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运营狗工作日记
做了十年运营,突然有一天觉得应该把经验记录下来,于是有了这个公众号。鄙视鸡汤文和正确的废话,努力整点实在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运营网  ·  2025运营模型.ppt ·  昨天  
运营研究社  ·  深度解析10月抖音精选作者,我们找到了 5 ... ·  2 天前  
91运营网  ·  「小绿书带货」从0-1全套攻略! ·  3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小红书种草与转化实战手册》包邮送,真香! ·  5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利润暴跌95%,收割中产的“投影第一股”要凉?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运营狗工作日记

选择你极度热爱的领域,做一个非标品——我的10月工作总结

运营狗工作日记  · 公众号  · 运营  · 2024-10-30 16:18

正文

整个10月,我都在出差。
在成都、上海、杭州、广州、深圳5个城市,与30位朋友深度交流。
多数是中小创业者,年营收千万级,还有一部分超级个体,或筹备创业。
另外,也完成了3个客户的交付,行业是消费品和大健康。

虽然样本很小,可还是想说:
我见到的这些创业者,肯定是很艰难,但并没有过分焦虑。仍然打着鸡血在拼,对未来有憧憬、有期望。
我们讨论的问题,都是怎么才能把业务做的更好,而不是如何扭转败局。

把整体交流感受总结,分享两个关键点,能代表当下的趋势和问题。
1、超级务实,更强调确定性收益
我们有两个业务方向:第一是咨询,解决企业增长的问题,目标客户的年营收在10亿规模。
第二是会员,中小企业创业者的圈子,提供案例、交流、轻咨询,几百万到几千万营收。
最近的感受是,只做咨询是不够的,完全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必须要陪跑。
有个老板的原话是:知道你们不会承诺结果,我的诉求是教会我们,让我们具备这个能力,只有我自己懂肯定不行,其他高管也要有共识,并且能应用这个理念和模式。
让管理层有共识,且公司具备这个能力,就是客户期望的确定性收益。

可能你会奇怪,都没有承诺最终效果,谈什么确定性收益?
关键是怎么定义确定性收益,也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1)确定性收益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里程碑,关键看客户的诉求。
最近在服务的一个医疗行业客户,诉求是我们规划好线上打法的模式,并把他们带上道,就可以撤出了。
需求很明确,想的也很清楚,我觉得挺好的,执行起来不纠结。
核心我们就做两件事,第一做好规划,第二带上道。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也把团队搭建起来了,能力也具备了,这就是里程碑,是确定性收益
反之,不确定性收益,就是给他们出出主意就走了,飘在上面不落地。

2)确定性收益的测算,不是按照你的逻辑,而是客户的逻辑。
我们的会员项目叫狮途会,想提供的权益是我的轻咨询、深度案例的万字分享、线下闭门沙龙等。
当时觉得形式虽然不新鲜,但参与的人不一样,研究的角度不一样,是有独特价值的。
但有个会员私下跟我说,加入进来就是想获得我身边的人脉。所以他没那么关心我上面提到的权益,而是在乎我这个人,以及加入进来的还有谁
这就是这位会员,对于确定性收益的测算逻辑。
很喜欢这种想得清楚的客户,知道怎么帮他。跟我讲完之后,给他拉了好几个群,介绍了应该是很难得的人脉,这些人是必须要熟人连接才能交流的上。

当然,客户的测算逻辑,也是需要教育的。
我有个好朋友,帮创始人做IP,做得很好。我把他报价做了个除法,开玩笑说:你帮人家拍条视频,要3000块。
朋友马上反驳:不能这么算。你看我的客户之前拍视频,每条也就是两三千的播放量,我拍完以后两万起,这是最直观的感受。如果他不信,我还可以送他两条,看到效果之后,自己就来签合同了。
虽然他也不承诺效果,但他给了一个测算确定性收益的逻辑,是站在用户感受视角上的。

