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美国总统没少遇刺过,刺客往往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或为政治诉求,或为个人喜厌,但像刺杀里根总统这样的刺客,以前倒真没见过。
1981年3月30日下午2点27分,美国华盛顿特区希尔顿饭店。
被几名保镖前后簇拥着从饭店里走出来的人,就是刚刚才上任69天的美国第40任总统,
罗纳德·里根。
里根刚刚在饭店与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的代表共进午餐,并发表了演讲。演讲结束后,里根和随行人员离开酒店,准备去参加下午的活动。
这座希尔顿酒店兴建于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之后,号称是整个华盛顿特区最安全的酒店,有专门为总统和随从准备的封闭式
“总统通道”。
里根一行正是从这个通道进入和离开酒店的。不过,从这个通道的尽头走到总统专车,其实还有9米的露天距离。
由于这个距离实在不算长,所以总统的保镖们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自己连防弹衣都没有穿。当里根面带微笑缓步走向专车的时候,他还向身边的民众频频微笑和挥手致意。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砰砰砰砰砰砰”,一共响起了
六声枪响。
人群顿时大乱。
保镖们顿时分成了两队:一队扑向了枪响的来源——一名持枪的年轻男子,另一队扑到了里根身上,手忙脚乱将他塞进了专车。
总统安保负责人杰瑞·帕尔在将里根推进专车后,迅速命令开车,目的地则是白宫。之后,帕尔在车上开始检查总统的伤势。
里根的表情显得还比较轻松,他说自己没事。
但在说这话的时候,他开始咳嗽。
咳出了带泡沫的血。
OK,在开了这个头之后,暂且先不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是谁刺杀总统?为什么要刺杀总统?总统怎么样了?刺客怎么样了?
这次换一种叙述方式来讲这个故事。
在这种叙述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时间段里,
几个本来完全不可能有交集的人,是怎样产生相互作用,最终促成一件历史事件的。
我们
分三个时间点
来说。
第一个时间点,是
1955年。
1955年5月29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阿德莫尔
(Ardmore)
诞生了一个男孩,名字叫
约翰·辛克利
。
辛克利有两个哥哥。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无疑得到了更多的宠爱。不过,辛克利从小性格比较内向羞涩,好在还算喜欢文艺和体育:他喜欢篮球和橄榄球,疯狂迷恋披头士乐队。
在辛克利读高中的时候,他全家迁到了科罗拉多州,因为他父亲的生意在那里。辛克利的爸爸是有“石油之州”之称的科罗拉多州一家石油公司的总裁,生意做得非常大。所以,辛克利其实是一个
“富二代”。
进入高中后,辛克利的性格愈发内向,不喜欢和同学交流,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音乐,有时还会自己写诗和作曲。
不过,父母还是希望自己的小儿子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成长,所以要求他去读了得克萨斯州技术学院,专业由他自己选择:文学和音乐。然而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辛克利还是无心学习,他只是
想成为一名摇滚歌星。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辛克利在1976年变卖了家里送他的轿车,飞往洛杉矶,希望能用自己的作曲打动好莱坞,由此踏上星途。
很遗憾,他失败了。
那一年,辛克利22岁。
约翰·辛克利
1976年
对辛克利而言很重要,对我们叙述的这件事也很重要。
重要并不是因为辛克利的“星梦”破碎了,而是他看了一部改变他人生的电影。
好,我们现在暂且放下辛克利这个人,进入第二个时间点:
1976年。
1976年2月8日,一部叫《出租车司机》的电影在美国上映了。
这部电影说的是越战归来的老兵拉维斯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面对灯红酒绿的美国社会无所适从,爱上了总统候选人竞选团队的一位姑娘,但两人却各种理念差距很大而无法交往。
求爱希望破灭后的拉维斯决定刺杀总统候选人以向心爱的女人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在准备过程中却碰到了一名雏妓,他决定帮她逃出淫窝……
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这个时间点的主角,那一年才14岁,她在那部电影中扮演那个打动出租车司机的雏妓。
她的名字,叫
朱迪·福斯特。
在这部电影中,朱迪·福斯特很好诠释了角色。她出色的演技获得了公众的认可,在第二年的第49届奥斯卡颁奖礼上,15岁的她获得了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到
这里,我们的两条时间线第一次出现了交集:
1955年出生的辛克利,在1976年看到了《出租车司机》这部电影。
