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川大叔
相处关系助推者,生活不易;伴你成长,治愈所有不开心。让更多的家庭越来越幸福!
51好读  ›  专栏  ›  南川大叔

你朋友圈的照片,正在被人拿去招嫖

南川大叔  · 公众号  ·  · 2019-01-09 21:03

正文


文:怕怕君

来源:怕怕安全情报局(safepapa007)






“只要自拍够好看,生活就难不倒我”。


但是你美美的自拍,可能正在被别人盗去招嫖。



华西都市报发微博道,近日网友爆料,有人冒用自己的照片在探探上招嫖。


随后记者调查发现,网上存在一条收集买卖照片的灰色产业链,专门有人收购和出售各种女生的生活照。


在某宝上只需2.88元,就能买到“丰胸前后对比图”373套。



这些照片都是来自于我们平时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各大社交平台上发的自拍。


商家不用费心一张张照片去保存,网上有非常多的工具,可以在多个社交平台批量收集图片,工具甚至完全免费。


只需在软件中输入微博用户的相册网址,软件就会自动下载用户所发布的所有图片。


软件还可以选择要抓取的微博用户图片数量:比如说在软件中输入“抓取1-3页图片”的选项,软件会自动识别,只下载相册前三页的图片。


批量抓图工具


这些照片虽然经过盗取后像素有些粗糙,但五官都清晰可见。


除了售卖丰胸对比图外还有美白、祛痘、瘦身对比图。



2000多张照片+100多个视频,售价仅仅5块钱。


但它们给买图者带来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的利益。




王素(化名)是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姑娘,有一天她收到朋友微信说在一个交友平台上看到有人用她的照片招嫖。


随后朋友为了打探清楚对方的身份,伪装成“客户”和那个化名为小红的姑娘聊天。


聊了没多久,小红就发来一个微信号,加好友后,小红表示可以提供有偿性服务,单次八百元,包夜一千二。



小红冒用的照片,都是王素平时发在朋友圈的。


但她表示并不认识这个叫小红的姑娘,还好这次是熟悉的人碰到了,相信对方是冒用自己的照片。


但如果是不太熟的人看到,恐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何况这种事本就犯法,如果无法证明照片是被冒用,可能还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更何况还有很多骗子并不满足一次八百、一千的“小买卖”。



直播火速流行开后,很多姑娘找到了新的职业方向,做起了网络主播。


小奥在直播平台有30多万的粉丝,微信也加满了5000人。


不直播的日子,她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日常照片跟粉丝互动,有一天她逛淘宝的时候,偶然发现自己的照片被人放上去售卖。


从2014年她开始直播,到2017年的将近2500张照片和172个视频全都有,并且交易量已经高达783人。


意识到信息被贩卖后,姑娘把社交网络上的照片全部删除。


但是为时已晚。


她的照片已经在各大社交网站蔓延,征婚交友网站上也有不止一人拿她的照片注册用户。



冒用他人信息征婚骗钱的例子不在少数。


今年4月份南京一名22岁的姑娘杨某(化名)冒用青岛一位主播的照片,通过社交媒体、游戏平台等渠道认识男性网友,先后从5个省份,10多名网友身上骗取60多万。


随后用这些钱给自己买了一辆宝马,进一步包装好自己继续行骗。


而得知她被抓后,很多受骗的男网友还不相信她是个骗子。



微商团队就更不用提了,有的商家在出售照片的时候,都标有参考日期和文案,方便客户发朋友圈。


买家还可以定制照片或视频,抹去来源转格式加字幕等。


为了让角色逼真,有的商家还提供变声软件,即使对方要求语音电话连麦,这边的抠脚大汉也能用萌妹子的声音继续蒙骗下去。


高端配置的商家还提供专门的配音服务。你要她说什么,她就一句一句录下来给你,按条收费。


这条灰色产业链就这样慢慢地完善充盈了。





自己的照片落入这些人的手里,就像自己被不断克隆后去肆意妄为,闯祸生事。自己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无助又委屈。


