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咸海的环境崩溃事件,其面积和深度大幅缩减,面临干涸的危险。文章详细阐述了咸海的历史变迁和现状,以及造成这一状况的人类活动因素,包括苏联时期的灌溉工程、河流改道、过度农业用水等。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咸海萎缩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盐尘暴的出现以及周边环境的盐碱化等。最后,文章提到拯救咸海的努力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咸海的环境崩溃现状
咸海的面积和深度大幅缩减,面临干涸的危险。
关键观点2: 咸海的历史变迁和现状
文章描述了咸海的历史变迁和当前状况,包括南北分裂、继续锐减的水量以及苟延残喘的西北二海等。
关键观点3: 造成咸海环境崩溃的人类活动因素
文章指出苏联时期的灌溉工程、河流改道、过度农业用水等是导致咸海环境崩溃的主要原因。
关键观点4: 咸海萎缩带来的环境问题
咸海的萎缩导致了水源污染、盐尘暴的出现以及周边环境的盐碱化等问题。
关键观点5: 拯救咸海的困境
尽管有调水路线设想,但随着苏联解体,拯救咸海的努力变得困难重重。
正文
咸海的萎缩
堪称20世纪以来
地球上
最肉眼可见的环境崩溃事件
现如今,咸海的面积
只有上世纪的
1/8
平均深度暴跌到10米左右
堪称眉毛以下全部截肢
咸海深处内陆,降水稀少
全靠
阿姆河、锡尔河
的注入
水源一旦出问题
沙漠大湖必然要完蛋
在历史上,阿姆河改道
也让咸海干涸过好几次
但之后又不断复活
但这一次靠大自然
自救是没戏
了
因为人类实在是太狠了
冤有头债有主
首先就要算苏联的账
在盛行实用主义的苏联眼里
这么多水一路蒸发灌入咸水湖
纯粹是浪费
应该抽出来
种田、种棉花
把沿途都变成万顷良田
于是,从30年代开始
咸海流域逐渐变成了“超级工程展览馆”
苏联人在两河沿线
修建了
庞大的灌渠系统
从效果来看可谓硕果累累
但代价是都苦一苦咸海
尽管锡尔河和阿姆河在中亚属于顶流
但也经不起全流域的榨取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祸祸
咸海越来越浅了
1987年,正式
分裂成南北两块
4年后苏联解体
中亚变成五个斯坦国
阿姆河、锡尔河成了
国际河流
相互抢水,彻底没人管了
咸海水量继续锐减
乌兹别克斯坦非常依赖棉花换外汇
必须坚持对咸海进行可持续的竭泽而渔
2003年,南咸海再次东西分裂
到2014年,
东咸海彻底干了
只剩下西北二海苟延残喘
加起来只有
原来的10%
更出人意料的是
咸海的萎缩还造出了一批
“劣质分身”
乌土交界的“萨雷卡梅什湖”
水源全部来自阿姆河下游的农业废水
高盐且富含农药
而咸海同样走向了“毒化”的末路
水深在减,水面在减
唯有湖水盐度暴涨了6-9倍
终于,可怕的“盐灾”来了
干涸的湖底成了盐漠
给中亚带来了
专享版“盐尘暴”
高浓度的“盐尘”
含有细小的盐碱与重金属颗粒
具有
很强的腐蚀性
毒害动植物、造成土地盐碱化
还导致周边
癌症发病率飙升
把婴儿死亡率推到了8.2%。
盐尘如果被吹向远方
还能化身融雪剂
加速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冰雪融化
间接加速全球变暖
随着咸海干涸
周边经济也彻底崩溃
当地人几乎只剩
环境难民
远走他乡一条路可走了
还引发了
卡拉卡尔帕克斯坦政治危机
为了拯救咸海
苏联人设想过几条宏伟的调水路线
但随着苏联解体基本都没戏了
咸海只是20世纪以来
最肉眼可见的环境崩溃事件
并非地球上唯一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