随后,他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观看。
没错,
他疯狂爱上了女演员朱迪·福斯特——尽管两人素未谋面。
现在到了第三个时间点:
1980年。
1980年对于前两个时间点的主角都值得一提:
他们碰面了。
当然,这么说有点不准确。准确的说法是:辛克利有好几次在校园里面对面碰到了朱迪·福斯特,但前者连打招呼的勇气都没有,而后者根本就不知道前者是谁。
这个“校园”,指的是耶鲁大学。
1980年,朱迪·福斯特决定暂时告别影视圈,
进入耶鲁大学读书。
而1980年辛克利决定
对父母撒谎要去耶鲁大学学习
。事实上,他只是报了耶鲁大学的一个写作培训班,主要目的是能够去校园里守候朱迪·福斯特。
辛克利决定采用不断写情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浓浓爱意。朱迪·福斯特一开始就表示对他“毫无兴趣”,之后更是把这种行为视为
令人厌恶的骚扰。
在屡次碰壁之后,辛克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觉得“内心充满力量”,因为他依旧在一遍遍反复观看《出租车司机》,他已经将自己代入了男主角拉维斯,他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赢得他心爱的女人的关注。
做什么事呢?当然是
刺杀总统。
于是,在1980年这个时间点,这个故事的第三位人物终于出场了——
罗纳德·里根。
事实上,里根不应该成为第三个时间点里的主角的。
1980年的美国总统竞选,胜利的天平原本怎么看都应该是倾向于民主党候选人、谋求连任的总统吉米·卡特。
而卡特的对手,是已经69岁高龄,并且是演员出身的共和党候选人罗纳德·里根。
所以,辛克利原本准备刺杀的,是总统吉米·卡特。
辛克利买了好几把手枪和一批子弹,曾经好几次试图接近卡特,有一次甚至到了离卡特只有2米远的地方,但因为总统保镖的身体遮挡而无法下手。
到了1980年的11月4日,情况发生了改变:罗纳德·里根出乎不少人意料击败了吉米·卡特,成为了
美国第40任总统。
当里根携带着他的夫人南希在街头向为他欢呼的万千民众挥手示意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料到,在电视屏幕前,有一个25岁的青年正在默默收看实况转播,并且改变了他自己的主意:
既然里根那么受欢迎,又是总统,那么刺杀他的话,肯定能引起朱迪·福斯特的注意。
而在耶鲁大学忙于学业的朱迪·福斯特根本不会想到,有一个她完全不在意的男粉丝,将要为她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举动。
至于刚刚上任不久的罗纳德·里根,正在为第一个总统任期的开始展开各项工作,他更不会想到有
一个美国公民,会为了追求一位美国女影星,要美国总统付出生命的代价。
三个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他们的命运却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在1981年交织在了一起。
第四个交汇的时间点终于来了:
1981年的3月30日。
其实在1981年的2月,辛克利又回到了耶鲁大学,继续给朱迪·福斯特写情书。
1981年3月29日,辛克利坐长途客车抵达华盛顿特区并入住。第二天早上在麦当劳吃早饭的时候,他看到了《华盛顿之星报》的A4版:
这一版上刊登了里根总统一天的行程,包括他中午会出现在希尔顿酒店。
辛克利立刻就赶回了自己的酒店房间,给朱迪·福斯特又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如果朱迪·福斯特愿意嫁给自己,那他也愿意立刻放弃刺杀里根的计划。
当然,这封信已经不可能及时送到朱迪·福斯特的手里,事实上,辛克利最终也没有寄出这封信。
当时,里根直接经过了辛克利的身边,辛克利知道绝对不应该再错过这次机会了:他拔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罗姆RG-14左轮手枪,在1.7秒内连开了6枪。
不过,他糟糕的枪法使得这6枪没有一枪直接命中总统。
但第六枪射出的子弹,在击中防弹装甲后反弹,从里根的腋下射入,击中了他的肺部——
距心脏只有大概2.5厘米。
所以,在车上的总统原本以为自己没事,但事实上,被击中肺部的他很快咳出了血。
当时的现场。趴在地上的是被击中的白宫新闻发言人布拉迪
好了,当四个时间点说完之后,我们可以顺着往下再说几件事了。
里根咳血后,总统的护卫他送到了乔治·华盛顿大学医院。
联邦调查局探员随即赶来,收走了总统的西装、钱包和其他物品,因为这些都是证据。所没收的东西中 ,最重要的是一张“黄金代码卡”,上面有美国总统下令发射核武器的密码。
与此同时,
外界也乱成一团。
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一开始不少人认为这件事是苏联人干的,美国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立刻提高了美军的警戒级别。
时任副总统的乔治·布什开始往白宫方向赶,因为他随时随地可能像当年的副总统约翰逊那样,在肯尼迪遇刺后宣誓就任总统。
在华盛顿大学医院,大概30分钟后,里根因为血压恢复正常,就从急救室被转入了普通病房,不过之后医生还是为他做了一个长达105分钟的胸腔手术以取出子弹。其间,
69岁的里根失血量达到了成年人血量的一半。
不过,里根在整个过程中都基本保持意识清醒,还不停地和医生、护士开玩笑。比如在手术室,他拿下氧气面罩对医护人员说:“我希望你们都是共和党人”——事实上,主刀约瑟夫医生恰恰是民主党人,他笑着对总统说了一句后来在中国互联网上颇为流行的话:
