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药
独到的眼光,独家的访谈,独特的调性,毒辣的评点——毒药聚焦圈内重大、突发、热点事件,深挖业界资深、知名、当红人物,推荐精彩影视剧集,强调网感、深度、专业和趣味,着力树立影视报道新标杆,致力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第一媒体。帐号主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  ·  中秋档满意度83.4分,《里斯本丸沉没》获专 ... ·  2 天前  
北京大学科幻协会SFAPU  ·  新学期周常放映 | 别让我走 (2010) ·  3 天前  
北京大学科幻协会SFAPU  ·  新学期周常放映 | 别让我走 (2010) ·  3 天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戴锦华:电影最伟大的作用是对现实的映照和剖析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毒药

儿子重病老爸被逼到要自杀,这片告诉你美帝有多渣丨毒药头条

毒药  · 公众号  · 电影  · 2018-03-14 14:00

正文


人们一直在抱怨我国高额的医疗费用,但却忽略一个事实:


因为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事件,这个国家的从医比例正在出现潜在的断层危机



医生在我国如今已成为高危职业,原本救死扶伤的职业,变成了一门生意。患者家属俨然把救治自己的医生,当成了一笔不可逆的交易,本着“我付钱你就必须要把握治好”的思路,很多医生在医疗事故发生后成为了患者家属的活靶子。


可是,人不是机器,没人能保证重症患者能100%康复,医生不是神,他们也是人。


医学界权威期刊《柳叶刀》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有近9成的中国毕业生在从事完医学院的学习后不会进入医生行业。与此同时,中国方面的行业白皮书也显示,我国很有可能面临医疗事业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于是有人感叹,还是国外好,有医保,市民不用付费就可享受免费治疗。


果真如此吗?


恐怕你还不知道国外的医保体系长啥样。



以美国为例子,在美国,但凡纳保的美国公民都可以享受一定质量的医疗服务,但这里得搞清楚两件事儿:1.美国的保险,缴的费用越多,越能享受更高级别的社会福利;2.美国医疗人员并不算多,且好的医疗资源多集中在私立营利性质的医院。


这意味着,你要想看好医生,价格自然不便宜。



和中国老百姓一样,美国也不是人人都有那么多钱,那么当重病来袭,他们怎么办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美国父亲,被美国的保险和医疗体系逼到需要靠自杀来为儿子争取换心手术,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迫在眉梢》

John Q


单看片名,你绝对想不到这是一部反映美国医保问题的影片。也因此,它常常被划分到“被片名耽误的佳片”行列。


豆瓣上,电影拿到8.5的高分。



不过有趣的是,烂番茄却祭出“烂片”称号——影片只拿到可怜的4.4分。



先看看老外怎么评价这部电影。


有人认为,影片用一种非常危险的方式,向受众传递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理念:


“我有难,别人也得陪我一起遭殃



看似多愁善感却矫揉造作的假高潮



国内也有观众表示了类似观点。



先把这些负面评价放一边儿,让我带你了解下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


《迫在眉梢》聚焦的是一个典型的美国蓝领家庭。故事主人公约翰为人本分,在工厂卖命工作也挣不来几个钱,但好在家庭关系还算和睦。



不过因为收入微薄,约翰时不时会因为还不上银行贷款而犯愁。



日子就这样苦中作乐的过着,直到一天,厄运降临到这家人头上。


一次,约翰的儿子因为突发意外在赛场上晕厥,后经医院抢救虽然保住了命。但医生告诉他:你儿子得动手术



原来,约翰儿子的心脏因为先天缺陷长时间超负荷运作,导致其抽血功能丧失而陷入昏迷。


心脏科主任透纳告诉约翰,要想让儿子从昏迷中苏醒,必须做换心手术。



手术费用是多少呢?


25万,美元


即便以现在的汇率来算,折合成人民币,大概也要150万元。


医院方面告知约翰,他儿子的病情可以优先被放置在移植名单首位,但前提是,得交得起手术费。



刚开始,约翰以为自己给儿子交的保险也许能抵消大部分开销。


但事实上,他的投保额度偏低,导致类似移植手术这类大项开支并未被包含在承保条款中。



无奈之下,约翰和妻子只能通过申领救助金和变卖家产等方式为儿子筹手术费。


但即便这样,仍旧杯水车薪。


手术费迟迟到不了,私立医院的床位却如黄金一般珍贵。你不做手术,后面有的是人在排队。没多久,约翰就被医院通牒,要把他儿子送回家等死


不光医院下最后通牒,妻子也焦急地催促约翰迅速搞定手术费问题。



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约翰决定铤而走险——他企图通过绑架心脏科主任,强制要求对方给儿子尽快做手术



