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知乎瞎扯|一句话的信息量能大到什么程度? ·  3 小时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small ... ·  2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看到大批tiktokrefugee涌入,但你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全靠同行衬托?这一局,马斯克的星舰输给了贝索斯的新格伦?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25-01-17 21:00

正文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1 月 16 日下午,由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创办的私人航天公司蓝色起源所研发的可重复使用大型运载火箭新格伦火箭在多次推迟发射后,终于进行了首飞,首次试飞就成功入轨;

紧接着,1 月 17 日上午,由马斯克创办的民营航天制造商和太空运输公司 SpaceX 进行了星舰第七次全系统联合发射测试飞行,再度上演「筷子夹火箭」回收,但原计划绕地球飞行并降落在印度洋的星舰飞船,却停止发送遥测数据,与地面团队失去联系;

较戏剧的是,蓝色起源和 SpaceX 都为美国商业航天公司巨头,双方都推迟过发射时间,但却在前后一天分别进行了火箭发射。

这其中难道是有什么特别含义吗?两支火箭的发射会对美国商业航天竞争带来什么变化?

从新格伦火箭首飞中,能看出其有多大实力?发射过程有哪些精彩内容值得关注?

星舰第七次试飞一级再度上演「筷子夹火箭」回收,二级失联后解体,这场发射是成功还是失败?

跟着答主回答一起看看吧。

   


新格伦火箭首飞展现出怎样的实力?


| 答主:吕坚豪

火箭高 98 米,相当于 30 层楼高,其中整流罩直径 7 米、高 21.9 米。直径 7 米的整流罩是真的大呀!里面的体积更是两倍于之前在用的较小的五米级整流罩。新格伦主要是能把载荷打到高轨,可以携带超过 13 吨的载荷到地球静止轨道(GTO),将 45 吨的载荷运送到低地球轨道(LEO)。一级由 7 台BE-4发动机组成,每台发动机都可重复使用的,海平面推力为 2,450 千牛,助推器设计为至少 25 次回收。它是迄今推力最大的采用富氧分级燃烧循环的液氧甲烷发动机。

一个简单的对比图,可以看出它有多大

SpaceX 已经垄断了美国商业航天的市场,去年 SpaceX 发射了 134 次,超过全球航天发射总数 259 次的一半,放眼全球,SpaceX发射数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射数加起来都多,这是很恐怖的。如果新格伦能在星舰技术成熟之前大规模投入使用,就有打破垄断的可能。


| 答主:九乡河龙牙

新格伦对于蓝色起源来说可能是「一发定生死」,这个生死不是贝索斯的,而是蓝色起源这家企业的。

蓝色起源的新格伦火箭研发进程类似传统航天巨头的进度,因此哪怕媒体和观众看热闹,贝索斯对这种"十年磨一剑"的发射失败容忍度是很低的,正如蓝色起源掌舵高管自己所言,本次试射目标下限是入轨,目标上限是一级回收,否则贝索斯的怒火将会是难以置信的。此次发射其实最大的亮点还是贝索斯亲临指挥室,这意味着在此次成功首飞后,贝索斯大概率是要加大投资力度了。蓝色起源能够成功入轨意味着这是一枚成功的运载火箭,至于一级回收失败还需要后续的多次发射中不断调整了,首飞就晋级全球前五确实算得上是一个成就,希望蓝色起源和贝索斯能给予马斯克和 SpaceX 最强的压迫力,新格伦的回收成熟后,柯伊伯卫星星座估摸着也会向低轨大规模部署,一场竞赛拉开序幕。



星舰第七次试飞是成功还是失败?

2024 年星舰的表现相当抢眼,而一再延后的第七次发射又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就在新格伦火箭发射入轨的十多个小时后,星舰第七次发射助推器成功回收,筷子夹火箭的经典再现固然让人振奋,但随后的上面级失联自毁解体却让关注者似乎难掩失望。


| 答主:烈焰双雄

一次回收是验证,两次回收是成熟。

星舰助推器的第二次成功回收毫无疑问证明了星舰路径的完全可行性,但是星舰二代飞船出现了之前完全没有过的状况,直接太空失联。甚至发射的时候,就有外部蒙皮脱落的状况出现。

一代已经成功返回两次,二代只要分析数据总结原因事情就不会难办,如此路径在过去的十年里已经被空察重复了无数次,这点事情牢马还是能搞定的。但是——

但是,这种程度的失败可是够总结复盘一段时间的了。


| 答主:吕坚豪

「星舰在上升燃烧期间发生了快速意外解体。——果然是直接炸了!今年开门黑,出了这么大的事故,估计马斯克也要当鸽王了,第八飞可能不会很快进行,已经可以想到 FAA 又要搞事情了。

