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已经全部出完,根据三季报最新情况,对股池进行更新。
在更新股池之前,需要做一个说明。因为最近
垃圾股满天飞,而真正的龙头绩优股,反而走势平淡,很多人内心感觉不平衡。
事实上,反而就是内心这种不平衡,导致你很难稳定盈利。
怎么选股,取决于你的体系,取决于你的模式,取决于你是做长线还是短线。
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个股短期波动因素有很多,比如一个突发的消息、一个政策变化、板块中其他的个股有利好上涨或有利空大跌(影射)、某某游资或牛散上龙虎榜了等等,这些都可以引发短期波动。
甚至,在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下,仅仅是靠着资金优势,就可以引发短线的波动,从而带动市场情绪,引发更多的资金加入战斗。
这就是短线盈利的逻辑,就是追逐资金(情绪)。
理解了这一层,你就会明白,如果你做短线,有资金关注的股票,对于你来说就是具备概率优势的。
所以,短线选股,应该选择成交量更足的、关注度更好的热点股票,而不一定是基本面最好的股票。
但是,如果你做中长线,短期的资金和情绪,对于你来说帮助不大。
因为从相对较长的周期看,影响股票走势的,一定是业绩。
只有业绩好,业绩持续增长的股票,长期向上的概率才更大。
所以,对于做中长线的体系来讲,更应该关注基本面好、业绩好、符合产业逻辑的股票,因为基本面好业绩好,对于中长线的模式,是具备概率优势的。
当你理解了这一点,你才能明白,怎么选股,核心就是对于你的体系来说,什么样的股你才能获得概率优势。
做短线根本没必要考虑基本面,仅仅考虑资金和情绪就行了,但是做中长线,考虑情绪没有任何意义,你要考虑的是有没有持续增长的业绩,当下的估值是不是合理等等。
如果你做短线,还考虑基本面和业绩,那就是错配,同理,做长线你还考虑短期的筹码结构和情绪,也是错配。
所以,我们看到短线的很多股都是在情绪来临的时候大涨一下,然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急涨急跌,而有基本面支撑的,往往更有持续性,波动性更小,这就是因为模式不同导致的。
这两种模式,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做短线更加考验对短期市场变化的敏感度,考验对市场热点和情绪的把握,而做中长线考验的是对公司基本面的理解力,以及耐心。
为何很多人很难赚到钱?其实选股这一关就是不及格的,明明自己做中长线,按理说专注于业绩好基本面好的更适合自己,但却还被短线的垃圾股的大涨吸引,导致心理失衡,舍长取短。而很多人被短线赚钱效应吸引,去买热点股,结果在退潮后不知道退出,还用长线投资的方式去死拿,当然会大亏。
综上所述,
在选股的角度,一定要去选择对自己模式有概率优势的股,这个并没有标准答案。对于我们做波段来讲,最好就是选择具备强基本面的方向和个股,在长期大逻辑的方向中(顺大势),选择有概率优势的入场时机(逆小势),这就是我们的概率优势。
另外一点,
这一波资金入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大部分都是借道ETF,科创ETF规模大增,以及近期火热的A500ETF,那么,ETF成分股就会比较受益。什么股能成为ETF成分股?必然是中大市值绩优股,所以,我们还是要选优质股,而不是纯粹的博弈概念。
所以,我们此次股池更新,选股的核心思路依然是:
三季度业绩超预期的、符合产业政策的、逻辑强大的优质股。
我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选股逻辑,更不会跟着市场跑,去博弈概念。对于我来说,投资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
本期股池更新,包括:
科技成长+创新药+新能源+部分超跌低估强逻辑成长股等。
交易层面来讲,
因为市场整体是震荡结构,不要盲目看空,也不要无脑看多,就是“选好股,做波段”。
具体来说,
就是在上面选出的圈子里,选择有买点的介入,然后在卖点退出,不断接力和轮动(不能理解的看这里:
简放盈利思维框架(20221023)
),
一买一卖,才是波段。
买了不卖,缺少“高抛”一环,就和我讲的相差十万八千里了。所以,
下面的交易方法同等重要,否则,有了股池也不一定能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