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萝严肃
一块严肃的扯淡自留地,萝贝贝和少女小助手们倾情奉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通那点事儿  ·  9集出现6次,网友呼吁下架!剧方火速删除.. ... ·  昨天  
南通那点事儿  ·  9集出现6次,网友呼吁下架!剧方火速删除.. ... ·  昨天  
德州晚报  ·  假的!假的!不要传了! ·  昨天  
鲁中晨报  ·  一高校原党委书记被查! ·  3 天前  
鲁中晨报  ·  颜宁(山东人),拟获中国女性至高荣誉 ·  3 天前  
鲁中晨报  ·  谁认识这2男1女?淄博一地发布悬赏公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萝严肃

两代女神同台,惊艳~

萝严肃  · 公众号  ·  · 2019-03-25 22:47

正文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上周末的《声临其境》,倪萍请来了董卿为她助阵,这是央视两代台柱子的同台。


强强联手,果然精彩。 倪萍和董卿的声音是特别有辨识度的,但她们俩联手配音《麦兜响当当》真是太绝了!


倪萍配音蠢萌的麦兜惟妙惟肖,还带了一点恰到好处的港味,简直是电影原声!她之前配音《大耳朵图图》也上过热搜,但她的麦兜和图图还是不一样的。


董卿先是配了麦兜的同学Mary,很可爱的萝莉音,嗲死了。


之后又配音了麦太的妇女更年期之歌,气势很足又带着年华老去的无奈,还跟着片中的麦太一起跳舞。


视频在这里,欣赏一下↓


不方便看视频的朋友也可以听一下音频。


倪萍和董卿这两代晚会女神,关系很好。


前辈倪萍特别喜欢董卿,人前夸,人后还夸。


董卿开始配音时都没有用台本;


倪萍立刻开始夸:“一般人不敢!”搞得万茜压力暴增。


倪萍更骄傲地说,董卿在上海台发展的时候,自己就很欣赏她,事实证明果然董卿发展得很好,现在还在做幕后。


之前董卿也邀请过倪萍参加自己的《朗读者》,留下了同台拥抱的瞬间。


倪萍从来是对董卿特别喜欢,各种赞美不含糊。


2006年倪萍录《艺术人生》,董卿在台下,当时倪萍作为前辈就告诉董卿,不管现在有多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因为她手上握着最难得的机会。


董卿多年后回忆,她经常想起倪萍的鼓励,支撑着她在央视坚持下来,没有抱怨。


这次上《声临其境》董卿也说,听说倪萍在夸自己,很兴奋,很激动。



她来参加这档综艺也是因为倪萍:“能有这样一次站在姐姐身边的机会,我就是想用肩并肩站在一起的经历告诉她,这么多年,您没有看错人。”


你看,两代央视台柱子之间没什么相互看不顺眼,反而是惺惺相惜的。


她们俩的精彩表现也让年轻观众很服气,各种赞美,说她们有才华、很大气啦,轻轻一出手就震撼全场……等等等等。


“央视台柱子”这个形容词,曾经给人带来的联想是套话多、不够时尚、擅长煽情。但是娱乐节目过饱和的时候,倪萍和董卿所代表的“传统审美”以及她们的业务实力,反而显得又很突出了。


——————————————


有了《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这两个“清流爆款”,年轻观众可能更熟悉董卿。


在《声临其境》里大家对董卿的配音能力也很服气了。 但是,这是董卿第一次上这种竞技综艺节目,也是她第一尝试配音啊!!


第一次就这么厉害?


除了《麦兜》里一人分饰两角之外,董卿还有一段是 独自配音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里训话下属女局长,一开口感觉就回到了译制片时期,完全忘记这是董卿的声音。


看董卿的表情也能感受她的投入!咬牙瞪眼,和平时端庄样子宛若两人。


这段配音的情绪也是很多变,有戏剧性的,而这种逐渐克制不住的抓狂、被对方气到噤声……


最后委屈得哭出来等情绪都被董卿抓得很准。


经过了《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系列人文节目,董卿现在是知性优雅美的代名词了,她的衣品被很多女孩推崇。


“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的董卿吧,这几年,董卿做起了制作人,为了节目呕心沥血,“长出了很多白头发,形容枯槁、不修边幅,天天披头散发、素面朝天”。不过呢,没有精致修饰的董卿的知性美反而越发强大了。


这次录制《声临其境》,跟拍编导对于董卿的严谨、刻苦印象深刻,赞不绝口。


董卿在北京就反复的试配过,到了长沙之后也不断排练、调整。


知道在开场前还是抓住一切机会在准备。


董卿平日有高强度的工作量,这次她收到倪萍的邀请马上调整了工作表,专门抽出时间练习.......是对倪萍很重视了。


值得年轻女孩学习的是,刻苦这件事是刻在董卿的DNA里的。


董卿的父母都是复旦大学的,董卿小学读了四年就跳级了。



董卿父亲是特别刻苦和勤勉的老新闻工作者,对董卿的要求极高,甚至到苛刻的地步。董卿曾委屈地表示,小时候似乎无论怎么做都不能让父亲满意。


父亲会要求她不要老照镜子,还让董卿妈妈不给她做新衣服。



父亲说: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父亲还要董卿做很多家务活,每天早上让她去操场上跑上个一千米。


逢寒暑假就让她去打工,做各种兼职,15岁时有给宾馆做清洁工,抬席梦思把她累得哭出来。


(董卿爸爸这个教育方式不提倡!)


