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供给侧改革 构筑供应链金融4.0时代产融结合大生态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崛起,“世界制造中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产业分工落户,中国成为大量跨国企业供应链的汇集点。中国的供应链金融也得到快速发展,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并针对中国本土企业特点进行了诸多创新。
当前,中央在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供给侧改革,金融端是关键。供应链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最佳选择之一,将改善我国中小微企业一直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4月21日,由中国贸易金融网、《贸易金融》杂志、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主办,北京财资和供应链研究院承办,中信银行、宜信翼启云服大力支持的“2017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暨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联盟成立仪式”在北京隆重召开!
聚焦“产融结合下供应链金融4.0的机遇与挑战”,四位大咖为供应链金融发展出谋划策
张志强总干事
北京财资和供应链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贸易金融网总编辑、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总干事张志强在开幕致辞时表示,本次会议旨在就如何应对产融结合下供应链金融4.0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以及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新形势、新机遇等相关问题展开研讨,力图在中国供应链金融领域形成一个有趋势分析、有案例分析、有权威解读、有服务手段的高端商务交流平台,进而为助推我国产融结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本次年会力邀到四位重量级嘉宾——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国际商会全球理事会执行董事、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主席张燕玲,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竞强。
李毅中部长
李毅中部长在致辞中表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要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把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和路径。本次会议与金融支持制造业与《中国制造2025》相吻合。金融要支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经济“双引擎”。
银行信贷大力支持工业体质增效转型升级,而振兴实体经济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
他建议,要多方合作建立各类基金,支持先进制造。金融业要支持工业企业“三去一降一补”攻坚克难,降低企业负债率,“去杠杆”,企业降成本也需要银行支持。支持企业创业创新尤其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走出去。加强产融交流凝聚共识,同心协力振兴实体经济。深入推进产融合作,加强金融为实体经济合作首先加强不同产业和金融业的交流对话,互助互动。
魏建国部长
魏建国部长以德国和以色列为例讲了当前金融改革的滞后将影响实体经济和创新的发展的观点,他认为,我国金融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一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二是中国人越来越多跨境交流,三是国家开放的需要。他建议,一是加大金融产品供给侧改革。二是在金融方面更多对外开放,坚持创新发展。
张燕玲主席
张燕玲主席在演讲时表示,供应链金融符合我们国家供给侧改革调结构的精神,是去杠杆的最好抓手,供应链金融发展潜力巨大。供应链已经开始对全球经济产生日益深刻的积极影响,这种影响远远超出财务交易的范畴,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是精准性、包容性、安全性。供应链金融标准化与可持续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是在线化、专业化、标准化,标准化。
她并给联盟提了建议,做两方面工作:
一是行业自律的组织,制定标准文件,明确供应链金融相关术语、定义、范畴、业务规范等,在业界形成统一的惯例,便于业界的交流和对外宣传;
二是帮助政府部门制定法律制度、司法解释,为供应链金融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法律环境,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最后,她并送出了祝福,希望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联盟能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标准化做出贡献。
张竞强常务副会长
张竞强会长认为,传统的供应链金融面临着发展瓶颈,
一是大型核心企业凭借独有的资金优势,在做供应链金融工具时产生抵触心理态度消极;
二是大型核心企业不愿意为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背书,导致商业银行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无法用合理成本获得评估风险所需要的数据,去预测损失控制风险;
三是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水平较低,能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有效集成,并提供系统化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服务商比较少,传统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设计忽视了信用价值链的构建,造成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创新不足。
他认为,随着供应链金融金融理念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在供应链金融政策的驱动下,银行、保理、信托、基金、电商平台、园区、行业协会等各方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合作,产生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催生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供应链金融交易服务中心,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力工具之一。
这些观点的分享代表了不同的供应链业态、供应链链条上的各方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创新和尝试以及专家学者对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展望。(来源:贸易金融,编辑整理:亚洲保理,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