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川大研究生  ·  乐活 | ... ·  昨天  
川大研究生  ·  乐活 | ... ·  昨天  
电商报Pro  ·  拼多多App重大改版,黄峥早有预谋 ·  昨天  
冯唐  ·  3个防止你上头的“人性潜规则” ·  4 天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中国众包平台第一股”一品威客成功上市 ... ·  3 天前  
三亚广播电视台  ·  已确认:全部关闭!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小众副业,收入还行

唐韧  · 公众号  ·  · 2024-11-07 13:0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作者对梁宁老师新书《真需求》的认同,并详细描述了朋友从事的雪茄副业。文章涵盖了雪茄的相关知识、市场现状、消费人群特征以及朋友雪茄副业的运营模式。通过朋友的案例,作者探讨了小众市场的机会以及价值、共识、模式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雪茄知识与市场概述

文章介绍了雪茄与香烟的区别,以及雪茄的原材料、工艺、价格、存储条件和品吸方式。提及全球雪茄产区的现状,特别是古巴雪茄的地位和市场情况。

关键观点2: 雪茄消费人群特征

文章分析了雪茄的消费人群,包括高净值用户和普通上班族等不同背景的人群,并详细描述了他们的消费动机和行为特征。

关键观点3: 朋友雪茄副业的运营模式

文章以一个朋友的雪茄副业为例,详细阐述了其运营模式,包括内容创作、销售路径和用户服务等环节。同时,通过该案例探讨了小众市场的机会以及如何满足消费者的真需求。

关键观点4: 价值、共识、模式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了价值、共识、模式在副业成功中的重要性,并通过朋友的案例说明了这些元素如何相互作用,驱动业务的发展。


正文

这几天在看梁宁老师的新书《真需求》,对里面提到的价值、共识、模式这个结构非常认同。


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做生意,其实核心逻辑闭环就是以上这几点。


昨天我在自己另一个公众号( 二叉叨 )写了一篇文章,聊的是我两个朋友做的小众副业,很多读者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准备再展开说说。


这里只说其中一个,雪茄副业。


可能很多读者对雪茄并不了解,认为雪茄和香烟是同一品类,其实并不是。


雪茄在原材料、工艺、价格、存储条件、品吸方式上都跟香烟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好雪茄还有一定的资产价值。


说白了,稀缺且优质的雪茄是可以升值的,就和好的茅台酒一样,他们都具备资产价值。


前阵子你们要是看了沈腾和马丽的那部电影《抓娃娃》,里面有个镜头就是马丽点燃了一支高希霸,并且说这是在洗手间养的。



之所以说在洗手间养的,其实是一种玩笑,真正的雪茄养护需要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一般是稳定 20 度以及 70% 左右的湿度,而且养护时间越长越好。


所以,即便是同一款雪茄,养护条件和时间的长短就决定了最终的品质和味道。


现在全世界最好的雪茄产区是古巴,古巴品牌里最顶的是高希霸,单只普通高希霸的价格可以上千块,算是一种奢侈品了。


当然,雪茄价格也不都那么贵,除了古巴雪茄外还有非古巴雪茄和国产雪茄。


严格来说,国产雪茄也属于非古雪茄,所谓非古,就是除了古巴以外其他国家地区产的雪茄,比如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美国等。


光凭这一点,也能体现出古巴雪茄的地位。


国产雪茄的价格没那么高,低端的有一二十一支的,高端的也有几百一支的。


说是低端雪茄,但从价格来看已经比很多单盒香烟要高了。


那么问题来了,雪茄的消费人群是不是都是高净值用户呢?


其实不是。


这里我就要给你们介绍下我那个朋友做的副业了,从他分享的数据来看,我觉得对你们会有所启发。


他算是高净值人群,因为本身就是一家公司老板,忙碌之余有抽雪茄的习惯。


偶然一次抽雪茄的时候,闲来无事的他把那支雪茄的品牌介绍、抽吸方法、味道描述拍成了视频发到抖音上。


几天之后再打开抖音,发现这条视频竟然有 13 万的播放量。从评论区看,很多人都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有问价格的,有问在哪买的。


接下来,他又陆续拍了很多类似的视频发到抖音上,慢慢也积累了一些粉丝,目前粉丝总量有 2 万多。


你们可能觉得 2 万也不多啊,但如果我告诉你,他靠这 2 万粉丝可以实现单月销售额 40 多万,是不是觉得很惊讶?


