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自 Борщ на мясной основе。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1131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作者:Flora,本名傅蕾。喜爱文艺的狮子女。大学本科国际金融,在银行业工作多年,后出国转行,现居澳洲悉尼,公司注册会计师。爱读书,爱旅游摄影。业余喜欢写作涂鸦。
前言:两周前,一诺发了一篇文章《一诺:和我工作一年?》,召集志愿和我们一起做事儿的伙伴,大家的反响很热烈,我们邮箱至今收到了一千份左右的申请,几乎篇篇都非常真诚,在此感谢大家的厚爱。申请信还在处理中,保证每位朋友的申请都会被认真对待,还请大家耐心等待一段时间。今天在文末发起了一个小投票,欢迎报名了一诺Fellow的朋友有空来填一下。
罗宋汤是发源于乌克兰的一种浓菜汤。十月革命后由俄国人传入上海,发展成一道独具海派特色酸中带甜,甜中飘香,肥而不腻,鲜滑爽口的西餐汤。主要原料:洋葱,马铃薯,胡罗卜,包心菜,牛肉/牛筋,大蒜,番茄,番茄酱,盐,黑胡椒,豆蔻,橄榄油等。
我父母都是洋派的上海人,我们是喝着罗宋汤长大的。当然,我们家的罗宋汤是因地制宜,一再改良的。比如说没有牛肉/牛筋,会放排骨,猪脚,或鸡肉。不管放什么都好吃!尤其是冬天,一家人围着那红红绿绿,有肉有菜,香气扑鼻的热汤,顿时觉得五脏六腑都给熨的服服帖帖。
我爱吃罗宋汤,也爱做。把那五颜六色的东西依次倒在锅里,看着它们在那里翻滚跳跃,心情都会好起来!老公很不理解,说:你怎么总爱做这一种汤?我会很受伤的回他:你懂什么?是啊!他懂什么。这浓浓的汤里有我太多青春的回忆。
二十多年前,李青,萍萍,王珏和我在同一所大学。萍萍和我是大三的学生,她外语系,我经济系。王珏和李青是外语系新来的青年教师,两人同宿舍。因缘巧合下,我们四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萍萍和我性格截然相反,一个文静,一个外向。她是地道的广东人,却有着南方人少见的豪爽和大气。模仿能力超强,属于那种自带相声体质的人,哪里有她哪里就有欢笑。任何人,事经她惟妙惟肖的学来总能让人捧腹大笑。我们俩属于一见钟情。
萍萍的爸爸是家中独苗,妈妈一口气生了七个闺女,她排行最小,号称七仙女。她第一次到我家就把我妈逗的哈哈大笑,说她太好玩了。后来家里一有什么好吃的就鼓捣我:去把萍萍叫来吧。更可气的是,我妈顾不得自己的女儿还名花无主,热心的给萍萍介绍男朋友,而且让我去捎话。
认识王珏是因为爸爸。两人是上下级又是人大新闻系的校友,多了很多谈资。受爸爸影响,我对学新闻的人总是抱有莫名的好感。那时我成天不务正业,看了好多乱七八糟的书。一次不知怎么跟王珏聊起《厚黑学》和《菜根潭》,她的一些观点让我很受启发,立刻引为知己。
第一次见李青是在外语系的走廊上,印象极为深刻!她穿了套款式新颖的黑白波点小套裙,亭亭玉立。一头乌黑的秀发随意的披在肩上,衬托着那张无懈可击,青春洋溢的脸。我一时都看呆了。“哪来的美女?”向边上知情人一打听,原来是上外毕业新分来的四川美女,叫李青。确实名如其人,远远望去,她浑身上下都有一种清水出芙蓉的脱俗。
忘了是怎么介绍萍萍和王珏认识的,只记得萍萍一听说王珏与李青同宿舍就两眼放光,连说一定要登门拜访。我对她那副重色轻友的嘴脸很不屑, 但心里其实也挺想看美女的。王珏大概对这架势早已习以为常,心领神会的说:“不客气!By the way, 来看看我也挺好”萍萍忙争辩:“No,No,你误会了!”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在王珏和李青的宿舍,萍萍充分发挥她搞笑的天赋,不一会儿就让所有人笑趴下了。李青也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高冷,非常亲切可人。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我们家不定期的美食大聚餐由原来的萍萍独享变成我们四人帮的聚会。罗宋汤是永远不变的主题。时常还有红烧肘子,清蒸螃蟹,卤鹅等穿插其中。当时手机还不普及,每次接到妈妈指令,我先去通知萍萍,再去王珏和李青宿舍。有时她们俩不在,我就大笔一挥贴在门上:
今日美食大会战
罗宋汤,卤鹅,蚝烙,薄壳,虾姑等。
时间:6 点半。逾期不侯,后果自负!