再扯远点。
我突然发现,刘润居然也越来越接近落地实操了。在他年度演讲中,核心在讲解题思路了。
他提了转化客群,提到新中产、农村中老年、一线银发族啥的,然后最后结论是要做精准营销,要做全域,还分享了几个短视频平台的特点。
他之前讲战略讲商业,现在居然讲精细化运营讲全域。这个选题方向,就是在迎合客户需求和趋势,更接地气。
只不过这些话题,真不适合刘润讲。不专业,信息落后也很浅。任何一个讲全域的头部kol,都不会讲这几个群体和平台特点,显得很水。

2、选择你极度热爱的领域,做一个非标品
有个会员,他们是做旅行的,在细分品类里是头部,近几年有10倍增长。
核心就是创始团队特别喜欢玩,也特别有能量,极具感染力。
自己去开发线路,招募和维护旅行爱好者成为领队,让他们带团交付。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特点就是:
创始人极度热爱某个领域,自己就是狂热用户,懂用户需求和感受。
不需要任何调研,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做出一个非标品,先让身边的朋友用起来,再不断迭代。

这个可能是,目前最好的创业方向。
1)创始人懂用户。我们观察到的增长机会,有两个字:细和新。
细,是细分人群。趋势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更分散,比如喜欢的明星、品牌、内容等,都去中心化了,机会就藏在细分领域里。
新,是代际差异。95后和00后是未来消费主力,在他们生活的年代,物质和精神层面都有很大变化,不代入就很难理解。
符合又细又新的人,最理想的就是用户本身,当然要是狂热用户。

2)非标品有相对竞争力。直白的说,前期更不容易被干死。
非标品本身就是差异化,就有定价权,有自己很明确的目标受众,只不过规模很小,而且转化起来不容易。
但在当下这个环境下,总比做饮料咖啡这种标品,更容易存活下来。
上面提到的做旅行这家公司,产品就是非标品。
景点都是现有的,只不过有些比较小众,也有一些他们转化了玩法。比如一条徒步的线,他们把特色变成看星空,配合领队组织的活动,就变成差异化的产品。

把热爱做成非标品,这个逻辑的成立,需要跨越很多障碍,比如:
1)商业价值。很多你热爱的事并没有商业价值,盲目投入耕耘是无解的。
2)规模预期。重度依赖人,甚至依赖创始人本人的模式,无法复制,很难规模化,所以要看你预期想做多大。
3)团队建设。早期员工都是重度热爱者,但在公司业务上不够专业,比如运营、财务、人事等。怎么做好更替,保证团队向上走不散架是个考验。

这种模式也有做大的,比如Lululemon。
Chip Wilson在98年创建的这个品牌,初心就是为了解决女性练瑜伽时的痛点,做了材料和设计的创新,并且依靠同样热爱瑜伽的人做传播,把品牌做起来的,这个故事到处能看到就不赘述。
创始人自己练瑜伽,甚至就是很专业的运动员,所以才看到这个痛点,并且想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和我们的模式完全契合,虽然Lululemon不算严格意义的非标品,但在当时属于细分品类的创新,并没有选择杀入Nike垄断的市场,才找到的生存空间。

再说回来。
这些认知和感受,都来自这个月跑了5个城市,与30位朋友深度交流的感受。

只有面对面,才能感受到的:
1)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大家也没有合适的机会交流。只要把场子搭起来,互相之间的合作非常多。
2)搭这个场子,我可能是最合适的人。除了组织,我大概是一个价值观筛选器,通过我入场的朋友,都聊得来
3)诚恳,没有套路,居然也会是差异化优势。活动后会员反馈,没想到这个局这么坦诚直接,之前参加过不少套路方案的活动。

在这次交流之后,我更有信心把狮途会这个事做好,因为太有价值感了,我自己也很有满足感。
狮途会权益的全部介绍,加入方式见下图,欢迎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