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舆情管家
专注于网络舆情与信息安全服务的第三方智库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雷诺就出售日产股份重启与富士康的谈判 ·  3 天前  
罗辑思维  ·  2025年,钱从哪里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舆情管家

支付宝现文案风波 “丧”营销不等于“刻薄”

舆情管家  · 公众号  ·  · 2017-09-29 18:02

正文

好的广告文案可以让企业迅速获得网民认可,但是不好的文案也会让公司瞬间陷入危机,如何避免“雷区”以及应急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迅速爆发的舆情危机

9月28日,蚂蚁金服联合16家基金公司推出了一组GIF海报,主题是: #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 ,经过微信文章《支付宝新文案,太狠了》曝光之后,迅速引发舆论对支付宝的质疑。

随后,支付宝发声明称,该组广告在未经支付宝许可下,借用支付宝名义展开营销,支付宝表示,已经要求相关方删除广告并消除影响。

同时,也引发了其它次生舆情。

随后,网易财经发表了文章《支付宝否认参与扎心文案 基金公司:就是他们搞的》,基金公司和支付宝之间眼看就要陷入“自说自话”的对立局面。

迅速而积极的舆情应对

两个小时之后,9月28日17时,支付宝马上对次生舆情进行了回应。

网民接受度较高。

9月28日19时,@蚂蚁财富 发声明道歉,对文案事件负责。

此外,网易财经的新闻报道,包括其它门户网站都做了删除处理。一天之内,“支付宝新文案”舆情就经历快速爆发又快速消退的大起大落。

网民观点

[“穷”不需要谁“原谅”]

我穷了,我自己和家人用的节约了,我吃得简单了,用得便宜了。我穷了,并没有去给其他人增加麻烦,我没有去向任何人乞讨,更没有向马大首富乞讨,我除了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原谅,我并不需要其他任何人的原谅。蚂蚁金服,我不欠你一分钱,也不曾给你带来任何困难,我穷但我不需要你和其他任何人的原谅。 (微博网友 @时光薄凉201703

【道理是好的】

文案不错,句句扎心。(微博网友@ 评论总沉底

太切身实际了,这比鸡汤好喝多了。(网易网友 @ 信了你的邪

【道理是好的,但是没必要说出来】

尽管是事实,但是没有必要大规模说出来,就像你跟你的朋友说“你真肥”你觉得合时宜吗。(微博网友 @冰镇西瓜汽水

【凭什么说和支付宝无关】

独立公司?我就想知道财富什么时候独立了?因为是众诚带领所以归到网商了? (微博网友 @snowwinner

【其它】

他这种文案本来是想写出诱导性的,没想到写成了歧视性。(微博网友 @DLHouse

媒体意见

王小波有一个说法,叫“拿肉麻当有趣”,讲的是人的品味。品味这件事,差之毫厘,就谬以千里。一个人(机构)的品格也是一样。拿这组文案来说,他们的本意可能是用残酷的“现实”来刺激人们重视理财,但结果却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朝穷人丢石头的势利鬼。

——澎湃新闻网《广告段子手们,不能为了刷屏营销就啥也不管不顾》

说到底,所谓“营销”,就是要让消费者在看到文案时即便知道说的是自己,也能会心一笑,形成认同,喜欢之后才能转发。如果文案只是在表达嘲讽、突出歧视,也只会遭遇用户的抵制与批评。丧营销与毒鸡汤只有一线之隔,但这组营销文案,错就错在自作聪明,用力过度。

——新京报快评《“年纪越大越没人会原谅你的穷”,是把“营销”玩成恶意满满的毒鸡汤》

是什么在影响意见格局

1.企业形象长久的经营。 在此次事件爆发之初,支付宝及时进行了辟谣,效果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辟谣内容是否真实,语句是否没有偏差;另一方面则是企业以往形象。

在辟谣上,支付宝表示,“支付宝没有授权”,还强调“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被认真对待”表明态度,不支持文案中“值钱至上”文化。部分网民也表示,“确实不像支付宝的说话风格”。

事实上,@支付宝 官博自开通以来在网上和网民频频互动,亲和感十足,日常发布的微博内容,也以切合当下年轻人的“活泼、诙谐”为主,得到网民亲睐。

2.舆情控制能力强。 在事情爆发之时,次生舆情发酵,基金公司发声和支付宝说法相左,到底谁说了真话的舆论争议点和爆发点也凸显。但是,就在一切冒芽之际,支付宝以迅雷之势开始了辟谣、删帖处理,以及发函基金公司统一口径。在网易财经报道被删除之后,没有其它报道跟进,负面舆情开始削弱。

到9月28日晚上19点57分,@蚂蚁财富 发声解释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澄清此次事件确实与支付宝无关,两家公司作为独立的子公司运营,支付宝并没有看过文案;其次,也对基金公司表示抱歉。

事件到此基本告一段落,网上关于文案内容的探讨仍有余音,部分网民认为“文案只是说了大实话,部分人玻璃心了”,也有网民觉得这种文案的“价值观”有问题,但是已经基本与支付宝无关了。由此,可以窥见阿里集团在线下以及媒体公关处理上强势、果断的应急能力。

引申:“小确丧”文化

在“支付宝新文案”的背后,蕴含着国内新兴的“丧”文化。关于其兴起的源头,一则说,是来源于“葛优瘫”引申出的一种“新垮掉的一代”文化;另外也有媒体表示,“小确丧”文化衍生于春上春树的“小确幸”,即,微小而确定的幸福,一种类结构的反意境词语。

但是不可否,在现在的年轻人当中,“心灵毒鸡汤”显然比“心灵鸡汤”更受到网民青睐。“小确丧”也确实因为其更“直面现实”而受到网民青睐,但是正如网民所说,“我自嘲可以,你千万别嘴贱”,此次文案在处理上,显然“直面现实”的立意有了,也很容易引起网民共鸣,却没能在意境上“升华”,最后变成“刻薄的嘴贱”。

本文版权归中正舆情机构所有,如有转载,请勿修改,并须注明文章来源:中正舆情管家,及微信公众号ID:yq_Butler

为组织提供大数据精准价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