“放心吧,今晚我们都是共和党人。”
手术后的第二天早上,里根就已经能够接受探视,还签署了一份法案,
13天后就出院了,26天后主持了一场内阁会议。
头部中弹的白宫新闻发言人布拉迪虽然在生死线上被抢救了回来,但创伤造成了他终身瘫痪,此后只能担任白宫名誉新闻发言人。他之后和妻子一起,成为了美国提倡枪支管制及其它旨在
减少枪支暴力活动的领导者。
另一位被辛克利误击中脖子的特区警官托马斯因为伤势的后遗症,只能选择退休。
当时站在里根身旁的克利夫兰市劳工代表阿尔弗雷德·安特努奇,在第一时间发现辛克利开枪后一拳将他打倒。三年后,他在家中死于心脏病发。
在第一时间将总统塞入专车的总统特勤负责人杰瑞·帕尔,由此相信是上帝的旨意让他保护了里根,所以他在之后成为了一名牧师。
有男人为了向她表达爱意而去刺杀总统
,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大新闻。所以,全世界的新闻媒体在里根被刺后,如潮水一般地涌进了耶鲁大学校园,试图采访朱迪·福斯特。
朱迪·福斯特对这样的行为感到
非常厌烦
,不停地警告记者不准提有关约翰·辛克利的任何问题。
除了福斯特自己的感受之外,这么做的原因也可以理解:如果你不断提到刺客的名字,无疑等于证明一点——为你杀人,你就会记住我。
福斯特的演艺生涯倒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1991年,她主演的《沉默的羔羊》轰动一时,并因此获得了第64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在这部电影中,她演的就是一名追踪变态杀人狂的探员。
《沉默的羔羊》海报。这部电影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奖
最后,我们肯定还要来关心下第三个人:
约翰·辛克利。
1982年6月21日,针对约翰·辛克利枪击总统的案件宣判:
约翰·辛克利根据他父母重金为他聘来的律师的建议,没有出庭。
在审判结束后,辛克利表示:“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爱情表白”,并没有表示出悔恨。
控方认为,约翰·辛克利并非精神失常,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要刺杀总统的目的,为此他有计划地买枪,跟着总统的行踪全国各地巡游,并能独立地订机票和入住酒店,最关键的,还理智地写信告诉朱迪·福斯特自己这么做的目的。
美国多个州在这个判决后,都修改了有关精神障碍辩护的法律,有三个州则选择完全废除精神障碍辩护。
约翰·辛克利在判决下达后,被送入圣伊丽莎白医院——美国最大也是最古老的精神病院。在医院中,辛克利单独住一个小间,他在医院的图书馆做档案管理员,一周5个工作日。陪伴辛克利的有一把他心爱的吉他,还有好几只他收养的猫。
在医院期间,辛克利多次表示自己已经康复,申请出院,但每次都被医院方面拒绝,直到
1986年12月28日,他才被允许离开医院12小时与家人聚餐
。但即便如此,依旧有一辆医院的救护车远远跟随着他,里面坐着特工人员。
1988年,辛克利成功说服医院让他出院一天,但随后特工就在辛克利的房间里发现了一张朱迪·福斯特的裸体漫画——没人知道辛克利是怎么得到这幅漫画的。
为了防止辛克利继续病态迷恋福斯特,
1991年《沉默的羔羊》上映时,医院方面都没有让他观看。
从1999年开始,辛克利被允许在医院人员的监护下去看望父母,但不久后这个权利又被取消,因为他被发现利用外出机会偷偷带回各种关于朱迪·福斯特的物品。
2003年,一度有消息说48岁的辛克利有望被释放出院,引发各方面的强烈反对。
2005年,辛克利曾被释放出院,但出院一天后又被抓回,警方的原因是“他可能感染了其他方面的精神疾病”。
2011年,56岁的辛克利以身体健康为由再次申请出院,但依旧被拒绝。不过他回家的次数已经大大增多,院方甚至曾允许他
一个月至少有17天可以回家和家人在一起。
2016年7月27日,美国地方法院判定,辛克利已经不再对自己和他人构成威胁,可以出院。9月16日,
61岁的辛克利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此时,距他
为自己的“单相思”开的那6枪,已经过去了整整35年。
如果从“偶然背后肯定有必然”的角度出发,总归还是能够说两句的:
比如美国的枪支管理法规,比如关于“精神异常”的鉴定与举证,比如一国元首的安保疏漏与改进,等等。
不过,在这件事上,我自己的兴趣是把这些偶然的点拼凑起来,觉得挺有意思的。这里不仅包括辛克利、福斯特、里根这三个原本不应该会产生命运交集的人的相互作用,也包括被他们三人影响的一批人的命运。
里根遇刺后,不少美国媒体开始炒作所谓的“特科抹魔咒”:
1811年,当时还是将军的威廉·亨利·哈里森围攻并屠杀了印第安人首领特科抹和他的部落,愤怒的特科抹做出了诅咒:
“我告诉你,哈里森将死。继他之后每隔20年,每个在尾数是0的年份当选的总统都必须在任上死去。”
1840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1841年4月4日因肺炎死于总统任上;
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1865年4月15日被刺杀于总统任上;
1880年,加菲尔德当选美国总统,1881年9月19日被刺杀于总统任上;
1900年,麦金莱当选美国总统,1901年9月14日被刺于总统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