照片里的姑娘可能刚刚开始大学生活,就被印在色情小卡片上,塞进一个又一个宾馆酒店的门缝中。


刚刚新婚沉浸在幸福中的小女人,毫不知情“自己”已经被注册在相亲网站上。


刚刚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妈妈,被各种淘宝店家、美容机构P成“减肥前vs减肥后”、“丰胸前vs丰胸后”……


姑娘因照片被医疗机构盗用,诬陷其被治疗“不孕不育”,被丈夫赶出家门


纵使我们的眼睛有5.76亿像素,但却终究看不懂人心。


除了被别有用心的人盗图盈利外,甚至还会引来生命危险。


各大社交媒体在用户发送图文时都可以选择现实所在位置。


我身边也经常有喜欢到处“打卡”的小伙伴,在家里发朋友圈的时候还会定位到家里的位置,出去玩就更不用说了,一天的行程都明明白白地贴在网上。


两年前有一则新闻,当时一家人出国旅游。


结束后高高兴兴到家一开门瞬间都愣住了,家里5个名牌包、7件铂金首饰等价值超过10万元的东西,都被一扫而空。



随后调出警卫监控发现,作案的是之前在这家工作过的保姆。


她看到前雇主晒出一家人在国外吹着海风晒太阳的照片,于是放心的进来“扫货”。


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设计平台提供给我们分享生活、心情的环境,也为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眼睛,提供了一个窥视我们的机会。


在利益驱动下的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防不胜防。


于是社交诈骗、肖像侵权事件频频发生。


我们的隐私都在互联网上裸奔。




事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前都是故事,但其实它们离我们只差分毫。


分享一个自己的真实案例,刚毕业的时候我在一家媒体公司上班。


要同时对接客户和第三方,所以会在朋友圈发一些工作项的内容,其中也包括自己的行程位置安排。


有一天晚上工作到很晚回家,第二天一早7点多又出门上班。


到公司8点30发了条朋友圈称:“上午有重要会议不方便接听电话,有事可微信留言。会议结束后会尽快回复。”然后就把手机放在工位上去了会议室。


再拿到手机已经是上午10点30左右,上面有10多个未接来电,分别是我爸妈和一个未知号码。



刚要给我父母回拨,那个未知电话又打了进来。


接听后对方问到是xx(我的名字)吗?


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对方说:“我们是xx(我家附近)派出所的,您母亲在我们这里,今早有诈骗电话冒充您,威胁您母亲实施诈骗。”


我赶到警局后,看到我妈瘫坐在椅子上。


脚上还穿着拖鞋,据民警转述说,我出门后大概一个多小时,我妈妈就接到电话,对方称已经将我绑架,如果不按他们的要求做,就会给我注射毒品。


接着我妈就听到我的哭喊声,要她救我(据我妈说那个声音就是我的),随后对方要求我妈不能挂电话,立即去银行打10万元到指定的账户。


这期间都不许挂电话,只要电话挂断他们就会给我注射毒品。



当我妈慌乱地拿着银行卡跑到银行时,由于电梯里没有信号电话已经断开,期间她给我打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她就更相信我是真的被绑架。


于是到银行后,慌乱地抓住银行职员哭着要打钱。


好在银行职员发觉有些不对,安抚了我妈并打电话报警。同时回拨给了对方,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最后打到对方关机都没有回音。



在我和民警对时间线的时候发现,骗子打电话的时间,跟我发朋友圈前后相差不出10分钟。


根据推断很有可能这个人就在我朋友圈中,看到我那段时间无法接通电话所以利用这个空档行骗。


至于我母亲说的很像我的声音,可能是我平时在朋友圈会发一些说话的声音,对方截取后编辑成的(加上人在慌乱中不容易辨别真假)。


银行的工作人员查了下对方的账号,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并且不是本地账户。后来想了想可能是微信中的微商也说不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