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石破茂当选日本第103任首相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一箭15星!发射成功! ·  3 天前  
人民网  ·  大型“种草”现场!下次还来…… ·  4 天前  
都市时报  ·  突发公告:夫妻同时辞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你身上有“工匠精神 ”吗?|2016流行语的背后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29 18:31

正文


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显示屏、生活时尚的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一个多月前,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工匠精神、供给侧等流行语入选。而工匠精神,还首次写进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在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未来,我们如何让工匠精神持久“保鲜”?中国之声特别策划《2016年流行语的背后》今天播出第二篇:速成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戳音频,听更多精彩内容


墙上印着“创客”、笔记本上记着“创新”,走进洛阳矿山机械厂的生产车间,这里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去年9月,李克强总理到河南考察,第一站就是这里。受到接见的大工匠张东亮一说起来就显得非常激动。

“我喊:总理来了!大家都起立了,很激动、很惊奇……”


张东亮是这家企业的大工匠,而大工匠是这家企业授予工人的最高技术等级。张东亮当时告诉总理,目前,像他这样的工人创客群共有22个,对企业转型效果明显。李克强亲切告诉他,一个国有的传统老企业,跟上了时代潮流,实际上也是企业本身升级了。张东亮回忆说:

“他(总理)说的最多的两句: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创客,传达一种全新的理念。”


张东亮清晰地记得,总理强调说,重大装备企业也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创出成果、效益、品牌,也要创新机制和分配模式。而在张东亮和很多工友看来,创新,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也才会让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创新新的工作方法,让我们的产品走的更远。


洛阳矿山机械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如今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水泥装备制造企业。在这家企业,以张东亮名字命名的大工匠工作室,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据统计,仅2014年,5个大工匠领衔的创客工作室取得创新成果46项,实现价值1285万元。在工作站参与研究的高级技师李建伟说:

“车床上中心眼镗孔,手动在这儿钻,体力透支挺大,一个活儿也得一、二十分钟,去年搞了一个小革新,设计了一个台锯,那个效率就提高了。”


传统制造业如何通过‘互联网+’推动中国品牌、装备走向世界,创出中国金字招牌是李克强关切的内容。十多年来他三次考察这家企业,每次都强调“创新”。而洛阳矿山机械厂能够成为行业佼佼者,靠的就是工匠精神。



在河南,还有一家有着近60年的国有企业,依靠着工匠精神,打赢了一场“生存保卫战。”


去年我们完成了总产能380万吨,其中汽车用钢54万吨。而且我们的汽车用钢几个重点的市场,有宇通、还有山东梁山市,因为全国的汽车挂车大的市场就在山东那边,还有河南的驻马店。大的挂车市场我们基本能占到60%以上的份额。


跟着1780生产线的车间主任潘宋军,记者走进安阳钢铁集团第二炼轧厂。安钢,是河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几万名员工。企业辉煌时,整个安阳市每十块钱的税收,其中就有八块来自安钢的贡献。但受产能过剩等市场因素影响,一斤钢一度不如一斤白菜的价钱,安钢在2015年亏损严重。


央广记者在安钢1780生产线采访车间主任潘宋军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遇到困境的安钢,调整产品结构,向创新要效益,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一个是全力降本,其实在这个生产线上哪里都有浪费。第二个就是产品升级、优化产品结构。原来卖三千的这一吨钢,现在最少能卖四千五,就是改革升级了,如果走原来的老路肯定发展不了。


记者和安钢的工人座谈时,大家普遍认为,所谓“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安钢的1780生产线实现生产自动化


第二炼轧厂党委书记黄春灿介绍说,炼钢可不是大家想的那样粗糙,板型的厚度、温度等参数都需要精细的控制,没有工匠精神,当不了一线的技术工人。

“大家总觉得钢铁企业的设备,都是傻大黑粗,觉得精度不高,实际不是这个概念,精度保证不了,在生产过程中会给产品带来缺陷。”


也有工人在琢磨,中国制造和日本、德国这些制造业强国,究竟差距在哪里?二炼轧厂二车间的支部书记陈金旺深有感触。他随手掏出一把多功能的瑞士折叠刀说:

“这样的军刀在欧洲卖11欧元100多人民币,在中国这样的小刀3块钱但是不耐用,这个用了10几年了都不坏,这个柄刮了都不坏,这就是工匠精神要向人家学习。”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畅销世界。


安钢的战略蓝图靠的就是工匠精神


陈金旺说,安钢人就要坚守“精细严实”的工匠精神,才能走到困境,找到出路,这不仅是生存所需,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力量所在。

“包括我们轧钢也一样,原来我们只能做普通钢,现在我们有高附加值,能开发新品种。如果还是做低端的,跟民营企业竞争就没法生存。”


在座谈时,也有工人提到,如今年轻人的价值观变了,以往当工人很光荣,而现在少有大学生职业理想是当工人。几年前社会上的确存在这样的现实,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都比较困难。不过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技术工人的重视,一些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更多深层次的制度设计,国家也正在下大力气完善。


曾被认为“低人一等”的职校生,已经成为市场的“香饽饽”。权威报告提到,我国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超过95%,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0%。记者注意到,安钢的1780生产线,一线的技术工人,本科生已经超过30%。


陈金旺认为,不管干啥,都要把工作做到极致:

“每个人把自己的精力发挥到极致的时候,自己主动去加压,这样你才能生存呀。”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工匠精神都应是各行业的职业追求。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匠心如何保持,既避免浮躁、又做到与时俱进,这需要职业教育、培训等人才激励制度的跟进,才能让匠心常驻心间,成为中国创造的力量之源。



记者:管永超、朱圣宇、江天

编辑:徐啸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