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客
最有态度的城市新媒体。为2000万城市奋斗者提供归属感,只有不甘平庸者才会喜欢的精神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夜读 | 一个家庭想要往上走,离不开这几件事 ·  8 小时前  
深圳图书馆  ·  微参考 │ ... ·  3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限流!管控!深圳知名景区紧急提醒 ·  2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超车!撞车!竖中指!27岁男子被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客

节后回深:我从“小镇之光”做回“空巢青年”

深圳客  · 公众号  · 深圳  · 2021-02-26 20:12

正文


文 | 林森

编辑 | 不慌


开工第一周,节后创伤反应周。人们一边大秀开工利是,一边努力抵抗莫名的失眠、犯困、焦虑、眩晕……

看着大家“养膘”归来,同事3瓶大吐苦水:“留深过年真的无聊到爆炸,没人说话,在公司群吐槽后,老板叫我来公司加班。”

太惨了。原来 就地过年不是真的快乐,“仪式感”只是你的保护色。 特别对于独居者来说,一不小心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前段时间,刷屏的“独居女子春节被困卫生间30小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锁舌卡进门框无法开门,留京过年的女孩心心被困卫生间一天多,后来多次使用花洒喷头大力敲击排水管道才引起注意。

特殊的春节,让“空巢青年”这个群体再次引起热议。数据显示,春节“一个人过年”在抖音就被搜索了8万次。

而每年节后, 又有亿万年轻人加入这个群体。这是一年一度的大迁徙,从老家到大都市, 从众人狂欢到独自“流浪”,从“小镇之光”到“空巢青年”,完成一场身份的转换。


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永远涌动着独自打拼的年轻人。



01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和几组数据。

空巢青年,即与父母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的年轻人。

早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39岁之间的1人户就占了中国独居户数的三分之一,比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户数还多,这个占比在这些年也一直持续增加。

2017年,淘宝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鉴》数据显示,中国的“空巢青年”群体已超过半亿,深圳(307万)位于榜首。而民政部数据预计,今年我国独居状态的成年人达到9200万。



如今, 无论是主动或被动,独居已经成为年轻人一种普遍的生活选择。 特别在北上广深这些专注搞事业的地方,方便且自在的独居生活很受青睐。而“空巢青年”除了独自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才是他们最大的困境。


有网友说:“如果有一天我死在了出租屋,可能谁都发现不了,除了来催房租的房东......”一语道尽青年个体的心酸。

理想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五味”的岁月静好,现实是“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五谷不分”的人间真相。

的确, 独居的路上充满自由,但往往,自由的路上也满是bug。


@王媛: 自己住有两年多了,最让我崩溃的一次是我的房间居然出现了老鼠!如果我有错请让法律来制裁我,而不是派那么可恶的东西来挑战我的底线。


@林同学: 记得有一次洗澡的时候,厕所门锁坏了出不去。当时真的慌了,没有手机,窗口又高又小喊了也没人知道,有一种即将成为失联青年的感觉。最后还是靠自己使出了“洪荒之力”把门打开,当时门框都被我弄弯了。


@半岛铁拳: 就是觉得自己那张1.8米的大床浪费了,想出租半个床位。



02


独居生活最怕的,就是生病。

感冒发烧尚且还能自我调理,若是摔伤无人照顾,那更是难熬。生理难受是一方面,心理也容易跟着脆弱,那种无助感,甚至让人怀疑闯荡的意义。

当然,最可怕的莫过于致命的意外。去年,年仅36岁的台湾艺人黄鸿升,独居在家意外死亡,正是因其在浴室滑倒撞到头,主动脉剥离造成血管阻塞猝逝。


每每看到此类新闻,独居青年便瑟瑟发抖。

“所以我嘱咐了一个同事,如果第二天我无故旷工,联系不上时,一定到我家里看看。”在深3年多的90后女孩陈妍无奈地说。

一个人住,技多不压身。

在与各种bug博弈中,陈妍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活习惯:多备一个门卡在物业管理处,家里的药要及时储备和更新,点完外卖就不能洗澡,下厨一次吃两顿……

然而,当点奶茶够不上起送费,一袋吐司吃到过期还没吃完,看鬼片后觉得床下有人,扛着大小包搬家的时候,孤独感还是会油然而生。

马桶堵了,照着网上的经验贴操作,硬是把马桶疏通了;安装书桌衣架鞋架,熟练使用扳手螺丝刀;厨房间有信誓旦旦买下的全套单人厨具,尽管吃饭基本靠外卖。

对于陈妍来说,独居生活就是要逼自己更加勇敢。而对于相对懒散的人来说, 独居最大的挑战是自律。


有人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空巢”,就看他的眼睛是不是经常布满迷乱的红血丝,因为那都源于无法克制的熬夜煲剧打游戏,导致作息失调后的生理不适。所以很多时候,工作日反而成为他们最有规律的作息分配。一到周末,不少人就化身“都市周末失联青年”。

无人与你立黄昏,无人问你粥可温。午睡一觉到傍晚,醒来怅然若失,似有被全世界抛弃之感。


03


空巢青年的孤独,靠什么治愈?


独居生活正在盛行,“单人经济”也随之崛起。一方面,在生活便利性上,懒人速食、小家电、迷你ktv等市场越来越火;另一方面,通过“虚拟陪伴”来填补情感空缺的各类app、兼职也应运而生。诸如游戏陪玩、睡前陪聊、树洞、虚拟恋人……付费型陪伴成为流行。

此外,与“陪伴”息息相关的行业,宠物经济市场的空间也一直在扩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2212亿元,2015-2019五年内市场规模翻了2倍。

其实身边养宠物的例子特别多,猫、狗、仓鼠、刺猬……它们也逐渐从宠物的身份成为家庭的一份子。

“家里养宠物,是不是让你觉得每天有人在等你回家?”

“应该说,是我觉得它在等我回家,不想回去连个盼头都没有。”


▲来自豆瓣的“空巢青年”小组

不过,很多人也未必能接受"空巢青年"这个概念。另一个典型的独居青年代表会通过丰富的生活方式来填补独居带来的缺陷,比如健身、做饭、拍vlog等等培养兴趣爱好,提升个人技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