母亲会给她列各种书单,父亲则让她背各种成语、唐诗。


父母给董卿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以至于董卿会对自己要求很高,也会做很多准备。


她说自己不是天才,一定是那种以勤奋换取成功的人。


准备节目是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工作量 超负荷。


董卿94年入行,进入央视前就在东方卫视有不错的成就了,拿到了“金话筒奖”。2002,董卿进入央视西部频道,刚进入央视这两年她也不是很受重视,在西部频道主持的《魅力12》收看的人少,落差感很强烈。


晚上工作完一个人回家,在大马路上达不到车,觉得“冷到心里去”。

但即使是这样的逆境,她也坚持去将节目做到最好,后来也真的引起领导注意。


董卿在2004年终于事业有所突破。她的工作越来越多,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年一百多场节目,而她除了准备节目就是在主持节目。


董卿很让人佩服的一点是,无论何时她都在读书、思考如何提升自己。

事业低潮时,董卿在家读《红楼梦》和宋词,考研考去华师大读古典文学了。 工作很多时,她也保持每晚至少一小时阅读的习惯。2007年,她还攻读了上戏的MFA艺术硕士学位。2012年,放下工作去了美国留学。


董卿经常熬夜处理工作或是看书,晚上十一点到一点在别人那是“ 身体排毒时间”,而在董卿这则是“心灵的排毒时间”。


于是我们看到,在《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里,董卿的诗词和文化积累跟选手和嘉宾比也是一点不逊色,诗词说来就来。


第二季的百人团选手盛梦珂发微博说,董卿没有提词器,“所有和点评嘉宾、选手、百人团的诗词互动全部都是张口即来”。


很早就有人让董卿去尝试做制作人。 但她直到内心真正有表达欲望才动手去做。


《朗读者》在她看来是为了自己的热爱而诚心诚意倾尽所有的一档节目。


她考虑的是做一档有文化影响力的电视节目,而不在乎流量这些。


为了制作《朗读者》董卿做了很多准备,在央视的立项可谓畅通无阻,但这反而给她带来更大压力,时时刻刻有那种要做到完美的焦虑感。

看她的辛苦程度就知道,把文化节目做到这么成功,靠的不是运气,就是埋头苦干。



过去大家只是觉得董卿漂亮、声音好听,现在则是被她在电视行业里的综合能力折服了。


————————


特别欣赏董卿的倪萍,在《声临其境》里的几次表现则更新了年轻人的认知——原来倪萍这么厉害!


倪萍配音《大耳朵图图》,反差特别大,直接冲上热搜。


网友评价:倪萍就是胡图图本图。


她的另一段表演是配音经典话剧《万家灯火》里的何老太太(宋丹丹),这个角色的声音需要打造的第一印象是胡同老太太唠嗑的感觉。


何老太太说着说着就开始讲到自己丈夫去世后的困难,带着哭腔,但哭腔里还要有京味老太太的那种刚毅,倪萍都做到了,她虽然只是配音,但是不自觉还用表情动作配合声音,很有感染力。


倪萍是主持人也是演员,她在配音时脸上的表情一样到位。


倪萍在《声临其境》里的第一次声音大秀是《还珠格格》,她配的容嬷嬷最有戏,一个强势老太太的忏悔,但也是忠心仆人对皇后的护短。


至于配美食纪录片这种事情,对央视主持人来说更是毫无难度了。


主持人王凯形容倪萍是“宽音大嗓”。


张国立这样评价倪萍:从表演到台词的处理,(她是)中国女演员最高级别的教科书之一。


而倪萍只要用自己最擅长的强调念一段新年祝福,台下张铁林就忍不住有点眼泛泪花了。可能也有回忆杀的作用吧,实在是太久没在电视里看到倪萍陪观众过年了。



张国立说,倪萍和赵忠祥是一种时代的声音记忆。


倪萍可能是影响最深的一个央视台柱子。因为她处在电视台话语权特别大、辐射面最广的时候。


每两周播一次的《综艺大观》可能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倪萍获得的曝光率和认同可想而知。《综艺大观》加上春晚,倪萍本人几乎就是央视的一个符号。


她符合过去最欣赏的那种“端庄大气”审美,看起来周正、温柔、贤惠。


她永远在笑,笑也是她的工作之一。不过现在回看,她笑容是很有感染力的。


《昨天,今天,明天》里,白云大妈控诉黑土大爷等着盼着见倪萍。


黑土大爷当着老婆面说:“倪萍就是我梦中情人!”


嗯,这就是倪萍在老一代中国男人心中统治性的审美地位。



人们提到倪萍总是能想起她特别会煽情,但倪萍还有其他面。


她的综艺感是很好的,可以参与相声小品不违和。


95年春晚相声《最差先生》里,倪萍在中间穿插着给牛群和冯巩出难题,间或接梗吐槽很自然。


《综艺大观》里她跟冯巩演过小品《串门》,讲段子可流畅了。


以及,她这个小品里穿得好时髦呀,无袖针织衫配长项链,长裙婷婷袅袅,脸上架着渐变色墨镜。


举手投足很优雅还有一点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