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厦门市中医
院肿瘤科
一例纯中医药治疗七旬老年肺癌患者的病例,入选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据悉,2024年3月,74岁的林霖(化名)因为感冒发烧到医院治疗,确诊肺腺癌,伴随着淋巴结和肾上腺转移。
5月,老人消瘦咯血病情扩大,肿瘤已经发展至Ⅳ期。
经过基因检测靶点没有突变,
西医只有化疗一条路。
考虑到患者年龄大,存在肺气肿、糖尿病等疾病,且体质虚弱,厦门市中医院治疗团队根据患者情况,
定制了一款“宜肺扶正抗癌汤”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症状变化,治疗团队对方剂进行了多次微调。
经治疗,该患者的咳嗽、气喘、咯血等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后CT复查显示,右肺原发灶肿瘤完全消失。
(黄源鹏教授(中)、副主任医师米虽才(右一)正在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
虽然该病例报告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晚期肺腺癌中的潜在疗效,并且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转载,但从医学科研的角度来看,
其病例报告本身仍存在许多问题。
这篇论文的标题为
《宜肺扶正抗癌汤治疗1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完全缓解的病例报告》
,但具体来讲,这个病例并不能认作为完全缓解。
根据医学临床评价实体瘤疗效最常
用的RECIST标准中的定义,完全缓解指的是所有病变均消失。其肾上腺转移情
况没有在之后的随访中提及,且诊断多为“患者痰液已无,咳嗽基本消失“等主观性较强的语句。
此外,较为客观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显著降低,但仍远高于正常范围。以RECIST的标准判定,
该病例患者从未达到完全缓解的程度。
(肺癌肿瘤(肺癌肿瘤标志物Cyfra21-1水平)
作为一个临床医学病例报告,关于客观的疗效指标,只放了CYFRA21-1这一肿瘤标志物。但对于一名肺腺癌患者,CYFRA21-1在肺鳞癌中灵敏度更高。而对于肺腺癌患者,NSE、CEA组合诊断的敏感性最高,且敏感度高于CYFRA21-1。
虽然可能存在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
但在一篇严谨的科研论文中,一般会把相关的重要指标都放上去
(即便一些指标在治疗前后可能没什么显著性差异),而不是仅仅选择其中某一具有显著差异的指标。
并且,从科研论文报告的角度上来看,这个
病例报告的书写和格式也存在许多不严谨的地方
。首先是编辑错误,比如第一段引言中在
肺癌后面又多了一个“癌”字,免疫后面少了“疗法”两个字
。
虽然这并非严
重问题,但是出现在论文中是极其不严谨的。
4、配图错误百出
关于诊断检查的图标问题,原文共
有三张配图:
图1图标为患者病理报告,而实际配图是肿瘤标记物;
图2图标为CT情况,但放的仍然是上面的肿瘤标记物;
图3实际放的是CT检查图像,但图标写的却是肿瘤标记物。
无论在中文论文还是英文论文,哪怕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这都是
极其不规范的论文配图
,不知是审稿人和编辑的审核疏漏还是发表时的排版问题。
最后本病例报告还存在:缺乏足够的样本量、缺乏对照组、缺乏长期随访数据、未充分考虑混杂因素、缺乏统计学分析等临床科学研究问题,降低了其科学性和可信度。
类似的中医药疗法治疗顽疾的研究和新闻确实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希望。然而,我们也必须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
首先,
个案的成功并不能代表普遍现象。
患者和家属可能会误以为中医药疗法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从而放弃现有的标准疗法,选择中医药治疗,这可能会导致病情延误,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其次,中医药疗法的疗效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科研人员应通过严谨的研究方法验证中医药的疗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