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很多人都开始安排新年旅行和春节旅行了。
很多人认为出门旅行是一种减压的方式,其实它也常常会成为增加身体压力的事情。
年轻、健康的时候可能意识不到这种压力,但随着年龄增长,或者因为身体衰弱,或者旅途疲劳,代谢调整能力下降,就很容易诱发各种健康问题。
网友 A 说:平常我基本上不生病的,但旅行路上就容易拉肚子,有时候一回来就发烧,是不是路上遇到什么新病毒了。
网友 B 说:旅行路上,我家孩子就发烧了,带孩子去当地医院看病,没办法只能改变后面的行程,别提多手忙脚乱了。
网友 C 说:带着爸妈一起出门旅行,结果他们一个血压高了,一个血糖高了。
网友 D 说:我大概是认马桶,一出门就便秘,三四天不上大号那种感觉真是特别无奈。
为什么旅行会变成身体的压力,甚至带来代谢应激?
首先,旅行意味着去一个温度、湿度不同,微生物环境不同,自然环境整体不同的地方。这些都会给身体带来生理压力,迫使它进行迅速的调整。
例如,从冰天雪地的东北飞到暖意融融的海南,温差高达 40 摄氏度以上。由此身体必须从适应寒冷迅速切换到适应温暖,会给心血管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
曾有医学专家表示,一些老年人因为无法适应这个温度调节,旅行中或刚抵达目的地后两天内发生心血管意外,比在家里发生意外更难抢救过来。所以,老年人应当在秋天就出发南下,或者在南下路上走走停停,歇几天再继续走,以便让身体逐渐适应气候的变化。
又比如说,习惯于在低海拔地区生活的人,突然到高海拔地区旅行,心肺功能可能会受到挑战。同样是去青藏高原旅行,如果开车慢慢走,可能还比较容易适应;如果是坐飞机到达,对于三千米以上的海拔差异,很多人难以快速适应。如果不能歇一两天,马上就去景区活动,就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其次,在旅途中,吃饭的节奏和饮食的内容可能都有所差异。
对于健康人来说,这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健康人的营养素代谢调节能力很强。但是对糖尿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和过敏性疾病患者来说,这可能就是一个大麻烦。
到点吃不到饭时,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情况,胃溃疡患者可能饿了感觉胃疼。
在外就餐没有杂粮饭供应,也可能吃不到足够的蔬菜,糖尿病患者容易会出现餐后高血糖问题,需要调整药物的数量。
因为对当地食材或者烹调方式不适应,消化不好的人可能会胃堵胃胀,或者腹胀腹泻。
小吃店、餐饮店的食物没有配料表,一些想不到的配料可能会导致过敏症患者和食物不耐受者餐后出现种种不良反应。同时,在很多旅游景点,外食食物的食品卫生水平往往比不上家里,游客也做不到饭前洗手,旅行中出现腹泻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情况十分常见。
第三,出游期间的活动和休息节奏也发生变化,带来身体的应激。
为了赶车、赶飞机、看日出等行程,早上可能需要早起。白天可能没有午睡的机会。晚上可能因为睡眠环境变化、光照时间变化、床铺、枕头、被子不舒服等因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发生失眠。
还有很多人出门在外容易便秘,本来就吃不到足够的蔬菜和杂粮,再加上胃肠对新食物不适应,以及起居时间变化,更容易造成肠道运动紊乱。
第四,旅行时会面临病原微生物的挑战。
在飞机、火车上,以及人流涌动的餐馆和旅游景点里,我们可能遭遇到此前未曾接触的细菌和病毒品种。
因为旅行过程中本来就有疲劳、应激、休息不好等因素,人体抵抗力可能会下降。这时更容易被各种病毒感染,也有可能再继发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