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实证是我个人实盘财务计划,目标——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Early Retirement)。不追求大富大贵,但求能够不再担心生计问题,更有底气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放心做那些自己喜欢,却不一定能够养活自己的事情。
有兴趣参考这个实证的朋友建议先看看之前的引导篇,
制定你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
、
和我一起财务自由
。另外这几个资源对于大家理解实证会有很大帮助。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30 岁前积累 500 万人民币金融资产。
计划进度
当前财务自由计划完成度 77.6%(当前资产 ÷ 目标资产),相比于上个月基本持平。收益略回撤,累计收益率 26.67%,浮盈 81.6 万。
预算及储蓄
2020 年度依然沿用 2019 年的预算计划,每个月 2100 欧元的预算。预算节余或者超支会累加到下个月的预算中。
财富积累就是把宏大的目标拆成可执行的每个小目标,财务自由始于最初简单的预算制定和储蓄。
2020 年度计划每月开支 2100 欧元,目前为止实际平均开支 1926 欧元。
这个预算和开支图包括了我们生活的
每一笔开支,包括意外开支
。下图是我们的具体预算分配,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总额上限 2100 欧元是固定不动的。
愿望清单
本来想买的 Apple Watch 新表带,想来想去好像没那么需要,原装表带目前就很好用了,一直带着吧。
愿望清单
和
“致命三问”
是我非常喜欢的两个工具,砍掉不少无用的消费,并给真正需要或者喜欢的东西留下了更多的预算。改善生活的同时,反而降低了总开销。
我比较推荐的工资到手后的优先级顺序:
储蓄/投资,
先储蓄投资再消费
活着,房租水电,基本生活
愿望清单里的重要项目
其他杂七杂八的
我的投资组合
上篇文章我给大伙分享过基金经理谢治宇的基金买入策略——啥也别管,有钱就买。我自己的买入策略一直也差不多,有钱就买点,带着「囤」资产的心态,少去合计短期的涨跌。
投资组合偷个懒,先用上次的图吧,这个月变化不大就不更新了。
最近正在琢磨着怎么改进这一块,让投资组合能够更加方便大伙参考,有主意了再来跟大伙汇报。
感觉路子越走越宽了
话说前两天和朋友聚会吹水,聊到职场不顺利、老板不靠谱之类的话题。小伙伴吐槽「真想撂挑子不干了,可是不去上班就没工资了」。
我当时下意识就接了一句「没有就没有呗」,然后就被大伙一顿嘘,「哎呦,我们不在一个频道了……」
反应了好半天才发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对工资收入的焦虑已经渐渐淡了,为了钱不得不做的某些事儿也越来越少
。这些心态的变化在平时反而不太容易注意到。
最近欧洲不是第二轮疫情又来了,今天德国也开始新一轮“戒严”。假想了一下,假如不是现在,而是 5 年前的我们自己,没有财务自由计划、没有储蓄积累,遇上疫情,不管是心态还是财务可能照比现在都差不少。
对于失业、重新找工作和银行放水通胀的焦虑现在基本都不存在了。
但
在财务自由初期,这些未来的长期回报当时往往不容易被理解,就像之前一位小伙伴留言说的 👇
我凭感觉画了一张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