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
日前,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结合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自有的商业和产业大数据,围绕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和未来可塑性五大一级维度来评估
337
座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魅力表现。
2024
年的
15
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苏州、武汉、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无锡、宁波、青岛和合肥。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选取最新榜单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黄奇帆认为,让居民生活幸福是城市核心竞争力。
作为金融、科技和人才最为集聚的空间载体,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战场。
当今世界城市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背后的逻辑则是经济交往方式、生产方式在发生变化。
自15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文明开始兴起,海洋运输也在全球运输版图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而海运的兴起和繁荣则孕育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港,如英国的利物浦港、曼彻斯特港,荷兰的鹿特丹港,德国的汉堡港以及新加坡港、中国香港等等,这些海港的繁荣又带动所在城市的兴盛。
这些地方因海而兴、依港而生,以物流带动人流、资金流、商流的逐步汇聚,演化成港产城一体、商贾云集、人才荟萃的海港城市。
如今各大洲沿海城市群几乎都是因海而兴的产物。
然而,自“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提出以来,这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特别是中欧班列的开通和运行,在海运体系之外形成了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的运输新通道,是国际运输服务体系的重大创新,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了国际陆运规则的加速完善。
如果说海洋运输的本质是将世界五大洲连接起来,并不能直接改变五大洲内部的运输方式,而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陆路运输方式的兴起,实质是将亚欧大陆内部的运输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与海洋运输方式形成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全球运输版图。
如果说过去哪个城市沿海、拥有港口,哪个城市就是开放前沿,拥有巨大的开放优势。
如今,跨国班列的开行也让沿线内地城市有机会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拥有了可以联通世界的陆港这一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一些重要枢纽城市如重庆、西安、郑州等地将因陆港的物流汇聚功能带来更多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而带动加工贸易、先进制造、保险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兴起和集聚,上下游产业链跟进落户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随着产业兴旺和人口集聚,城市经济加快繁荣,形成新的陆港城市。
数字经济时代,随着数据、知识和各种创新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格局变化背后的经济交往方式、生产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在2010至2019年间,跨境数据流动以每年45%的惊人速度增长,从大约45Tbps增长到1500Tbps,2021年几乎达到了3000Tbps。
数据、服务、知识产权和留学生成为全球流动的主力军。
这一背景下,一方面,过去依靠货物贸易汇集形成的海港城市、陆港城市需要迭代升级,要大力发展基于数据传输、知识交流和专业服务的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
另一方面,即使那些不靠海港,也不靠陆港,但有着重要空港和数据港的城市,正凭着便利的空中交通、宜居宜业的创业环境而获得巨大的优势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