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尚芭莎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时尚芭莎

这件事要诛心到什么时候?

时尚芭莎  · 公众号  · 时尚  · 2021-04-11 14:40

正文



有人说:“这是一个网络暴力盛行的时代。”


每次在网上冲浪时,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些人:

他们永远都会出现在吃瓜第一线,并迅速占领道德制高点开始毫不留情地批判当事人;

他们用五花八门的语言暴力诽谤、辱骂别人,甚至人身攻击、恶意丑化、传谣抹黑等;

他们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私信轰炸……


无论哪个网站,只要打开评论区,充斥在眼前的总是一片乌烟瘴气。从明星事件、社会新闻到个人家事,可以说网络戾气全面覆盖。


最近周深在《创4》里鼓励学员们学会面对恶评,用舞台去证明自己,同时他也坦承道:“ 现在网络戾气真的很重,说实话真的很重,不仅仅是对你们,是对每一个人。


是啊,拥有别人口中天籁之音的周深就曾真切感受过因为自己独特的声音而受到的“恶意”攻击。


“海浪无声将夜幕深深淹没, 漫过天空尽头的角落。
大鱼在梦境的缝隙里游过, 凝望你沉睡的轮廓。”


那年,一首《大鱼》让周深火出了圈,许多歌迷在评论区留言:“ 周深求求你别再唱《大鱼》了,我听一次哭一次! ”这首歌更被评为年度十大金曲之一,连夺九奖,终于,周深赢来了事业的巅峰。



可是,随着赞誉而来的依然是铺天盖地的质疑:

“他的声音好娘,有点像人妖。”
“《大鱼》这首歌我听了好久,到最后发现是一个男生,真是恶心!”


那一刻,好像曾经的噩梦又回来了。

但比起年少时的逃避,现在的他选择勇敢地去面对各种声音。他说:“ 我生来就是这样的声线,无论什么样子,我要接受它。 ”冷静、沉着、释然。后来,他脚踩高跟鞋,身穿一身长裙,蒙着面以一位女子的身份登上了《蒙面唱将》的舞台。一开唱,依旧被惊为天人。



慢慢地,随着大家对周深的了解,“哦!这是周深的声音”逐渐代替了“周深是个男生”,比起反复强调“没有反串”,他更爱用实力直面质疑,对歌手而言,实力本身就是解释一切的最佳答案。

虽然还是有人依旧在网络上敲打着关于周深的恶意言论,但周深早已不在乎了,他要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唱,让更多人认识一个叫周深的男生。


说起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惊异于网络的力量,喜悦于它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但我们也看到,抓住别人的缺陷和错处乃至一些“特点”进行抨击,似乎已成了网络时代的我们宣泄情绪和彰显自身优越性的窗口。不得不说,近年来网络上越来越充满戾气。


去年的母亲节,papi酱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人生第一次给自己过母亲节,竟莫名其妙卷入了一场全网骂战。


她晒出的一张母子合照和隐约暴露出的孩子姓氏,变成了某些所谓“女权者”口中的“把柄”,她也变成了这些人口中的“婚驴”和“倒贴货”。


原本孩子随父姓还是随母姓都是个人的家事,但放在papi酱身上,这件事情就变了性质。


在这些怒发冲冠的网友眼里,靠个人努力获得2200万元融资、有着清流般婚姻观的papi酱,从财务到精神都很独立,但这样一位堪称独立女性教科书级的人物却选择结婚生子,如今孩子还被冠以夫姓,这岂不是“女权主义”最大的败笔?


于是,有人用偏执的“女权”、子冠父姓,把一位刚生子不久的母亲跟“驴”挂钩:

“好心疼她……明明这么一个独立优秀的女性,走上了驴的道路。”

“我算是看出来了,事业再成功的女性,只要有个驴脑,照样逃不了当驴的命运。”

“papi酱既然是婚女,那就是卖子宫卖性的,这个大家都没意见吧?”