带主任来到急救室后,房间里的其余人同样成为了约翰的人质。



这个行为的后果,自然会引来外界关注。


绑架完医生没多久,二人所在的急诊室门外就被众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起哄的吃瓜群众和媒体,也有为积极解救人质赶来的警务人员,总之,乱作一团。



约翰向警方开出释放人质的条件:只要同意救我的小孩,我就无条件释放人质


在等待警方给自己的答复前,约翰用自己的善良换来了人质的信任。


和大家闲聊期间,他得知了医院和保险公司之间存在的灰色交易。



有人告诉约翰,他的儿子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健康状况,都怪医院当初收了保险公司的红包,未对新生儿做全面透彻的检查。


如此一来,家人即便如数给小孩投保,也未必能保证他们能获得足够的赔偿金——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很有可能就被人告知他们的小孩是健康的。



这也是影片的核心看点,对医疗政策的抨击让影片在这一块儿的探讨显得非常实际


就如上面这位哥们儿所说的那样:在急诊室,如果你没钱,那你最后除了被胡乱医治一通,然后被踢出医院外,别无选择。


谁叫你没钱呢?



在市场经济的运作逻辑中,任何事物都是讲成本的,医疗行业也是如此。在竞争激烈的私立医院,医院不光要满足医生养家糊口的基本需求,还要善于挖掘一线增加自己在业界的认知度,这背后自然也免不了资本投入。


凭什么让尖端人才来你的医院上班?钱呗。


所以当约翰夫妻质疑医院方面钻钱眼子里的时候,面对院方的回应,你不得不承认,他们说的也是事实。



什么事实?私立医院要自给自足,这就是事实。


只不过,在这场资本游戏中,穷人,注定不会成为赢家


《迫在眉梢》反映的问题,在现实中则显得更加残酷。


奥巴马上任期间,曾经推出过一个医改法案,旨在帮助低保,或者没有保险的人能获得更多救助措施。



但这项计划又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他打算把已经高度市场化的医疗行业,从私有化重新拉入到公有化行列,这势必会触犯既得利益者和年轻(或者说健康)纳税人的利益。


于是在特朗普上任没多久,这个初衷不坏的计划就被迫叫停。一切,又恢复原状。


特朗普的商人思维,以及他背后的财阀势力,不可能让这个计划长期存活来剥夺自己长久树立起来的利益网



私有制能刺激资本家的工作热情,但问题是,有病的穷人怎么办?


富人制定了游戏规则,穷人只能在这套规则中按规矩办事。而玩儿不起的,只能悲惨出局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电影结局的原因。因为在影片最后,约翰不仅成功帮助儿子拿到了手术名额,还获得了可以说是幼儿园级别的两年刑期。



电影既照顾了大多数观众在道德层面的担忧,又没有完全否认约翰为亲人所做的努力,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好莱坞主旋律。


不可否认,约翰的行为有欠考虑。



尽管他的处理方式不合法,但,他有得选吗?


可以看到,导致约翰走上极端道路的原因,正是那个让他没得选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中,你要么给钱,要么认命



最终,高额的医疗费用和医院唯利是图的做法,将约翰逼上梁山。为了让儿子获得匹配度高的心脏,他甚至不惜用绑架、自杀(这样可以用他的心脏替换儿子的)的办法来解救儿子危在旦夕的性命。


这,难道不是一出值得人深思的悲剧吗



从道德层面指责约翰固然没什么不对,但,这未尝不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伪善。试问,一个人在制度都无法保障其生存的情况下,他还有什么理由去相信这个制度的合理性呢?


怪自己懒?怪自己没本事?抱歉,不是人人都是坐拥千万财产的土豪。当然,你也大可以说,没人该为他的贫穷买单。


《方形》把中产阶级的伪善怒怼了一遍


之前在给大家讲《奇迹男孩》的时候我记得自己说过,人类缺乏同理心的可怕后果。而约翰的故事,则是对一个体制的唾弃和绝望


尽管影片给了约翰一家一个相对光明的结局,但我们都知道,现实,远比电影中来得残酷。


你可以不认同他的做法,但至少,不要贬低一个为救孩子而不惜自杀的父亲的心。






近  期  热  点

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豆瓣9.5,这样的爱情如此美好

男人们最想娶的女人,换上制服真诱惑

豆瓣8.7,能拍出这种禁片的中国导演不多

比99.9%的贺岁片都有趣,可惜内地不公映

范冰冰弟弟参加的娘炮综艺,恶心到让我骂娘

9.3到5.0,《舌尖》这块金字招牌终于被玩砸了

印度国宝级女星离世,这片竟成她在世间最后“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