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有件大事引人注目:中国嘉德拍卖行计划在10周年庆典上拍卖西晋章草书法家索靖的《出师颂》。
据嘉德官方介绍,“上有宋高宗篆书大字晋墨,乾隆御笔题跋。索靖书《出师颂》,米友仁题记……谓之书林至宝,毫无溢誉之嫌。”
当时,媒体纷纷以“中国现存最早书法”、“索靖存世真迹之唯一作品”、“中国书法第二件作品”、“晋代真迹”等词来形容这即将现身的国宝,并给出了3000万元的预估价。
索靖是谁?
这幅作品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索靖,字幼安,敦煌龙勒人,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其书法艺术名动千古,后人盛赞“如风乎举,鸷鸟乍飞,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险峻遒劲,堪“与羲、献相先后也”。
这里的“羲、献”指的就是王羲之与王献之,而这对父子的书法造诣,在书坛是数一数二的,索靖能与之相提并论,其书法造诣不言而喻。
王羲之本人自称“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余则不足观”,而索靖是张芝家书法传承者,其成就对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亦深。
说完作者我们再来说一说《出师颂》,它是东汉人史孝山所写的一篇著名文赋,作于东汉名将邓骘出师讨伐羌人前夕,文中内容气如长虹。
而据《晋书》记载:“元康中,西戎反叛,拜靖大将军,梁王肜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索靖曾官拜大将军,统兵平定“西戎反叛”,因此,他在这一时期写下的《出师颂》,意义更加重大。
2013年7月13日,《出师颂》以2200万元成交,买主是故宫博物院。就在人们好奇故宫为何出手时,发生了一个“神转折”的剧情——许多亲眼目睹过拍卖宝物的业内专家、学者指出:故宫天价购回的《出师颂》并非索靖手笔,是赝品。
学者提出:作品上面有米友仁的题跋,赫然写着“
隋贤书
”三个字。即米友仁认为这幅《出师颂》是隋朝人写的。
米友仁,南宋画家,系北宋画家米芾长子,世称“小米”。书法绘画皆承家学,深得宋高宗的赏识,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故而,他的话,可信度极高。
为此,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出师颂》专家鉴定小组成员回应:
故宫从来就没认为这个《出师颂》是索靖的作品,而将之视为隋代的作品。
而且,在清宫内,也是将它作为隋代作品加以保存的。
那么,明明是一件“赝品”,却拍出了2200万元,它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故宫博物院花大价钱拍下这幅作品的理由是“
弥补空白
”:
故宫收藏的隋代作品只有一部敦煌出土隋人写的《妙法莲华经》,而《出师颂》是以明确的隋书身份出现的,为了弥补故宫博物院在隋代书法藏品中的空白。
同时,
《出师颂》属于故宫藏品,1922年被溥杰携带出宫,后来流失。
时任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说,
故宫博物院一直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收回属于自己的藏品,
成功购得《出师颂》,使得一件离开故宫80年的珍品重新“回宫”,
这是为保护珍贵的国家文物所做出的努力,故宫所做的这一切,很值
!
其实,“赝品”被博物馆收藏的例子还有很多。如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及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张宣《虢国夫人游春图》卷都不是真迹,它们或是宋代摹本,或是师友代笔之作,皆属“假画”,却又都是货真价实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