看到这些乱扣标签的评论,papi酱只能默默置顶一条2019年的视频回怼杠精们:

“别人说什么他们都能挑出刺,别人做什么他们都觉得有问题,真不知道是能冒犯到他们的点太多,还是挑出别人的 毛病 能让他们有优越感。”


《夏尽时亡》里面有一段话:“ 有的人美丽,有的人平凡,有的人衣食无忧,有的人奔波劳累。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站在事不关己的角度,对别人的事情评头论足 。”用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的三观,去评判一件“未知全貌”的别人的事情,伤害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产生了愤怒的情绪。


还记得那名成都市确诊女孩被网暴的事吗?


2020年12月7日,成都市郫都区报告了两起本土新冠确诊病例,有一对老夫妻被确诊了。12月8日,这对老夫妻20岁的孙女赵某也被确诊了,官方通报了赵某的居住地以及近14天的活动轨迹:中冶中央公园、嗨蓝调美甲店、小巷巷麻辣烫、海雾里小酒吧、playhouse酒吧、赫本酒吧等。


闹剧就在这儿正式拉开了帷幕。由于女孩没有固定职业,出入不少娱乐场所,一些网友就认为女孩私生活不检点,职业不正当。


随后,一张网友自制的女孩的行动轨迹图在网上疯传,图上的信息精确到了时间与地点,一时间,女孩疑似在确诊后“一晚辗转三个酒吧”的消息一出让网友们瞬间炸裂。本来就忧心忡忡的人们仿佛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渠道,纷纷将炮火对准了这个20岁的小姑娘:
“奶奶都被确诊了,还有心情去酒吧浪,可真孝顺啊!”
“好家伙,真会玩,小小年纪就往酒吧跑,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人!这么多地方都不够你耍的,主要停留场所后面还有个'等',这到底是祸害了多少地方?带病坚持赶场,夜生活可够丰富的!”

有网友还给女孩起了一堆侮辱性的外号:“转场女王”“陪酒女”“酒吧之母”“蹦迪小达人”“瘟疫之源”等;甚至还有人直接攻击女孩的长相:“没被带去酒店还能因为什么,因为她长得丑呗!”


一时间网上兴起了一场键盘侠的狂欢,很快,这位女孩被“人肉”了,她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各种个人隐私被扒了出来,并且在各大平台上转发,甚至包含朋友圈和聊天记录。可以说这场网络暴力来得莫名其妙又来势汹汹。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坚信自己看到或听到的就是真相,却不愿意透过“真相”看到那一个个需要同情的个体,就像莱温斯基在演讲中所说的那样:“那个被羞辱的人,同样曾拥有完整的灵魂。”


之前泰国的一支公益广告就道破了网络暴力和欺凌的本质,更揭开了“键盘侠”们不会在意的真相。



广告片开头,老板娘带着两个小弟气势汹汹地来收租,整个过程不但颐指气使,甚至把卖肉摊贩的秤给砸了。


整个“施暴”过程被人拍摄下来并发布于网络上,随着社交网络对事件的发酵,老板娘遭受到了人肉与谩骂。


可“施暴”真的是事实的真相吗?广告片后半段就还原了事情本来的模样。


所谓“催租”,不过是老板娘拒绝多给的租金;

所谓“砸秤”,不过是拒绝商贩骗秤行为;

所谓“打人”,不过是照顾晕倒老人;

所谓“强抢”,不过是接收卖不掉的菜……


你看,社交网络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无论男女老幼,无论三教九流,只要登录网络ID,就仿佛变身成了身披法袍、手执法槌的法官,掌握真理与正义、审判讨伐自己眼中的“不义”和“邪恶”。


网络上,人人都有了发表意见的权利,但不是人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芭姐一直觉得,在社交网络上,保持素养比产出内容重要。小孩说话只考虑自己,大人说话会顾及别人,如果在现实生活里,你是个得体的成年人,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那么在网络上也应该做到这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