可以说这次非常拉垮!因为这次90%的内容是放在星舰上面级上,太抽象了,第二代星舰就整个这玩意?好吧,这次试飞算是完全失败!」


| 答主:Corbicula

目前有多架航班因为星舰计划外解体再入停航或改道,这种后果可能意味着星舰大概率会被暂时停飞,接受调查并改进,可能会是一次比较漫长的间隔。


| 答主:Benedict S

目前有多个视频发出,在波多黎各附近观测到大量碎片……

总之是有点难受啊……不过流星雨倒是挺漂亮的。



两支火箭的发射会对美国乃至世界商业航天竞争带来什么变化?


| 答主:太空那些事儿

2024 年全球一共进行了 261 次轨道级发射任务,比 2023 年的 223 次增加了 17%,其中仅 SpaceX 就完成了 134 次发射,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射总和还多。未来,当新格伦在美国年度火箭发射数据上占有一席之地时,或许发射市场才真正迎来变数。

除了蓝源之外,火箭实验室 Rocket Lab 和相对论空间 Relativity Space 也在开发大型回收复用火箭,以争取国家任务。

2024 年 6 月,美国太空部队(U.S. Space Force)宣布,已选择蓝色起源、太空探索公司、联合发射联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三家企业,作为国家安全太空发射第三阶段发射服务项目。2025-2029 财年,这三家公司将获得价值 56 亿美元的合同。

也许对于航天公司,交付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只有造出了高性价比的火箭,才可能会有匹配的订单。对美国航天来说,继 ULA 火神之后又新增了一型「有力」火箭,等于多了个「装鸡蛋的篮子」,也一定程度上帮助美国航天分担了系统性风险。虽然蓝源现阶段还难以撼动 SpaceX 的市场地位,新格伦火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高频次交付和发射验证。

但应看到,新格伦的加入,将进一步强化美国在太空发射的领先优势。


| 答主:中国航天报

近年来,SpaceX 公司在西方航天发射市场上占据了近乎垄断的绝对优势。「最强挑战者」新格伦火箭除了分享美国保密军情发射任务外,在其余市场上尚且只是「夹缝中求存」,那么西方其他新型火箭的市场前景如何?背后体现了研发者怎样的考量呢?

欧空局的阿里安 6 火箭堪称「生不逢时」,预计更多将依靠欧盟官方主导组建的通信星座、导航星座和一系列科学卫星订单,维持基本运转。后续,阿里安 6 火箭或许会衍生出运力增大型、载人型、试验性在轨加注推进剂型等,努力维持欧洲航天产业生存和进步。

日本 H-3 火箭的处境与阿里安 6 火箭类似,承担着维持日本航天产业发展的根本使命。此外,利用国际形势变化机遇,通过「发掘」中东和欧洲客户市场,日本 H-3 火箭赢得了一些价格不菲的深空探测任务、通信卫星发射任务订单。

在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新一轮月球和深空探测大潮涌动之际,欧空局和日本航天机构「抱团取暖」,希望拓展一些航天发射市场,涉及商业空间站建设、多用途大中规模星座组网、颇具特色的中小型深空探测任务等。同时,双方正在加紧研发新一代可回收复用火箭,希望在美国可回收复用火箭的压力下提升竞争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西方多国商业航天力量正在积极投入小型火箭研发工作,希望借助火箭结构和发动机设计、推进剂组合、3D 打印增材制造等工艺、发射装置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小型火箭筹备运作周期短、应急发射能力强等优势,避开猎鹰系列火箭乃至「星舰」的大运载量任务优势领域,赢得更多军民客户的快速响应发射订单。

在此基础上,这些商业航天新势力正在朝着两个方向积极拓展业务:一方面,少量修改小型火箭,推出亚轨道火箭,争取军方和商业客户的特殊试验任务订单;另一方面,美国火箭实验室公司、意大利 Avio 公司、西班牙 PLD 航天公司等希望借鉴 SpaceX 公司的产品升级路线,利用技术革新成果,发展综合成本更低的可回收复用大中型火箭,从今年起将陆续尝试首飞。

总之,随着创新技术进步、太空开发推进和社会资源大量涌入,以「新格伦」为代表的各国新型火箭仍会不断投入市场,为国际航天发射市场带来更多精彩。


最后,你更看好哪家公司的火箭呢?蓝色起源会打破美国商业航天的竞争格局吗?

评论区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