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微信Blog,用于分享各种新鲜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阑夕  ·  百度,出局!根据The ... ·  昨天  
界面新闻  ·  阿里巴巴美股涨近2% ·  昨天  
界面新闻  ·  现货黄金站上2890美元/盎司,刷新历史高点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槽边往事

《槽边往事》读书类内容一览

槽边往事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4-23 17:55

正文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大家在这一天都要装模作样谈谈有关于读书的事情。但是,读书这种事情玩不得虚的,和一年一度的一个日子相比,更重要的是看每年剩下的364天里干了点什么?


开微信公众号有一点好,可以在这种日子里把所有和书籍有关的文章翻出来。对于新读者来说,可以看到过去《槽边往事》作为文化和文艺公众号的一面;对于老读者而言,也能因此回顾大家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以及听到我那个永恒的问题:都读过了吗?


春节读物:《小顾聊绘画》 ---这篇文章写于2015年2月。两年过去了,和我当初的预估相反,并没有多少中国人因为收入增长而大规模进入艺术品领域。虽然保利、匡时、索斯比的拍卖会一年比一年火爆,但是对于中等收入家庭的人群而言,艺术品还是一件相当遥远的事情。北京798门庭若市,只不过是因为在那里自拍比别处更有一点格调。因此,也并没有出现多少艺术鉴赏的入门书籍。说来说去,小顾只有一个。想起了和罗振宇、脱不花聊内容领域的事情,他们认为一个领域内差不多就只会有一个人,这个人会通吃整个领域,直到下一个狠人跳出来取代他。现在重新想想这个观点,觉得很可能是对的。


怎样一下午读完一本书 ---我读书速度很快,所以在文章里会提到我花了多久读完一本书。在其中并不带着任何炫耀的成分,但是,许多人看了之后深受刺激,因为我是在招摇。这让我觉得很苦恼,生活里充满了这种误解:读书的数组作为阅读能力的标准,正如鸡鸡的尺寸作为衡量性能力的标准。任你说多少遍,都拦不住那些努力找办法寻求增长增粗的哥们。不过,出于慈悲的考虑,我还是写了这篇文章,试图化解人们对阅读速度的怨念,回归阅读本身。3年前写的这篇文章,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听进去?又有多少还在因为读书快慢问题而纠结?有时候不禁想着去制造一些读书伟哥拿出来卖,反正妄念也消除不了,不如用这些妄念为自己赚点钱。


周末荐书:《江城》 ---何伟的《江城》推荐多少遍都不为过,更何况我的这篇介绍文字写得极好。在这些年里,不知道诱惑了多少年少无知的读者进了何伟的坑,不单读完了《江城》,而且还会想尽一切办法要把他的所有作品收集齐,连《甲骨文》都不肯放过。因为推荐过这本书,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读完之后回来专程感谢我。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小镇小城里出来的人,《江城》让他们想起了遥远的故乡和童年,并惊讶于之前为何没有作家以如此细腻的观察和深挚的情感描写那些平凡的小城小镇,仿佛那里平淡似水的生活里蕴藏了绝大的趣味和意义,自己却因为太过熟悉而从未觉察。说起来,何伟在人生选择上可以说是大师级的。他选择了中国,留下几本书之后,就在众人的不解中飞去了埃及。在那里一呆十年,于是,他又得以近距离观察世界变动最为剧烈的一个区域。作家的文笔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头脑。


《藏地白皮书》再版 ---从这本书出版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故事里的人,在西藏相遇已经十四年。最近他们刚刚去过大理,带着小女儿。在十四年前相遇的地方重新拍了照片,依然是旧日模样。少男少女变成了父亲母亲,回到爱情开始的地方时,就像是重新回到时光之流的上一站。有人说过,在爱情童话故事的结尾,一切会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回归平淡,消磨了爱情所有的光芒万丈。但是,当我看到毛铭基和傅真带着女儿重回大理的时候,觉得如果这就是爱情的结尾,那么这个结尾可以说相当完美。年轻时每一段奋不顾身的爱情,绝大部分都以无言作为结局,因为少有人能够穿越皮相和荷尔蒙,发现其下真正的灵魂锁链。美得让人无法相信的爱情故事,真正起作用的不是爱情,而是宿命。


聊聊《三体》 ---刘慈欣唯一值得批评的地方是:女性角色全无灵气和活力,有很强的塑料感。但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对他最常见的批评是《三体》里的世界观,由此推出刘慈欣是个反动透顶的人物。幸亏刘慈欣没有写未来之一个由纳粹统治的世界,否则,他估计会被当做是纳粹余孽。让人不舒服的想象力,那也是想象力。作家没有了这种能力,就不要谈什么创作了。在我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批评刘慈欣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声音也并没有变小。幸运的是,影视大潮到来,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三体》电影上去了。啊,电影才是纯粹的邪恶,后面都是金元的力量,而且是人人都觉得自己可以评论的事情。


阅读障碍 ---为什么《槽边往事》里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为什么不是一段一行?为什么没有很多表情符?这篇文章就是答案。


冯唐《素女经》读后 ---总有人认为我在黑冯唐。看一下这篇书评就知道了,我对冯唐作品的评价其实非常公允。他做了什么,大概想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存在什么不足,在这篇文章里都说得非常清楚。并没有彼此认识就毫无底线的吹捧,也没有因为和我比拼女粉丝就着意批评。


人类的黄昏---《未来简史》读后 ---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作者的两本书里还是《人类简史》写的更好一些。《未来简史》太像是一本为硅谷定制的书,指向了那帮科技富豪内心中最大的欲望:用科技手段解决永生问题。如果要重读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人类简史》。那本书里有一种对问题的真正兴趣,所以,也给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答案。《时间简史》看的时候感觉很震撼,震撼完了并没有给人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历史学家重新编织故事解释过去的时候是占优的,但是预言未来就不一定了。因为关于历史的各种叙述都已经是千锤百炼的结论,非要重新找出一条解释来,这条解释本身就很珍贵。而说到未来,呵呵,你高兴就好。


为了赶时髦而读书 ---批评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然》


世界读书日私人分享 重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批评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啊,仁波切 ---一本非常有趣的小书,里面记载的活佛大概是最接近于真实情况的真修行人了。不过,这样的活佛大概不为今人所喜。不能刷微博灌鸡汤,又不能口颂真言眼放电光,简直一点都不拽。


迟到的推荐 ---从写出到现在,三年过去了。这本 《神祇、陵墓和学者---考古学》,当初在留言里信誓旦旦说是会看的人,有几个看完了的?


不开书单 ---到今天我都认为,凡是要求开书单的人,其实都不是读书人。大概的目的,就是觉得这是个好借口,可以和我聊几句,而且我肯定会回应。天真啊,我怎么可能中这种计呢?不开书单是我一贯的政策,不是说有人空出场子,我就一定要下场一起去演。


书中之书,众妙之门 ---两本关于如何读书的书。最重要的信息,应该用最少的字来传达。


非推荐:读书往事 ---我觉得,今天这些喜欢读大女主小说的女孩子,都应该去看看这套书。它才是真的大女主,而且是另外一套叙述方式。不过,还是算了吧,吃惯了糠之后,估计吃不下任何别的东西了。


给一位小朋友的书单 ---对于孩子,我总有更多一点的耐心,也总有更多一点的办法。


《北京折叠》与《濑户内海》 ---批评两篇作品。今天,还有人在看它们么?


题图摄影: Steve Buissinne

图片授权基于: CC0协议


槽边往事 和菜头 出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