经过的人看了,无不抿嘴大笑。
一般6点刚过,你准能听见楼梯上叽叽喳喳的说笑和大步爬楼梯的声音。门开处,三个人都笑眯眯的做好要大干一场的准备。她们都嘴甜,叔叔阿姨的把我爸妈哄的团团转。李青和我一样,书香门第,父母是老师,家教很严。行为做事很有分寸,加上长的美,深得我父母欢心。三人帮忙做葱油饼时,我妈总偏心,把最好看的围裙发给李青,吃饭也拉她坐在边上。每次聚餐完毕,三人都要搀扶着在学校操场走好几圈消食。
那是一段连空气都弥漫着欢乐的日子。四人中王珏最大,长着瘪瘪嘴,经常倚老卖老自称“奶奶”叫我们:“乖孙女儿”萍萍和我到了大学最后一年。课程不多,忙于毕业论文和为将来工作做准备。因为比我们年长一点,又先进入社会,王珏她们自动成了我们的人生导师。我们经常交换看法,推荐书目。有一次忘了是说什么话题,王珏半天都没反应过来。李青笑着搂着她说:“奶奶年龄大了!”王珏立刻自黑说自己今天吃猪肉吃多了!
下雨又没课的日子,我们喜欢躲在她们宿舍看书逗乐,时不时的还要讲些黄段子。比如王珏的胸部比较发达,李青称那为 Developed country 而号称自己是 Developing country。有一次玩疯,李青忘了自己衣服没扣好。我们仨眼看着她身上的衣服一片片的掉下来,几乎半裸的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全呆了。半响,王珏砸吧着嘴:“青儿,太香艳了!”被萍萍一句:“闭上你那邪恶的眼睛,青儿是你叫的吗?”顶回去,大家顿时笑作一团。
周末李青要去市区男朋友家。他是她上外的校友,高她两届。本地人。长的斯斯文文,事业不错,对她很好。经常去香港买一些品牌套装送给她。还开着私家车来校园看她,挺引入注目的。在外人看来他们俩真是郎才女貌。校园里也流传着一些关于他男朋友的笑话,其中之一是他停在校园中的车,车胎经常莫名其妙的被人扎破,估计是李青的那些崇拜者们干的。她上的公共课,几百人的大讲堂,前面三分之一肯定都是各系的男生。
大家性格各异。王珏豪放大气,李青温婉活泼,萍萍敏感风趣。而我则时而癫狂,时而沉静。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一起 Happy,李青经常被我们怂恿着走猫步。她男朋友很宠她,送她很多名牌服装。但她更喜欢自己去小店淘一些有特色的东西。记得一次她跟我们说买了一套镶边的西装套裙,我们三个都露出鄙夷所思的表情:“那能好看吗?”“我穿给你们看!”结果那套不被看好的衣服穿在李青身上却别有风味,摇曳生姿。美而不自知,这也是我最喜欢她的地方。她非常孝顺,上进。作为家中的独女,父母对她要求很严,经常看到她捧着父母4、5 页的长信认真拜读。
大约离我们毕业不到半年,王珏告诉我李青失踪了。给系里留了封信说有事请假去深圳。切断了与所有人的联络,只带了些随身衣物。我有些吃惊但相信她从来不是个随便的人,这样做一定有她的苦衷和道理。
毕业工作的事还算顺利,有好几家银行要我。王珏陪我一家家的考察,分析利弊。最终我选了一家名气不是最大但最有潜力的银行。萍萍一波三折,去了深圳。分手在即,大家心里都有些凄然。好在王珏和我还在一个城市。
