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定位于地产资讯、地产投融并购合作;财经股市政策解读、是影响力最大、用户最多的地产自媒,已开通百万股票群, 也请您关注投资融资俱乐部公众号:tzrz888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楼市再现杀手锏!白送30万 这里的人买房就赚大了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8-31 00:0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毕业季已过,人才争夺战并未停。前有杭州出台“租购同分”政策;后有武汉宣布大学生八折购房。近日,江苏也在吸引人才方面使出“杀手锏”:鼓励地方政府创新人才政策,使引进人才的实际收入等于其工资薪金的税前收入。地方政府可在租房补贴、项目资助等方面加大力度,弥补“个税扣除部分”。


地方揽人政策在突破


8月28日,江苏省政府对外公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试图持续减轻企业负担,切实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意见》由17条具体的政策组成,包含“完善营改增、确保税负只减不增”,规范中介和协会收费,减少省级涉企收费,加大对职工培训补贴力度的措施以及在用电、融资、人才引进奖补“等方面。


此前,江苏曾出台政策,对人才个税扣除部分可给予“最高三年、最多30万”的补贴。而此次《意见》给出了具体突破性的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创新人才政策,使引进人才的实际收入等于其工资薪金的税前收入。地方政府可在租房补贴、项目资助等方面加大力度,弥补“个税扣除部分。可谓是在吸引人才方面使出“杀手锏”。


这个条款一出来,整个市场立马炸锅了!这预示着人才争夺战又抢出了新高度。因为不能留住人才,对地方来说,就如同缺乏未来发展潜力一样危险。因此,尽管毕业季已过,但地方吸引人才的比拼并未停止,反而有“白热化”的趋势。


抢人大战已在多城市爆发


今年以来,二线城市的这轮抢人中,力度之大,相当罕见。看到这么百花争艳的场面,至少说明这些城市还有梦想。




西安     5月8日,西安发布23条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提出“未来五年,预计投入38亿元,引才育材100万名”。


武汉    5月22日,武汉的“落户新政”开始实施,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毕业3年内无须买房即可申请落户,博士、硕士可直接落户;一个月后,又提出了“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


长沙    6月29日,长沙出台“人才新政22条”,未来五年将投入百亿以上资金,吸引储备100万名人才;给落户并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等,两年内每年分别发放数额不等的租房和生活补贴等。


成都   7月2日,成都提出“蓉漂计划”,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对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发放“蓉城人才绿卡”等。


武汉    8月26日,武汉提出今后每年将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人才公寓,5年内满足20万人租住需求,同时争取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房,保持房价在中部城市相对低价。




现如今,人才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只有新鲜血液源源不断的进入,实体经济才能振兴,城市才能得到发展。与其让高房价成为阻碍人才进入的屏障,不如政府主动让利,给人才留下来就业创业开辟道路。这既体现了城市管理者思路的转变,也说明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脱虚转实。


一线城市吸引力为何下降


主流二线城市对人才充满了热情,但是能否让人才留下,争取人口净流入率的提高,才是这些城市人才竞争突破的关键。


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全国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前10个城市中,排名第一的是杭州,其人才净流入率为11.52%;而北京仅排在第八名,为5%,低于很多主流二线城市。


据业内人士分析,北京吸引力的下滑,一方面是由北上广近年落户难、房价高等因素所致,去不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当然选择去杭州、武汉等主流二线城市,由此导致这些主流二线城市的净流入率升高。“但仍有很多人挤破头也要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选择的梯度来说,当然是首选北上广深。”


不仅如此,北京的人才净流入率低归结为国家战略:“首先这是国家的战略。北京要治理‘大城市病’,在疏解人口的同时,也会触及一些人才流动,导致特大城市的人才要向大城市或者中等城市适当转移;另一方面,人才流向二线、三线城市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中、小城市更好地发展。不适合在北京发展可以去南京,南京待不下就到地级市,地级市待不下就到县里。这是人才的流动趋势。”


更多的选择是社会的进步


如今,青年学子选择北上广深、还是逃离北上广深,近年来已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北上广深作为当下国内最优质的城市,自然有足够的吸引力,召唤最优质、最有活力的人才。但是,顶级城市的门槛抬高、压力增大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有人望而却步,有人愤然逃离,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并不影响它的魅力,不会阻挡新的更有追求的寻梦者。正所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赴考场,人各有志,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中国只有北上广深一枝独秀,其他城市一片荒芜,绝不是国家之福。北上深终归只是少数人的乐园,对于更多人来讲,他们需要更多样的选择、需要真正施展才华的舞台、需要更有尊严的生活。真正理想的社会,是每个社会成员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二线城市的崛起和全国人才的逐步分流,不仅是青年学子之福,或许也是中国全面振兴、真正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起点。


大国崛起过程中和信息化时代里,城市间的差距将日益缩小,即使不去北上深,只要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一样可以立足将来,顺利实现阶层晋级。


“杀死”灰犀牛,开发商或已被牺牲



地产的泡沫太多了,是泡沫就有破灭的时候,对此,业内专家已有共识。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认为, 房地产泡沫毫无疑问是最大的灰犀牛。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近期警告“要防止灰犀牛造成灾难”,说的也是这个事。


