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次说到哈钦森(Hodgson)的淡色艾尔得到了近乎垄断的供应,這样使得他开始自我膨胀,运送啤酒赊账变得越来越困难,还将淡色艾尔的销售捆绑运输物流,种种垄断市场的行为也让英国东印度心生不满,决定引入竞争,打破淡色艾尔供应的垄断。在182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位董事,坎贝尔•梅杰班克斯(Campbell Marjorbanks),与一家位于特伦河畔伯顿(Burton-on-Trent)酒厂的老板萨谬艾尔•艾索普(Samuel Allsop)接上头。伯顿位于英格兰米德尔兰(Midlands),向来以酿酒闻名。该地区的水中矿物质含量特别适合酿造啤酒,至今在啤酒酿造中,往酿造用水中添加无机盐成分的工艺,被称为“伯顿化“(Burtonise)。
(伯顿地区水质矿物质含量偏高,非常适合酿造IPA)
在18世纪的伯顿地区已经和俄罗斯开展了有价值的双边贸易:俄罗斯产的木材被运到伯顿地区,用于贮存啤酒的木桶(过桶的源头啊);而彼时的俄罗斯叶卡特林娜女皇曾特对产自伯顿地区的烈性深色甜味啤酒赞不绝口。但好景不长,这项双边贸易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中断,而在贸易重开之时,俄罗斯宫廷宁愿鼓励本地啤酒发展(波罗的海地区的啤酒),对来自英国伯顿地区的啤酒课以重税。
(纪念波罗的海贸易的啤酒,产自英国)
因此,以艾索普为代表的伯顿啤酒商人急需新的出口市场,而东印度公司的梅杰班克斯需要打破哈钦森对出口印度啤酒的垄断。虽然双方都认为自己非常需要对方,但是梅杰班克斯认为伯顿地区的甜味艾尔可能不会在印度受欢迎。梅杰班克斯说服艾索普,若要获得成功他必须仿制哈钦森的苦味艾尔;而且即便仿制成功,从英格兰中部的伯顿地区到伦敦地区的运输成本也不得不考虑其中;此外,一切行动还得避开主要竞争对手哈钦森。所有的一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之后,艾索普的啤酒大受欢迎,而且,越来越多伯顿地区的酒厂红着眼加入其中,哈钦森的啤酒自然就被逐渐淘汰出局。
(艾索普IPA,左下角手势是该酒厂商标)
随着不列颠帝国在印度殖民扩展,越来越多的啤酒厂也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增产“东印度艾尔”或者“印度市场特供艾尔”。在伯顿地区的巴斯(Bass)啤酒厂,是城中最大;另一家沃辛顿(Worthington)酒厂,仍在老一代英国啤酒客脑中记忆犹新。来自伦敦的查理顿啤酒厂(Charrington),甚至格拉斯哥的特内茨啤酒厂(Tennents)也加入其中。到十九世纪30年代,IPA开始取代马德拉或波尔多红酒。当IPA征服了在印度的味蕾,同时IPA也征服了世界,从美国,澳大利亚到东南亚。当英帝国建设者从世界各地会到英国老家,想继续饮用IPA的需求,也造成IPA在英国国内的大行其道。巴斯淡色艾尔,巴斯啤酒厂生产的IPA成为英国最畅销的啤酒,其红色三角形商标出现在世界各地—更有甚者称其为第一个全球化品牌。
(巴斯淡色艾尔酒标)
下面,让我们通过简要介绍巴斯淡色艾尔,来看看现在仍是小众啤酒的IPA,曾经有多流行。這款IPA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作为第一款在日本销售,這让我不禁好奇,同时代中国人曾喝到的洋啤酒会是IPA吗?那么“青啤”,“哈啤”该怎么解释呢?
