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网国际智库
凤凰传媒集团集中资源打造的国际化研究机构,主方向为国际局势研判和企业国际化服务。国际问题方面:拥有先行军、战略家、与世界对话等文字栏目及大国小鲜视频栏目;企业国际化方面:拥有凤凰全球日报、凤凰全球内参、凤凰指数等资讯产品和月度沙龙凤凰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豹变  ·  “0首付”,2025年车圈价格战打疯了 ·  20 小时前  
豹变  ·  “0首付”,2025年车圈价格战打疯了 ·  20 小时前  
autocarweekly  ·  比亚迪这一次是对的,尽管也是没办法 ·  3 天前  
玩车教授  ·  全新纯电奶爸车!理想2025新车规划一览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网国际智库

AI引发学术造假?香港岭大校长:不让学生接触,就无法掌控AI

凤凰网国际智库  · 公众号  ·  · 2024-05-07 17:45

正文

凤凰网原创


核心提要:

1. 5月2日,香港岭南大学数据科学学院正式成立。作为香港首批为全校教职员及学生提供ChatGPT的大学,岭大还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科目列为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这一变革是为了使学生接触、使用最先进的工具,培养他们的AI素养,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好地适应技术变革、人文变革,而不会被AI取代。
2. AI在重复性技能的事情上比人做得更好、更快,人在创新性、批判性思维上远胜AI。人们需要学会与AI共存,更好地驾驭这些工具带来的效率。高校也需要思考他们在AI时代要培养学生什么技能。
3. AI引发的学术造假令人担忧。对于大学而言,教学生使用AI的同时,也需要正确地建立学生的个人判断力和价值体系,更恰当地使用AI工具。我们正在走向信息爆炸的过程,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选择重要的东西。

4. 对于人来说,AI是一个帮忙的过程。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智能养老,其发展都需要AI与人文相结合,社会需要时间去接受、理解。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介入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研究,让AI更好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

