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心理  ·  把「内耗」变成「成长力量」的有效方式 ·  昨天  
简单心理  ·  为什么我们相爱,却无法一起生活? ·  昨天  
简单心理  ·  「一上班就浑身难受」说的是你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陪你度过不慌乱的人生 | 哈克“亲近自我”四部曲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8-06-24 21:23

正文

京师心理

大学堂

有时,亲朋好友各种“指手画脚”的建议让自己无所适从,自己的声音似乎逐渐消失,生活失去了愉悦感。

有时,与喜欢的TA发生了生活小冲突,会忍不住突然情绪爆发、翻脸相向,仿佛以前TA对自己所有的好都不曾发生过。

有时,自己会期待自己未来美好家庭的样子,然而从原生家庭中受的伤让自己没有信心和勇气走进亲密关系,对于自己是否能成为好父母,心中毫无底气……

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产生过上述的想法,并且感到束手无策,那么你可以来看看哈克的书。哈克在他的《四部曲》中讲述了相关的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自身经验总结,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勇敢挺自己的第一堂课:

做自己还是做罐头?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混乱、孤独。那时,我们就会习惯性地把一部分的自己给压抑下去,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自己内在真实的一部分弄丢了。

你听父母的话,尽全力去考公务员,最终你做到了,让父母安心了,但同时你却发现自己的内心有一块空洞,那个空洞在不停地发出声音,仿佛在说“其实我喜欢的职业另有所属”。

罐头是工厂生产线大量制造的产品,每个产品都一样,所以也就可以安全地成为社会需要的东西。如果我们选择做罐头,符合社会的期待,这样可以给我们减少很多麻烦。而做自己可以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许与众不同,却可以自得其乐。

其实, 两个不同的自己并不相互矛盾 ,我们可以试着让它们共存。那个因为考公职而忽略自己梦想的人,可以跟自己说“是的,我为了爸妈努力考公职,是的,我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说不定考上公职以后,可以白天当公务员,下班后继续从事我喜欢的职业方向。是的,两个都是我,而且我比这两个还要多更多。”

我们可以 用一部分的自我去乖乖地做罐头,同时,我们也可以不放弃继续做自己 ,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完整感。

在亲密关系中学会爱的艺术:

让爱成为一种能力

如何走近TA?

爱是彼此凝视。凝视,是带着时间长度的眼睛看着一个人,看见TA现在的表情,回想着TA以前的样子,想象着TA以后会有的模样。 带着时间长度的眼睛看一个人,我们就不容易被过去的眼光所困住,因而有机会重新看见,并且接近身边这个人。

我凝视你,所以我的爱流过去;你凝视我,所以你的爱流过来。因为彼此凝视,所以继续有爱。不是找到一个完美的人来爱我所以我幸福,而是我真的有了爱别人的能力,可以找一个彼此相爱的对象,所以我幸福。

人如果被另一个人珍惜的凝视,就更有了明亮的理由。因为有人这样凝视我们,我们才敢偷偷地相信我们值得被爱。然而我们常常因为等待被凝视、被爱,而忘了我们可以先凝视、先给别人爱。与其一直等待有人完完全全地爱我,不如我先发动,好好地去凝视对方。

凝视一个人,要隔着一段距离。为什么要隔着一段距离去凝视?因为距离太近,我们看不见全景,也很容易被那些像蜘蛛网一样纠结的情绪记忆给困住。而 隔着一定距离的凝视,是为了有机会看见新东西,读到新信息,接收到原本因为情绪记忆而被阻隔的心情。 于是,因为好好凝视,所以过去的可以还给过去,上一代的恩怨记忆也可以真的还给上一代。而我们,有机会站在这个时刻里,真的看见现在的彼此。因为真的看见了,所以有机会温暖彼此的心。

心暖了,爱就在了

人在关系里被响应需要会感到满足,同时,人也因为得不到需求的满足而在关系里受苦。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特别是婴孩时期,真的很需要无条件的爱,然而长大成人以后,其实我们可以不需要无条件的爱。为什么呢?拥有无条件的爱不是很好吗?当然很好,只是 无条件的爱是很难拥有的,如果强要,那就会成为痛苦的根源。 身边有不少人,包括作者自己,都在长大成人以后,仍然希望有一份无条件的爱可以存在,也因而持续受苦。一方面自己耍赖做错事真的很不“可爱”,却还是希望伴侣给出一份无条件的爱,这样童话式的期待落空的概率实在是太高太高了;或者,因为期待自己能给伴侣无条件的爱,但又真的给不出去,因而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不够好所以无法给,或者怀疑自己并非遇到真爱。

为什么期待无条件的爱落空概率会很高,道理很简单,因为不只是伴侣给不了我们自己,我们对伴侣常常也给不出这样无条件的爱呀。所以长大成人的我们可以在深呼吸后,做出一个人生的新决定:是的,从今天开始,我知道可以从身旁的人得到一些爱,同时,是的,我也可以自己给自己一些爱,于是加起来就有不少的爱。这样的新状态,会让关系慢慢变得不那么辛苦。

负起责任来,为自己的心注入爱与温暖,是成家的第一步,是建设一个家的核心力量。然后透过给出爱,安顿自己的心。

两位心理咨询师爸爸的育儿手记:

陪一颗心长大

有人说“管教就是父母管,孩子叫”,这说得非常的传神,描绘出日常生活中不会正确管教方式的父母在教导孩子后得来的只有孩子的抗拒和叫喊哭闹的现象。

在作者的咨询辅导经验中,他经常发现,许多前来寻求辅导的人们,内在的心理创伤都和原生家庭的管教有关,也就是说,管教不当是会造成长期心理伤害的。所以对孩子的管教要很谨慎地去对待。

其实, 不恰当的管教 之所以会造成伤害,原因有两个。

一是 让爱失去了联结 。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在行为上有快速的改善,使用了如责打或充满情绪的指责这些方式。因为这些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即刻的身体痛苦和害怕,所以效果显著。但也正是因为会让孩子感到痛苦,一不小心就会让孩子和照顾者之间的爱断裂。日积月累,孩子若看不见父母管教背后的爱,只感受到痛苦和害怕,这种管教就容易成伤,那是因为“爱”是一个人内在的重要根基。

管教会造成伤害的第二个原因是 损伤了孩子的自主性 。一个人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行为与思考的自主权,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但有的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却非常强调自己的权威,禁止孩子表达自己。“你讲那么多干嘛?”、“大人说话哪有小孩插嘴的份,小孩子只有听话的份。”,像这样的话我们很熟悉,它透露出管教过程中只有父母的意志,没有孩子的空间,若发生的频率太高或者强度太强,会让孩子习惯地把自我缩小,变得不敢表达自己,也不信任自己。时间长了,这对一个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更严重的是,若使用的管教方式太过极端,到了精神或身体虐待的程度,那会严重地损害孩子身心的自主权,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是个很糟糕的人,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所以在管教孩子时,要注意两件事情:一是在管教的过程中 不让爱断了连接 ;二是在管教过程中仍然 保有孩子的自主空间 ,让他们对自己的生命能去思考,并且拥有选择权与控制权。这样的管教连上了爱,撑出选择的空间,孩子在被管教的过程中不会累积真正的伤害。这样的管教会更像一种“合作”关系,可以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

从梦境中寻找独特的生命力量:

和潜意识说话

梦是联结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潜意识的信息透过梦跟我们对话。如果可以听懂自己潜意识的声音,那会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第一步, 给出三个形容词 ,问自己,用这三个形容词来说说梦里我最好奇的部分是什么?这样的形容词让自己想到什么?

第二步, 直接扮演 。挑一个梦里最好奇的部分或角色,然后直接开始扮演“我是……,我……,……”。扮演完后,闭上眼睛,深呼吸,然后问自己,刚刚的说法会不会是潜意识正在跟我说什么呢?

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很适合在梦醒时直接在床边或刷牙的时候进行。有时候可能做完这两步,你已经解开自己的梦了,甚至在熟练之后,只要做第一步就已经打开了梦的大门。如果走完第二步依然对梦迷惑不解,那么你可以试一下第三步。

第三步,即 让直觉苏醒 。这个步骤需要多一些的时间,所以如果早上梦醒后需要出门而没有时间,那么就把梦的主要内容快速地写在纸上或者也可以在手机里录音,然后找时间进行解梦的最后一步。这一步骤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比较动态的,一种是比较静态的。动态的方法是出去散步20-30分钟或者运动40分钟然后再散步,在走得很舒服、感觉畅快的时候再问一下自己,那三个形容词,让我想到了什么?早上扮演的那个“我是……,我……,……”会不会是潜意识正在提醒什么?而静态的方式是找一个安静舒适的角落,闭上眼睛,然后问自己,这个梦在跟我说什么呢?

有时候梦真的很怪,怪的让人想不通,完全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有时候它很调皮,明明就觉得这个梦似乎在说什么,但潜意识硬是藏着它的小秘密,不肯轻易透露。梦在人的生命中像是一个愿意说真话的好朋友,总是让人在双眼被尘埃蒙住、看不见光亮的时刻,像一盏烛灯或是一道从云里钻出的阳光,给人一份意想不到又期盼已久的指引。

很短又很长的一生中,我们会走过不同的人生阶段,经历一个个情绪交织的生活片刻。悲伤时、受挫时、或者迷茫时,来试试读一下哈克的四部曲,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暂时放慢脚步,走近一下你自己,可能会让你发现更多的人生解答。

专栏君

哈克亲近自我四部曲:《做自己,还是做罐头?》、《让爱成为一种能力》、《陪一颗心长大》、《和潜意识说说话》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满分为五星


作者写作 “亲近自我”四部曲的第一本书《做自己,还是做罐头?》是为了帮助他人让青春不慌乱,找到安顿自己生活的好方法;写第二本书《让爱成为一种能力》,则是期盼爱的小船不轻易沉默;第三本《陪一颗心长大》这是一本给想要当好爸爸的人的好书,更是教人如何爱自己,爱他人的好书;第四本《和潜意识说说话》提供解梦的智慧和方法,用一个个梦境的剖析和背后真实的人生故事,帮助我们明白如何更懂得爱自己。

赠书活动

你觉得怎样的人生才是“不慌乱”的?要怎样才能“不慌乱”呢?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截至2018年6月27日(周三)中午12:00,留言点赞数前四名的读者,每位可以获赠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的哈克“亲近自我”四部曲中的一本。




作者 | Kate Chang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