人们担心, 一旦灰犀牛来袭,房价永远不跌的神话将破灭, 如同坐滑梯般一路下行,费多大劲都托不住,整个市场都萧条下来,开发商手中大量库存积压,已建好的小区变成“鬼城”,从此失去投资价值,建材、工程机械、室内装修等行业相继陷入危机,银行贷款无法回笼,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灰犀牛要醒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如果以上情形发生,那也是预料之中的。


就世界范围来看, 房地产泡沫都符合两个特征: 一是周期长,一轮大牛市超过10年并不稀奇;二是泡沫破裂时地动山摇,犹如雪崩和泥石流,逃生非常困难。这方面发达国家已有前车之鉴。2007年美国家庭平均房贷收入比达到了101%,突破极限后旋即爆发次贷危机,之后又泛滥成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2006~2016年间中国家庭房贷支出与收入比从33%上升到了67%,并且依然呈现出上升趋势。


同时, 中国居民购房抵押率已超越安全边际水平 ,2016年这一数值达57.21%创下历史新高,超越了次贷危机前2004~2006年美国居民购房抵押率(56%)的水平。有人认为,中国距离风险集中爆发已经不远了,已经“在劫难逃”。



实际上,在北京部分区域的二手房,甚至一些学区房的价格已经回落,部分二手房的报价出现10%~20%的跌幅。


从目前来看,投资水分和涨幅过高的城市其实已经冷淡下来了,北京、深圳、合肥、苏州等地的市场已经趋冷,其他二线热点城市,比如 武汉、成都、济南、重庆等地的市场预计最迟明年也会平静下来。


开发商,你还在赌吗?


然而,开发商们却似乎并没有这样的认识, 房地产企业不仅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 ,同时还在积极增加土地储备,以便迎接新的业绩增长期,但其净负债比率还是在上升。而 投资投机者似乎也有理由坚信投资房产有利可图 ,因而继续将大量资金投入。


他们的理由是,房地产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都受供求关系影响,只要供求关系没有失衡,房价无论上涨还是下跌,都会控制在正常波动区间内。就目前而言,房屋需求仍在上升,市场供给却没有跟上,在这种情形下,房价必然会保持上涨趋势。


因此, 能等的开发商绝对不会降价卖房 。政府部门实行限价,不按指导价拿不到预售证,那能等的房企就宁愿不拿证不卖房。 这就是一场赌博,开发商拿命在赌,就赌政府不会让灰犀牛醒过来。



以供求关系来看待房地产市场,在理论上没有错,但有一点是必须看清的,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中投资及投机性需求已经压倒了刚需。


实际情况是, 国内房价总体水平与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严重背离 ,住房刚需并未得到有效释放,其虚高程度主要源自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因而导致大量泡沫产生,这是真正可怕的。


如果这就是一头灰犀牛,你就不可能不让它醒过来。


谁被保护,谁被放弃?


严峻的形势正在挑战政府部门的智慧和应对能力, 既然无法阻止灰犀牛醒来,就必须把它关进笼子里。


为此,在政府层面,一方面要维护房价稳定,防止出现房价出现自由落体,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挤出泡沫,减少市场投机行为。


因此,我们看到,政府部门正不断祭出调控的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短期政策简单粗暴,限购、限价、限贷、限外、限售、限商办,所有能限的都限,所有能带来市场向好预期的,统统打住。


长期政策在今年以来思路更加明确,土地自持、租售同权、购租并举、共有产权,以及8月28日刚刚出台的“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 ”,其核心意义在于, 让购房者花少得多的钱却能享有与购买新房同等的权益。



注意!这样的做法不是为了调控房价,而是为了把灰犀牛醒来可能伤害到的普通群众们转移到其他市场!


没错,这就是一场拿时间换空间的楼市调控,或者说是经济换防。但是,或许你已经发现了,决策层需要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战场的迁徙,时间从哪来?就从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对峙中来,就从开发商对房价的坚持中来。


仔细分析你会发现,上述长期政策中,决策层用租售同权保护了买不起房的租房群众,用共有产权让夹心层和地方政府在房屋买卖中都获得一杯羹,但在这些政策中,被忽略的是开发商,与之相关的政策设计几乎没有。


当决策层把租赁市场搭建完成之后呢?以买卖为主的房地产市场或许就没那么重要了。


一个细节是,在发布今年7月经济运行数据时,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6.2%,而上年同期是8.2%,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但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却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


房地产贡献率在下降,经济却还在增长,这说明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下降了,虽然我们不能没有房地产,但 我们没有像过去那么依赖房地产了。


所以,坚持要赌下去的开发商,你要慎重,因为你很可能将在这场“杀死灰犀牛”的战斗中被牺牲。


来源 凤凰地产;人民网;房金所;功夫财经;每日经济新闻, 90度地产

管理员微信号fdctz88,加我微信的朋友请务必说明 来意、身份,通过好友后请发名片给我,说明来意 本人是职业投资者,在投资机构,主做上市公司并购定增、股权投资和一二线城市地产项目投资、融资, 不闲聊不闲聊、 有事情直接说、直接说 互相理解 。  QQ:838355301

文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838355301删除或支付稿费。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