各位网友好!欢迎收看香港號,我是陈笺。人类已经正式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一方面在享受AI所带来的便利,一方面又在担心自己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被AI所取代?似乎人类只有掌控了AI才能掌握未来。为了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大学教育应该作出怎样的创新和改革?莘莘学子需要培养和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不被淘汰?人类和AI应该如何共处?相关话题,陈笺请来香港岭南大学校长数据科学专家秦泗钊教授一起来探讨一下。
AI是技术革命,也是人文层面的革命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秦校长您好。首先要恭喜岭南大学刚刚成立了数据科学学院。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已经进入了AI的时代,无论你喜不喜欢。您是一位数据科学专家,岭南大学是香港首批为全校教职员及学生提供ChatGPT的大学,从这个学年开始,更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科目列为一年级学生的必修科目,您为什么有这样的创新安排?
秦泗钊: 谢谢您对岭南大学最近发展的关注。 这次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它不仅带来的是技术革命,实际上是更加关注人文方面的革命,也就是对人文的内容,包括文本、绘画,甚至音乐和短视频,都是做了极高效率的一个革命性的提高。
5月2日,香港岭南大学数据科学学院揭牌成立。
从对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这次革命是真正 为培养下一代提供最好的一个工具 ,也是技术革命带来的工具。 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受到最好的AI 素养,也就是数据学科素养的培养。
所以,在此考量下我们设置了必修课,我们叫公共核心课,也就是每个大一的本科生都需要学这一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课,主要是来培养我们的AI素养, 使他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可以很好地使用这些最先进的工具,也能够让他们近距离接触新的技术
我个人认为 这一次的技术革命是对我们人的认知系统和治理方面工作的一个革命性的改变
4月16日至19日, 岭南大学教与学中心主办了“大湾区教育创新科技研讨会”,开展了以“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工具赋能教育”为主题的讨论。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包围了,一方面享受它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担忧我们是否会被AI淘汰?您认为哪些学科或行业最容易被AI取代?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的教育具体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秦泗钊: 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探讨、思考的问题,我同意我们的学科设置要重新考虑。 有一些学科或者是技能型的专业,是会被AI 大量地 取代,不是完全取代的话也是绝大部分取代。 因为它的效率 可能提高了 十几倍,甚至更高, 原来需要10个人的工作 ,现在可能只需要1个人了。
比如说,作为翻译,同声传译,这门工作将来可能大家用AI就好了,一般人的训练可能达不到AI同声传译的水平,而且同声传译翻译中,机器是不累的,它每次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高等教育者就应该思考什么专业将来会消失,什么专业会还需要人,但是可能留下的人会是另外一个层次上的培养,不是说成天去做一些重复性的技能。比如说绘画,可能以前训练的是那些细节要怎么画,现在AI可以做很多这些细节的活儿, 而学生要学好更高层次的思维,也就是他要学会判断式思维,或者叫批判式思维的这种能力
我跟内地的同行交流,我觉得内地的大学在这个方面主要是着重于人工智能如何提高教学方法?那也是一个方面的影响,但是我觉得对于学科设置和我们将来培养出来人才的事业前景,这方面影响会更深远。
人要学会与AI共存,而非竞争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您作为人工智能专家,您考虑到它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人文层面的革命。您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科目列为一年级学生的必修科目,在这个课程当中,您希望学生掌握哪些技能呢?
秦泗钊: 我们让学生去用人工智能,主要是因为AI将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不可摆脱的革命性工具, 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提高信息的吸收速度,甚至真实度等各方面的效果
所以说,人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想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学好的。创造人工智能技术和这些服务的人和公司,全世界不需要几个, 但是这些工具是人人都要用的
我们是要让在技术早期发展的阶段,就让学生学会跟人工智能共处共存,更好地驾驭人工智能这些工具带来的效率。 将来他们在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能够充分发挥人能做的事情,而不是去跟机器竞争,这在我们学习过程非常重要。 同时他们要知道什么叫合适地用?什么叫不合适地用?是通过“学”和“用”来掌握“度”的,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那么在大学教育当中,您觉得莘莘学子他们是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才能够不被人工智能淘汰呢?
秦泗钊: 人工智能的能力它跟人是有很大区别的。 越重复性的技能型的事情,尤其是落实到文字、图像、视频,这些能够数字化表达的东西,我们跟人工智能是很难比的,它都会比人做得快、做得好 ,当然这是一般意义上讲。
但是人工智能还有一些没有的东西,比如创新性的思维,还有判断力、批判性的思维。 所以 在人工智能这个工具存在之后, 我们要有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高层次就是说 你不能跟AI想到一个层次,它给的东西你要有办法判断 ,首先,是不是对的?第二,是不是你想表达的?第三,你如何提高? 你要跟它迭代,就是人和机器要学会迭代 ,达到你想要的目的:第一,实现速度快;第二,有些复杂的事情真的是不需要人干了。
所以说,我们在这个时候,要充分思考到底需要学生培养什么技能?
举一个例子,从前我们每个人只要是上过点学的都要学打算盘,你可以继续打算盘,打得非常好,但是现在已经没有用了。 所以,这就是工具和人之间的关系, 工具好的话,你就要用新的工具,要做人最擅长做的事情
