。设计时,水景将纳入人可亲水处理(如戏水喷泉、水质处理)、池中有类自然的设施(如花瓣类装饰物)等,如图9。


此类方法的应用利于降低精神压力、降低血压和减缓心率,营造舒缓感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恢复,提升感知和生理反应度并促进积极心态。


(6)动态和发散光环境:

通过改变光的变化强度和光影效果,创造出类自然感。设计时侧重于照明设计、光源选择和照明控制,如图10。


此类方法利于人体生理系统健康运作,如人体节律,提升视觉舒适感。

图 9

图 10


(7)与自然系统的联系:

设计一个健康自然生态系统,创造出其季节性变化效果。设计时,将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考虑植被选择、环境控制等方面,如图11。此类方法提升环境中人对于环境的感知度。


2. 模拟自然环境

此类设计特点在于非直接将自然带入空间环境设计,而是通过“类自然”手法在空间环境中模拟自然要素。在此分类下有三种设计方法,分别为:

(1)模拟生物形态:

通过轮廓、形状、质地或设计细节的重复表达,模拟自然环境要素。采用拟生态、自然设计手法,同时选择拟生态、自然的装饰品,如图12。此手法利于提升人对于环境的偏好感。

图 11

图 12


(2)材料选择与自然的联系:

经细微变化或加工,所使用的材料可反映出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当地的生态,进而创造出当地环境特质。设计中,需要结合当地环境特点进行材料的选择(如质地、颜色等),如图13。


此类设计方法利于降低血压、提升创造力,同时提高人感舒适性。


(3)复杂度与规律性:

创造出与自然环境中错落有致空间感类似的丰富设计元素。将拟生态、自然景观的规律性元素融入建筑、精装和景观设计,如图14。


此类设计方法利于助于缓解人在环境中的压力,同时提升对于环境的偏好感。

图 13

图 14


3. 空间自身属性

自然原本即包含了各类空间,此类别主要利用构建不同的空间感创造着不同“味道”的自然环境。在此分类下有四种设计方法,分别为:

(1)远景设计:

创造利于通畅无碍的远观视觉。在项目整体规划时纳入远景设计,同时需要配合场地的景观设计,如图15。该设计方法利于环境中的人减压、降低烦躁和疲劳感,并提高其舒适感和安全感。


(2)庇护设计:

利于人避开外界环境条件的空间或场所。设计时,在建筑空间中设置独立空间,用于冥想或休憩区,如图16。该设计方法利于环境中的人提高注意力,同时具有提升安全感的作用。

图 15

图 16


(3)神秘设计:

设计、创造神秘感,使得人有兴趣进入到该空间或环境。将同时考虑到项目自身特点、整体设计风格和所在地的文化特点,设计“神秘”空间(涉及此空间外观和内装),如图17。此设计方法多适用于艺术、展示类空间或公园景致,其利于人产生对环境的兴致。


(4)冒险元素设计:

在空间和环境中同时设计出可辨别的威胁性和安全保障。根据项目定位和所处环境,在设计中融入“冒险”元素,如图18。此设计方法利于人对环境产生的兴致。

图 1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