萍萍凭借自己的实力进了深圳一家大公司,站稳了脚跟。我因为英语好进了银行效益最好的部门,与一批复旦,中大,南开等名校毕业生做了同事,每天上班都很愉快。突然有一天李青给我来了个电话说她回来办辞职手续了。我们仨又聚在一起,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李青黑了,壮了,还是那么漂亮!她在深圳一家五星级饭店做管理工作。
谁都没想到我们中间一向风风火火,自称从不会婀娜的女汉子王珏居然有滋有味的谈起了跨国恋。对方是学校的外教,我们称他查尔斯。王子对奶奶很认真,一往情深的样子。查尔斯是犹太人,和王珏一样也是个书虫,两人因书结缘,经常一起读书。还结伴去了一次西藏。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因为查尔斯合约到期,王珏必须要在他们关系上做出抉择。她选择了辞职结婚。辞职那天,查尔斯郑重其事的买了一大包糖散发给大家说是喜糖。
喧闹不再,我们四个就这样散了。
银行待遇不错,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升到了业务主管。但夜夜笙歌的背后却是一眼看到头的生活。比未知更可怕的是预知,比变化更让人不安的是一成不变!在工作近八年后,我也辞职出国读书了。
国外的生活幸苦但充实。从衣食无忧的高级白领变身一穷二白的穷学生,跨越语言和生活两道难关,一切从头开始。其间的落差是巨大的。好在我早有思想准备。经过最初的兵荒马乱,很快安定下来。两年内拿到硕士文凭,找到工作,办好移民。第三年生了女儿,考了 CPA。许多个夜晚当我疲惫的躺在床上会想起从前的那些欢乐日子。万水千山走过才知道年轻时的友谊是最珍贵的。
相隔二十多年,去年10月因为哥哥生病我回到深圳。我们仨又见面了。从懵懵懂懂的女孩到为人妻,为人母,角色变了,不变的是互相的牵挂。让我吃惊的是李青。这些年她辗转很多行业:银行,证券,人事高管一路做下来,结婚10年才生了女儿。可一做母亲,立刻从女强人变成了贤妻良母。她的家在深圳最昂贵的别墅区,空气清新,绿树环绕。家里条件很好,却没用保姆,只有钟点工。女儿的一切事情她都亲历亲为。
为相聚她亲自做了一大桌菜,有大闸蟹,排骨,鱼,虾等。乘李青忙着布菜,萍萍拉我去了阳台。从这里可以俯瞰城市的万家灯火,轻柔的音乐萦绕在耳边,真美啊!我们俩不觉心照不宣的笑了一下,很欣慰,我们都没有辜负青春。这些年我们各自忙碌,很少联系。李青和萍萍每年都见几次,前两年还抛下老公和孩子一起去欧洲玩了一圈。我和王珏分散南北半球,我在悉尼,她在美国。王珏离开学校后跟着老查去日本呆了一年,然后回美国,半工半读,毕业后依然做老师,而我成了注册会计师。
萍萍建议干一杯,为我们的友谊,为逝去的时光!举杯之际,大家都有些哽咽,遍插茱萸少一人,透过那满桌的美味佳肴,我好想听王珏对我说:“三儿,再给我来碗罗宋汤!”
想她了!
关于青春的,一些旧照片:
如果你参与了一诺Fellow的申请,欢迎来投票:
推荐阅读:
颜宁:我和一诺
我和颜宁这些年…
我和颜宁这些年… (下)
生命之光,映照着我的母亲
我叫铁木,和我认识的六千万个范雨素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给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吧。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