培养学生对AI的感知与判断力是高校的责任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一开始推出ChatGPT的时候,我们在香港也引起讨论,各地都有讨论,说怎么样去合理使用? 我刚开始也尝试了,觉得它经常会给你一个看似正确的错误答案。但是,一年多的时间之后,我觉得它也越来越聪明了,信息量也越来越大。我觉得您刚才就说出了一个真谛,可能他的执行力比较强,但是还是需要人用脑去指挥,这一点非常关键。
因为曾经我看到说一个大学生用ChatGPT得到了A的成绩,到底说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把AI用好?利用了AI写出好的论文,而不是抄袭。如果大脑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去指挥它的话,你是不可能用它写出一篇好的论文的。你们大学是如何界定和防范利用ChatGPT写论文的呢?
秦泗钊: 这个问题很好,这有几个层次,第一就是GPT作为一个技术,它会变得越来越完善。ChatGPT是叫3.5的版本,现在是4.0版本和4.5叫Turbo或者加强型的4.0的版本,这些除了都可以处理文本能力,还能够绘画,画一个图片、一个照片,当然都是虚拟的,都是生成的,不是某一个真实的人了,所以这些能力就是技术上的加强。
我最近用ChatGPT和GPT4.0的感觉是, 以前 有一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感觉,现在做这种事的概率小很多了,基本上比较扣题 ,当然它有的时候说的那些论据、论点不是你想表达的,其实技术和工具它还是要服务于主人,就是服务于我们用的人的。
大家在学习跟人工智能的工具交互使用的时候,就会知道它虽然能产生很多东西,但是不一定是你愿意说的话,或者你就是掌握一个观点,你不愿意用对方的观点去继续说,这是一个道理。它毕竟是你的一个工具,人还是主导一切的。
GPT-4 Turbo是ChatGPT所属公司OpenAI目前最新、最强大的语言模型。
我这里要特别强调, 在人和人工智能这个关系上,人还是主人,你是用这个工具的人,所以他要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所以这个过程我们也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掌握的,如果你不让他接触,他是无法去体会这个过程
那么再有更深度的方面,就是说会不会抄袭?会不会有不合适的、完全用人工智能做出来,然后说是他自己的? 这个事情也是要让我们学生去学,才能体会什么叫合适的?用的时候你怎么说明你哪些地方如何用了ChatGPT?甚至可以给出你写这些提示词的过程,你是怎么通过这个过程把你的档案做出来的?
当然我们还有一个方式,就是在一些测试当中,我们不允许学生用AI。这个过程我们也还是要教的,就是说 个人的判断力和价值体系 ,包括世界观这方面还是要用传统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然后他们才可以判断机器是不是生成了它的结果?
再深层的一个概念就是道德,还有一些平等的问题。 AI生成的东西可能不一定是道德的,不一定是没有偏见的,不一定是符合伦理的。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学习,通过教和学的过程,把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这个能力给建立起来。
如果他们犯错的话,我们希望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犯错,然后知道是什么是合适的。将来到工作岗位、到社会上,他们就是一些很好的受过训练的人。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这也是一种创新的思维,就是容许犯错在校园里犯错。因为确实一开始我也觉得 ChatGPT它给你的答案经常是一个看似正确的错误答案,不像我们一般用一些搜索引擎的话,你自己可以去判断,有多个source(内容)可以选择,但是ChatGPT它只给你1个答案。不过它现在已经进步了,那么同学们也是要跟着他一起共同成长。
刚才您说到一点,我也是非常认同。以前应试教学大家就是死记硬背,当然大学当中成分比较少,但是我们中国传统教育这方面还是比较注重的。现在进入AI时代,就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思辨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方面怎么样来加强?
秦泗钊: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思考,从前那些教育方式,比如说我们很多专科教育或者职业教育,它只教一个方面的技能,对人整体的培养,建立三观的教育过程,它也有教,但是不一定是它衡量学生学得好和坏的一个标准。
而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在课内学的东西,更关注他课外跟我们的老师、跟其他同学在各种活动中,做人的学习。 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的教育,它有两个职能,一个是教书,一个是育人。
立德树人在大学4年当中更加重要,建立一个好的人格、完整的人格体系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当中,讲究传递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更要追求对全人的一个培养。 而在人工智能可以做很多细的活儿,包括写程序这些事情的时候,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学博雅方面的训练,包括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的东西要花时间去读,好多学生不读,所以他们比较难建立一个更博雅的性格。所以说人工智能会对我们博雅教育会带来一个更好的机会。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那您觉得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出来更多的是勤学生?还是懒学生呢?
秦泗钊: 我个人认为我们走向这个过程是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过程。 虽然有人工智能出现,但它不会让我们人要接触的内容更少,而可能会更多。所以人会在某种意义上,必须变得更勤快,或者你不勤快都不行。
就像现在我们要用手机、用微信,我们很多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将来可能更多时间花在跟有人工智能驱动的这样的一些工具和软件上。 所以, 不知不觉地 时间就这样花上去了,这 也是一个勤快的过程,你也都 在接受知识。
但是我觉得将来人和人之间差异可能不在于他具体对某一个技能训练的差异。 比如说某个人会画画,某个人打字快,这件事可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 你怎么有一个好的思路和思想? 然后你如何在繁杂的信息渠道,选择重要的东西? 我们已经被信息包围,将来甚至可能会被人工智能产生的信息系统更大地包围。 你如何选择想吸收的东西?你对看到的东西如何判断?然后你决策你要做什么? 可能这个过程需要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价值体系来做判断,然后作为一个整体的人,他在社会上的展现就会更加清楚,因为人在网络中不可避免地要和社会通过真实的世界或者是虚拟的世界来打交道。所以我认为人会更加需要勤快,更加需要有主动的判断力,不再是那么很简单的,只了解一部分的内容。所以,人需要做更好的全面性的培养和学习。
人永远是世界的中心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