他的路径并不复杂,开了家烟酒实体店,申请了雪茄销售执照,去厂家批发拿货,然后私域销售。


懂的读者应该知道,烟草类产品是不允许线上销售的,但他的模式属于门店经营、线下出货、快递代送,线上只是一种沟通,并不是在电商网站上销售。


回到前面的问题,到底是谁在消费雪茄?


这里面一定是有高净值用户的,据他描述,这些人占比大概只有 5% 不到,单次消费金额高的可以上万,曾经有个客户一次买了 4 万块钱的雪茄。


这些人一般都是老茄客,有实力,而且也是古巴雪茄的忠实用户,客单价很高。


剩下的大多数人里,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雪茄新手。从年龄划分来看,25 到 35,以及 40 到 50 岁的人居多。


其中,男性占比超过八成,地域则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这些人的用户画像并不是高净值用户,有很多就是普通上班族或者做生意的,他们接触雪茄纯粹是兴趣驱动,想尝试,所以在网上搜索这方面的内容。


比如,30 岁的上班族平时不抽烟,但是朋友聚会或者唱歌时他会带上几支雪茄派给朋友们,哪怕是从没抽过烟的人,抽雪茄压力也不会太大,因为雪茄是不能过肺的。


抽烟的人知道,烟气过肺才能体验到烟的味道,但是雪茄是吸入口腔后直接吐出去,不能过肺。


再比如,人到中年的打工人周末点上一根雪茄,在一个阳光的午后放松自己。


还有,一些过去拼酒的饭局也改成了雪茄吧的聊天局,KTV 局和狼人杀也改成了清吧雪茄局。


这些,都是我从他的口中得知的,类似的用户画像还有很多。


需求和供给的匹配,此刻就成立了。


他拍摄的内容有很多都是适合新手的,也有面向老雪茄客的,主打一个真诚和内容普适化。


我查了下数据,中国 2023 年雪茄市场规模已达到 447.64亿元,相较于 2021 年的 153.98 亿元有显著提升,而 2017 年时国内雪茄市场规模才 73.76 亿。


足以可见,这几年单一市场的增速是很快的。


市场规模 =  需求总量 x 客单价 x 复购率。


需求在增长,客单价高,有复购率,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所以他也是看到了这里面的小机会。


按照价值、共识、模式这个结构来看,这个收入还行的副业又是怎么成立的呢?


他提供的价值包括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既有内容,也有产品,还有陪伴属性。


更关键的是,他提供的产品相比传统渠道有价格优势,说白了就是量大价低。


受众群基于兴趣和认可与他达成共识,这种共识本质上是一种信任。


模式是他的商业闭环,前端内容、后端销售、中间是服务,只要持续有内容产生,就能驱动这个闭环运转。


那么,雪茄消费者的真需求是什么呢?


是追求高端?


不是。


我觉得,是需要一种 高端感


这些人之所以不去选择香烟,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抽烟有害健康,抽烟是被排斥的,抽烟是不能进室内的。


所以,抽烟并不高端,更没有高端感。


相反,雪茄本质上也是烟草,但是因为原材料、工艺、价格、品牌、抽吸方式的不同,让它具备了社交价值和资产价值。


这一点,和茅台是类似的。


很少有人天天喝茅台,也很少有人天天抽雪茄,他们的真需求都是高端感、社交价值、资产价值。


看到这,或许你们也看到了一种模式,就是去做小机会、面向小众人群、满足小需求。


一件事能做成,是因为有受益者。


一件事能做大,是因为有很多受益者。


小众并不代表小,大众未必有机会。


推荐阅读:《 卸载抖音,没用!
················· 唐韧出品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