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委员在政协会上呼吁为国歌立法。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一开幕,担任了两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于海在朋友圈发文:
“十年不变的一个提案:呼吁为国歌立法!尽管至今还没有列入国家立法计划,但是我和众多文艺界委员坚信早晚国歌立法会实现!”
一时间,点赞加油的回复一个接着一个。
于海和国歌之间非同寻常的交集,开始于1970年。那年国庆阅兵,作为联合军乐团最年轻的队员之一,15岁的单簧管演奏员于海面向毛主席站立的天安门城楼和乐队一起奏响国歌。14年后,作为联合军乐团最年轻的分指挥,于海又一次站在了天安门广场,指挥国歌的演奏。而国庆50周年、60周年大阅兵上,他连续两次担任联合军乐团的总指挥,上千名乐手在他的指挥下齐奏国歌。
从此,于海的艺术生涯与国家的重要司礼任务、重大庆典活动连在了一起。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全国两会以及欢迎外国元首来访等重大活动中,他一次又一次指挥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被媒体誉为“指挥演奏国歌次数最多的人”。
同样是高规格的外事司礼任务,看看咱们的解放军军乐团是怎么做的!
于海清楚地记得,1993年12月2日,在乌拉圭总统来访的欢迎仪式上,当他指挥军乐团演奏完乌拉圭国歌准备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来宾队伍中突然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于海和演奏员们都很纳闷,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待来宾欢呼停止后,乐队继续演奏。当晚的国宴上,乌拉圭总统特地找到于海,对他说,由于乌拉圭国歌是世界上最长的国歌之一,在外交场合,很多国家的乐队常常只是演奏其中的一部分,没想到中国的乐队这样完整、准确地演奏了全曲,“这是中国人民对乌拉圭人民最大的尊重!”
对这位朋友的留言,于海委员能痛心疾首地举出好多让他“扎眼更扎心”的例子——有人在婚礼、葬礼、开业典礼上放国歌;国歌响起的庄严时刻,有人却嬉笑打闹、随意走动、接打电话、左顾右盼,甚至衣着不整、置身事外。更有甚者,2007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走“牛”,竟然有人将国歌改编成了所谓“股歌”进行恶搞。
于海表示,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有着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地位。俄罗斯、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早已制定了专门的国歌法,日本、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则将国歌与国旗、国徽一并立法进行规范,而我国在1990年、1991年相继制定《国旗法》《国徽法》之后,却迟迟没有为国歌制定相关的法律,这与我们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正是由于缺乏法制规范,人们才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国歌,践踏国歌尊严的行为也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在自己的提案中恳切地写道:“2004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拥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但是,实现和维护国歌的宪法地位还需要相关宪法内容的实施及其配套的法律制度建设。建议抓紧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通过立法统一使用版本、统一使用场合、规范使用标准等,依法规范国歌使用,确保其得到应有的尊重。”
于海认为,未来的国歌法中应当明确5个内容:一、规范国歌奏唱场合和奏唱礼仪;二、明确国歌乐谱和歌词的标准要求和标准版本;三、对在公开场合恶意侮辱或破坏国歌形象的行为,列出细化的可操作性的惩治办法;四、明确个人、部门、政府对国歌奏唱的具体法律责任;五、把记住国歌、唱好国歌、热爱国歌作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虽然呼吁国歌立法的路走得有点辛苦,但于海说他很有信心。2014年12月,中办、国办专门印发了《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在需要演奏国歌时,前来征求于海的意见。
“很多文艺界的政协委员都来为我的提案签名,表示支持国歌立法。宪法赋予国歌的地位和权威得到法律保护的那一天,一定不会远了!”于海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