(岛国老师们早年就在为啤酒代言,右手第一瓶酒标疑似Bass艾尔)
此外,在20世纪初,泰坦尼克号巨轮上装在啤酒,也是巴斯淡色艾尔。
(泰坦尼克号遗迹中包括不少巴斯淡色艾尔,被巴斯酒厂作为营销活动)
更值得一提的是,巴斯淡色艾尔这款啤酒曾在油画杰作中多次出现。法国现实主义油画大师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于1882年创作了一幅布面油画《女神游乐厅的吧台》(Un bar aux Folies Bergère),巴斯淡色艾尔啤酒瓶出现在吧台的右侧。這是马奈的现实主义风格代表作,出现在各类关于艺术和历史的论著中,其如相片一般的记录手法也保留下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点点滴滴,画面正中的吧女,更被尊为“现代维纳斯”,当然巴斯淡色艾尔啤酒瓶也就這样被计入历史。另外,毕加索也曾把巴斯啤酒瓶画了不下三十次,不过抽象派油画里,这个瓶子倒是怪怪的。总之一句话,IPA直到20世纪上半,都很火。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
(毕加索的抽象画,这一幅的巴斯啤酒瓶可算容易找)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淡色艾尔在其炎热的殖民地,却没有流行很久。因为有其他更好的解暑饮料出现。汤力水(Tonic Water)在1858年配置成功,可以和金酒,奎宁一起饮用,有防治疟疾的功效。冰块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得,加冰的白兰地苏打水在热带地区更受欢迎。到了19世纪末,发源于德国和波西米亚地区的拉格酵母发酵工业化以及一系列工业生产制冷技术的运用,让IPA的生产者们越来越无利可图。更由于新一轮全球化浪潮,让拉格酿造者从欧洲大陆走遍天下,不仅北美澳洲这类传统市场的艾尔被拉格取代,连中国,日本,东南亚这类“新兴”市场,也成为拉格的地盘了。在IPA的老家,更坏的消息则是来自政府的税收政策,自1870年英国首相威廉•格兰史东(William Gladstone)起,英国政府便着手根据酒精度高低设置酒税,而比较烈性的IPA自然遭到重创。(不过英国醉鬼还是那么多,看看俄罗斯,在2011年之前,酒精含量低于10%的啤酒只能算“饮料”!)而其他拉格类啤酒,酒精度数低(奸商说這叫“清爽”),酿造成本降低。经过两次世界大战,酿造粮食短缺导致酒精度继续降低,也使得艾尔酿造中“干投”啤酒花以及随后的橡木桶陈化工序成为鸡肋。为了节约工序和成本,伯顿地区的啤酒厂大多因而转头拥抱拉格,很长一段时间,這些维多利亚建筑风格的啤酒厂里源源不断地生产着现今被广大精酿爱好者嗤之以鼻的“水啤”;然而在当地坚持批量生产艾尔的,只有一家美国人投资的康胜(Coors)啤酒厂。
(伯顿地区坚持生产IPA的康盛酒厂)
应该说,IPA在英国没有绝迹,还有一些中小型酒厂在继续生产,比如爱丁堡地区的Deuchars,萨福克(Suffolk)地区的格林王(Greene King),都是经典的IPA。不过他们的味道,在现在的IPA精酿爱好者心目中,其寡淡口味仍旧与“水啤”无益。
(英国“脱欧”派政客法拉奇,嗯)
其实,无论啤酒酿造,或者艺术与科学,其品牌,创作者或者应用技术的演变如过眼云烟,而真正被世人记住的,只有风格或者理论。而有生命力的风格或者理论,是不会消亡的。
下次我们会讲IPA的再次兴起。
作者简介:二麻博士夏厂长,啤博士成员,
@Lance Xia
扩展阅读(来自啤博士微信公众号DoctorBeer):
【1】
为何IPA恐将成为精酿啤酒最大赢家【啤博士评论】
【2】
IPA这个名字,其实来自澳大利亚!【啤博士教学】
【3】
IPA是真正的全球化啤酒(之一):起源【啤博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