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读者朋友提问,现在各个地方都在鼓励低彩礼甚至不要彩礼,甚至有的地方推行彩礼低于3.9万小孩可优先入学的措施,请问彩礼到底要多少比较合适?
彩礼这东西,国内的情况,我不敢说。
但可以看看国外,尤其是印度的婚恋市场。
印度的婚恋市场同时构成了3个特点:
1,男女性别比很健康,大概是1:1.02,男的略微少点。
2,嫁妆现象很严重。
3,大量底层男性单身,性犯罪率世界第一。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印度教的顺婚和逆婚制度,女性上嫁可以,下嫁绝对不行,整个家族都会社会性死亡。
假设印度教的种姓分为3个等级ABC
A女B女C女,都想嫁给A男,
那么A男就是少数人,抢手货,他要面对3个人群的竞争,那么就必须收受巨额的嫁妆。
但是C男作为贫困的底层人民,ABC女都不愿意嫁给他,他就只能保持单身。
然后我们来看下这个B男,中间状态的,这个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B男只能在BC女之中选择。
B男如果娶B女,就不能只是单纯的收嫁妆了,还得回礼,来表示尊重。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把其中一个变量改变下。
女性数量降低。
B男面对的择偶范围,BC女加起来,还是低于B男的数量。
那么这个时候B男娶妻,就不仅不能收嫁妆,反而要给彩礼了。
而且随着性别比的持续悬殊,适婚女数量的持续下跌,B男娶妻的彩礼数目就得水涨船高,持续上涨,军备竞赛了。
这个就是经济学里简单的常识:更大的傻逼理论。
你觉得太贵了,你的感受不重要,因为总会有更大的傻逼来买单。
只要这个更大的傻逼存在,市场价格就不可能会下降,只会越涨越高。
性别比在这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影响范围有限。
对于A男,影响不太大,他们永远有更多的选择。
对于C男,影响也不大,不论是男多女少还是女多男少,社会底层的他们都基本找不到对象。
而对于B男,影响就极其巨大,会由收嫁妆,变为等同回礼,继而变为高额彩礼。
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好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为家有余财的B男,C男数量会下降。
而与此同时,BC女的数量没有变多,反而变少了,具体变少原因这里就不赘述了。
换言之社会上的绝大部分男性都会参与到彩礼的竞拍博弈厮杀之中。
那么这个时候彩礼就会没有上限,恶性竞争。
爱买不买,反正不缺你一个。
而当一个国家经济很差的时候,一半以上的男性都是C男,极度赤贫的底层,B男数目较少,那么彩礼也不会这么疯狂和夸张。
但是社会的犯罪率就会疯狂和夸张。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供需比的经济问题。
那么能不能不需要了,没需求了,买方意愿下降了。
可以,但不可能实现。
极个别B男的买方意愿会下降。
但是绝大部分B男,性需求和繁衍需求都是刚需,属于基因的诅咒无法摆脱,满脑子都是娶妻繁衍。
这是一个基本人性,硬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