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癌症协会2016年的数据显示,与死亡率高峰的上世纪90年代相比,目前的癌症死亡率已降低了23%。这其中主要都归功于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比如新的诊断技术、微创手术。
这些新技术的发现,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同时,也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痛苦。
从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再到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癌症的方法越来越先进,手术疗效也在不断进步。我国的肿瘤治疗已经开始进入微创时代。微创手术正在运用到许多癌症的治疗中。
2017年8月31日 早上八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每个科室都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腔镜科主任王贵齐简单地跟几位前来复查的患者沟通过后,就急忙赶往手术室。
今天,他要做两台早期癌症的微创手术。
这是一名早期食管癌患者,全麻之后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通过患者的口部进入体内,将肿瘤切除,在体表没有任何伤口。这是目前全球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症最先进的一种手术—内镜微创技术。
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都高居全球首位,每年新发食管癌约占全球的一半。在内镜治疗出现前,针对食管癌比较有效的手术方式就是在患者的颈部、胸部、腹部做三个切口,将病变食管切除,将食管上段与胃体直接缝合在一起。这种传统的食管癌三切口手术耗时长、术后并发症多。十年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开始引入我国,王贵齐正是这种治疗方式在国内的领军人物。
王贵齐:这是非常精细的,类似像在纸上跳舞一样,因为有些很薄,我们稍微动一下,有可能就漏了,漏到其他地方了,会发生很严重的并发症。所以还要保持消化管道的完整性。
王贵齐把这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形象地比喻成在纸上跳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腔镜科主任 王贵齐:我们都是按微米来切,完成一例早期食管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需要一把特殊的手术刀,它的特殊在于小,这把手术刀的刀丝长度仅为1.5毫米,直径0.1毫米。我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比这个更小的手术刀,但在我们的常规拍摄镜头下,这把手术刀究竟什么样子,都无法看得特别清楚。
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手术时间里,王贵齐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显示器,左手拿着内镜,四五斤重的重量全压在左大拇指上,右手不时快速调整手术刀的位置。一个小时后,患者食管内一个三公分左右的病灶被切除了下来。
王贵齐:医疗技术,肯定永远是从复杂向简单发展。几个人去掌握,肯定不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应该更多的人掌握,这才是个最好的技术。
手术完成之后,检查病变组织是否被完整切除是很关键的一步。就在医生们都以为手术已经结束,要松一口气的时候,王贵齐发现了问题。
王贵齐:我们现在怀疑这块儿,可能有点边界,还得再切一点。切了99%跟不切是一个道理。
看似有些琐碎的问题,都是为了完整的切除被肿瘤细胞侵袭的区域。王贵齐决定再次通过内镜核实,二十分钟后,可疑的病灶被切除下来。
王贵齐:就这么一点点,大概有零点几毫米,但是生命不能重来。
对生命的敬重让作为医生的王贵齐时刻都不能放松。一年下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腔镜科要做上千例这样的早癌内镜微创手术 。
王贵齐告诉记者,食管癌内镜微创手术创伤小,不但能减少患者疼痛,可以达到根治肿瘤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超过95%,而且治疗费用之占到传统外科手术的1/5。可即便是能够免除开腹、器官切除痛苦,这种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之初也经历了一个不被理解和接受的过程。
王贵齐:我们一开始做的时候,因为这也是新的技术,我们也有医生不接受,不理解,更多的是病人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在这以前,在中国,在世界上,没人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
从最开始的不被理解和接受,到如今成为早期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我国的消化内镜水平已经逐渐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这天,来自内蒙古的患者王春山来到腔镜科复查。五年前,王春山被查出患有早期食管癌。就在王春山复查的时候,记者在负责做内镜医生的脸上,发现了一个“新武器”-高清显微内镜。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检查的时候,戴上这副眼镜,眼镜里的高清扫描,就能把食管里可疑区域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并把结果同步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上。
王贵齐告诉记者,内镜是肿瘤早诊早治的主要工具。以食管癌为例,由于临床上的早期患者症状并不明显,内镜下表现也不典型,传统的检查方法只能依赖医生的经验,因此容易造成漏诊,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机。于是,四年前,王贵齐开始着手和某一品牌共同开发研制这款高清显微内镜。截至目前,这款高清显微内镜已经做了350例病人的检查。
王贵齐:内镜医生是在显示器前去工作,我们是把显示器去挪到我们眼镜里,但是这个眼镜更多的是信息化的,我们觉得从目前来看,从目前做了350个病人来讲,应该说无论是它的敏感性、特异性,可重复性,应该说已经非常令我们满意了,我们希望它两年左右就会进入到临床,去成为我们医生的助手,去发现更多的早癌,逐步改变目前我们国家中晚期肿瘤为主的现状。
王贵齐表示,作为一种全球首创的高清显微内镜检查技术进行的临床应用,这样的诊断设备一旦投入临床应用,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评估标准,进一步提高消化道癌症的诊断率。
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确定了到2017年要实现的6项具体目标,内容包括建立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完善癌症综合防治网络、规范肿瘤登记制度、加强癌症防治科普宣传、扩大重点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以及推广癌症机会性筛查和规范化诊疗。
王贵齐: 我觉得我们最后还有一个关,要有个政策法律法规做保障,有医保、新农合政策,鼓励大家去做早诊,而不是得了病了才做保障。
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的统计数据,当年全国癌症的新发病例429.2万例、每天的死亡病例7500个,癌症目前是危害公众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癌症的死亡率也在逐年降低。但不可否认,在所有手段中,早期诊断发现依然是诊疗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推进完善癌症的早期诊断体系,同时,大力鼓励扶持早期癌症诊断技术的创新,让更多的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