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高德在救援迷路驴友、高速公路塌方事件以及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等事件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卫星求救功能、实时数据反馈等技术手段,高德成为一张连接人与路的'活地图',并致力于技术公益,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通过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队员张风奎利用高德卫星求救功能发出求救的案例,展示了高德在紧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专业机构Quest Mobile的数据,高德MAU已达8.1亿,其能及时发现反常并有效引导用户,是基于实时数据反馈的能力。
通过轮椅导航、一路护航等功能的推出,展示了高德在满足特殊人群需求方面的努力。这些功能的开发体现了高德的技术实力和公益精神。
从参与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的建设开始,高德团队形成了公益共识,并持续投入人力和财力进行技术公益,体现了其理想主义精神。
9月
初
,驴友圈里流传开
一则
西藏
迷路
驴友获救
的消息。
救人的是
蓝天救援队
,他们在
高德卫星求救功能
的
协助下,
帮助驴友成功脱险。
这名驴友在哲蚌寺后山徒步时迷路,陷入绝境后报警。西藏蓝天救援队火速抵达现场,开展救援。经过评估,急需大瓶氧气、担架等物资。他们使用高德“卫星求救”功能,请求第二梯队支援,把5个小时的上山时间缩短了一半,用最快速度帮助驴友脱险。
作为“四大国民级App”之一,高德这些年时常作为“救人神器”被人们提及。“救人”背后,关乎产品技术的逻辑,也关乎互联网平台的价值。
图|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队员张风奎利用高德卫星求救功能向第二梯队发出求救
人们
上一次
听说导航软件救人的故事,是
在
某
高速
公
路塌方
事件中
。
有司机发布视频称,
“感谢高德救命之恩”。
当天凌晨,高德系统检测到事发地
车辆
速度骤降
、急刹,便发出语音播报提醒用户注意。
当时天色暗黑,司机普遍处于疲劳状态,如果没有外部提醒,很难避开那个“大坑”。一位司机劫后余生,在社交媒体上说:“高德导航救了我,它提示前方发生事故,让我减速。”
图 | 一
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感谢高德
“救命”
高德之所以能发出“救命”提示,基于它巨大的用户规模。很多人不知道,高德已经跻身中国“四大国民级App”之列。根据专业机构Quest Mobile的最新数据,2024年二季度,高德MAU(月活跃用户)已达8.1亿,仅次于微信、淘宝、支付宝,比抖音还高。
微信连接人与人,淘宝连接人与商品,支付宝连接人与钱,高德则连接人与路。
在那次高速塌方事件中,高德能及时发现反常,是基于实时数据反馈;能有效引导用户注意,也是因为大量司机当时开着高德,收到了预警提示。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用高德的人越多,高德提供的信息就越准越快,就能把更准更快的消息发给更多人。
高德是物理世界在网络空间的数字化映射,本质上就是一张8亿多人组成的“活地图”。
8亿的用户规模很大,近年来高德团队却把更多精力花在了少数人、少数场景上。比如2022年底,他们开创性地上线了“轮椅导航”;又比如,更早之前他们推出了“一路护航”功能。
2022年10月25日,阿里的残障员工和无障碍志愿者找到时任高德总裁刘振飞,提出能不能为残疾人朋友做一个“轮椅导航”功能。
仅仅用了1个月时间,“轮椅导航”就在高德地图App顺利上线。无论是腿脚不便的残障人士,还是拄拐杖的老人、推婴儿车的宝妈,在这项功能的帮助下,都能很好地避开台阶、天桥等障碍,更顺畅地出门。
目前,“轮椅导航”已经覆盖全国53个城市,累计为用户提供约1亿次无障碍路线规划。今年8月,高德又升级了“无障碍导航”,全新上线视障导航和听障信息指引,为1700万视障人士出行提供辅助。
满足一群人的需求,往往是从帮助一个人开始的。2018年,初中生宇泽随家人在内蒙旅游时,意外遭遇车祸,急需转院至北京接受治疗。有高德员工看到北京交警的公告后,第一时间进行沟通,并组建了虚拟工作小组。
他们通过算法能力,为救护车自动精准匹配路线,并利用LBP(基于位置的推送技术),即时向附近车辆发出语音播报,提醒大家提前避让。在医护人员、交警、高德等各方的护送下,为宇泽多“抢”到了两个半小时的宝贵时间,顺利转院。
事后,高德的这个虚拟工作小组并没有解散,他们开始盘点技术、优化方案,2019年推出了“一路护航”功能。公开报道显示,“天津120”试用1个多月时间,护航600余次。
对于这些功能创新,刘振飞曾在一个公开场合说:“我是干技术的,阿里百分之七八十的员工都是技术人员,用技术做公益是我们的优势。”用擅长的事做善事,这便是“技术公益”。
图 |
高德使用
“一路护航”帮助
先天性脑积水的一岁宝宝霏霏
转运至北京
从“一路护航”到“无障碍导航”“卫星求救”,高德团队做技术公益,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和财力,并不会带来商业上的回报。企业要长期做不赚钱的事,就必须先形成共识。高德的这个共识,是从2015年投身“打拐”开始的。
2015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司庆当天,马云提议每个阿里人每年起码做3小时公益志愿服务,“它关乎我们的内心,关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两个月后的某一天,阿里巴巴员工魏鸿带回了一个来自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的想法。“打拐办”希望能够在阿里的帮助下,建设一个“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也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团圆”系统。
2015年11月25日,阿里巴巴成立“打拐办”,在内部广发英雄帖,招募志愿者。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再到上百人,阿里巴巴“团圆”志愿者团队迅速壮大。经过他们半年的努力,2016年5月15日,“团圆”系统正式上线。
图 |
阿里巴巴首批
“团圆”系统志愿者
“团圆”系统发挥了阿里旗下淘宝等平台的流量能力,也全面使用了阿里的各项数字技术能力。
志愿者中有
不少技术骨干来自高德
,
为了提高
儿童失踪
信息推送的精度和效率,
他们研发了
独家的
LBP(基于位置的推送技术)
,对最终实现
找回率
的最大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
公安部打拐办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4年5月15日,“团圆”系统
找回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